浅论《太一生水》生成性思维模式

时间:2022-06-20 08:29:25

浅论《太一生水》生成性思维模式

摘要: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中的《太一生水》一直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太一生水》宇宙论中蕴藏着生成性思维模式。《太一生水》的“太一”具备三重品格:物格、神格、人格。与“太一”密切相关的“水”也有三重内涵:一是认识论层面的实存之水,即可形可见的实存之物;二是本体论层面的神性之水,即万物之本原;三是价值论层面的人文之水,即水之德性。“太一”的三重品格与“水”的三重内涵统一于方法论层面的“生”,“生”作为一种创生性的力量,是

关键词:太一;水;宇宙论;哲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12-0065-06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被海外学者称为

《太一生水》篇中,“太一生水”之后又有“水反辅太一”而“成天”的说法。“水”为“太一”所生,但又位于天地生成之前。在

四、“太一”的三重品格与“水”的三重内涵统一于“生”,“生”作为一种创生性的力量,是

《太一生水》与其他论及“太一”的文献不同的是,“太一”和“水”同时出现于这篇宇宙论文献中,而且形成“太一”既“生水”又“藏于水”,且水还“反辅太一”的关系。如何合理地解释这一关系,是自《太一生水》竹简出土以来一直纠结最多、讨论也最为热烈的问题,笔者前文的论述分别从“太一”与“水”的相互涵摄论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人类对自然之水生育万物特性的认识,论及“太一”的物化品格。“太一”以“水”为原型意象,从而具备了像水一样的创生、涵容万物之品质。这样,“太一”观念扎根于人们思维深处是有其生活实践基础的,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从人类对生命本源的追问,论及“太一”的神化品格。古人因为对北极星(太一星)在天文学上重要地位的认识而产生膜拜北极(太一)“帝星”的原始宗教意识,而颛顼既为楚帝又是楚人先祖,于是在楚人思维观念中,人间“帝祖”与天上“帝星”慢慢合而为一,成为楚人生命的本源,这即是为什么战国中期楚地“太一”崇拜极为流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太一生水》竹简出土于楚墓的原因。“太一”所居之中宫即颛顼所在之帝位为北方,北方为水,水护卫帝位,这即是为什么作为生命本源的“太一”既生水、又藏于水的原因。同时不管是文献典籍中关于“混沌”的记载还是至今仍流传楚地的民间神话长诗《黑暗传》都可以证实,水在古人的观念中有被神化的一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太一”与“水”同为天地万物之本源,而且二者在人们思维深处相互涵摄,完全不可分离,宇宙的本原是太一,太一即混沌,混沌为宇宙未分时的原初状态。

三是从

注释:

①④ 艾兰:《太一·水·郭店〈老子〉》,《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4、530-531页。

② 韩东育:《〈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与〈老子〉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③ 庞朴:《宇宙生成新说——漫说郭店楚简之二》,《寻根》1999年第2期。

⑤ 萧汉明:《〈太一生水〉的宇宙论与学派属性》,《学术月刊》2001年第12期。

⑥{24} 叶海烟:《〈太一生水〉与庄子的宇宙观》,《哲学与文化》1999年第4期。

⑦ 罗炽:《〈太一生水〉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⑧ 张正明:《楚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⑨ 丁四新:《楚简〈太一生水〉研究》,《楚地出土简帛文献思想研究》(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

⑩ 葛兆光:《众妙之门——北极与太一、道、太极》,《

上一篇:博弈行为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 下一篇:暧昧的修辞,暧昧的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