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旅行奇遇记

时间:2022-06-20 08:08:33

布鞋旅行奇遇记

生活终究是过给自己看的。以至我现在看一个人时,总忍不住把一眼她的鞋,是不是同类,还真的很快分辩。

常常看到很多人出门旅行,全副武装,长枪短炮,设备衣物齐整。而我,真的是以舒适为主。我称自己的旅行为布鞋旅行。手工底布鞋穿得旧旧的,很漂亮很舒服,走路坐飞机坐火车都不错,穿脱也方便。最关键是很有休闲和落拓之感。一条黑色宽松麻布裤,再搭配棉麻绕颈长围巾,是绝佳搭配。在旅途上,不妨把自己当一道风景的,一定要融入当地风景中。

我曾见过有女人穿高跟鞋,背着单肩皮包旅行,我真的真的是替她们累,要显高挑,也不必在这里受罪的。因为脚上的布鞋,我曾莫明其妙地得到了一些认同,很有戏剧性。要知道,一些风景优美有特点的地方,比如大理,比如上海的田子坊,比如苏州的平江路,比如一些古镇,可都是藏龙卧虎之地,一些高人隐居之处,开一些小铺子展现自己的生活理念,他们通常很清高,常常一眼扫过去,把你看个八九不离十,连你问价格都没兴趣回答。

曾在田子坊,我就经历了这么一幕,一家棉麻衣物设计手工店,一位烫着头发,穿着十寸高跟鞋,妆化得像熊猫眼的女人问一件衣服的价格,那个像仙子一样的布衣店主只轻轻抬了一下眼皮说:“这衣服不适合你,她才适合。”她指了一下我脚下的布鞋:光脚穿布鞋,她才是穿这类衣服的人。一句话,认同感十足。当然,她是抬举我了,她家衣服太贵,我还没有这等消费水平。我不赞同她的说话方式,但是,起码,一双布鞋会拉近你与一些人的距离,很容易融入到一些当地的氛围中去。

当年我去朱家角,就是穿着这样的布衣布鞋,融入了到了朱家角生活家们的圈子,他们是一群很有想法的人,有的从国外留学回来,有的是学哲学的,有的做一手精致的手工串珠,开着客栈,小铺,咖啡馆,穿布鞋,背布包,随意随性,乐活生活。那位做手工串珠的女孩就是一上海白领,只有周末才来朱家角守店,那天我一进门,她一眼看到了我的布鞋,笑着说:“你的脚真好看。”我一瞧她,脚上也是搭扣黑布鞋一双,我们哈哈一笑,视为知己,她跟我聊了很多,然后,晚上又带我去参加他们周末的生活家聚会。我认识了一群同样是布鞋族,隐居当地的生活家们。其中一个女孩的理念深得我认同,她说不爱自己脚的女人真算不得好女人,漂亮只是一种表相,懂得舒适,为自己而活,把一双平底鞋穿出彩的女人,才真的识得了生活的真谛。人生,需要某种自如感,这也是她们选择这样生活的原因。她有很多双平底鞋,其中也包括好看的布鞋,她的衣服都是棉麻深色系,却是相当耐看。我一下把她设计的布包买了三个,回来分送给朋友们。认同一个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一双布鞋让我融入了当地,被一些崇尚乐活有生活情趣关注生活本身的人们所认同。这让我好好得意了一把。

生活终究是过给自己看的。以至我现在看一个人时,总忍不住把一眼她的鞋,是不是同类,还真的很快分辩。

那次去景德镇,住的是真正的田园客舍,诺大的一个院落,有太婆坐在太阳底下支个竹筐卖一些手工杂货,我穿着自己的绣花布鞋同她聊天,她扫了一眼我脚上的鞋,再打量了一下我的穿着说:“你也穿布鞋,现在年轻人是不穿这些了,嫌落伍了。”聊着一些闲话,我越听越有兴趣,她也越说越起劲,最后的结果是她返家找到一双真正的千层底布鞋,太漂亮了,那种手工千层底,现在是没法找了。我问多少钱?她说,“卖你,五十吧。”这类真正千层底的,在外面卖不下几百元,而且根本买不到。我算是占了大便宜了。这也是布鞋奇遇记之一。

我不得不讲一段大理不算艳遇的艳遇,只因为与布鞋相关。艳遇是个过气的词,我其实一向不屑。那次去大理,我穿了一双比当地还当地的手工布鞋,黑色,绣着隐形喜字,很别致。黑麻布裤,用灰色披肩裹着头,坐在书吧外的小廊上翘着腿晒着太阳,喝着大理的云南小粒咖啡,惬意得不得了,我自问自己什么时候最好看,答案是旅途中。这时我是完全放松的,一杯咖啡美不自已。这时,一老外走过来,轻声HELLO夸了一句,鞋子真好看。我一看他,天,他的脚上也穿了一双中式布鞋,我笑着回应:“谢谢。”继续自己的晒太阳阅读之旅。他又用英文说一句:“想一起去洱海吗?”我突然明白了搭讪一词,礼貌地回绝:“对不起,我听不懂,我的英文很烂。”他说了一声:SORRY,识趣地走开。这是一个小插曲,一个关于布鞋的小插曲,其实很美好。有些事情,适可而止就好。艳遇只是一种心情。

那天,我坐在那个书吧晒足了四个小时太阳,喝下了两杯喝啡,两杯大理黑茶,看完了三本书,我的布鞋晒得热热的,心情也是暖洋洋的,很美好的日子。布鞋,最能代表我的旅行理念,纯天然,放松,闲散,随机,换个地方阅读,慢行,素心人对素心事。

上一篇:相约林芝 第2期 下一篇:撑起眼帘 叫醒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