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训练宝宝的小便

时间:2022-06-20 07:58:59

拿什么训练宝宝的小便

老话讲“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朴实却说得极是。自己做了父母,才知其中甘苦,这最基本的问题,却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下面就让《母子健康》带您一起了解训练宝宝排尿的方法吧。

训练排尿分阶段

虽然每个宝宝的能力不尽相同,但是进行排尿阶段训练的一般规律是第一阶段应是“把尿”,第二阶段“坐盆”,第三阶段“克服尿床”。

第一阶段训练

12月以前:随他的“便”

发育特征:宝宝出生前几天摄入量少,每天排尿约4~5次;出生1周后,因新陈代谢旺盛,进水量增多,而膀胱容量小,每天排尿可突然增加到20~25次;6个月~1岁,随着半流质辅食品的增加及肾功能的逐渐完善,每日排尿次数减少为15~16次。

宝宝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但他通常在吃过东西后就要排尿,可以让宝宝慢慢习惯把尿。

训练提示:

1.很多小宝宝每到有尿的时候,也会有反应(如颤动不安),妈妈可以仔细观察宝宝排尿前的信号,并及时做出响应,否则会影响宝宝以后信号的发送,这对宝宝排尿训练非常不利。当看到宝宝突然涨红脸不动时,一定要及时问宝宝,是不是要小便,然后把尿。

2.把尿姿势要正确,如果姿势不当,没有给宝宝很好的支撑力,或者把下肢扳得太开,宝宝会因为感到不舒服而拒绝配合排尿训练。

专家提示:不要过早把尿训练

我国民间主张早把尿,把尿时,妈妈可发出嘘嘘声音。要训练几次,虽然语言理解不成熟,但是对妈妈的动作和嘘嘘声音,宝宝会形成条件反射。一般一段时间后,在这种声音刺激下,宝宝就会形成规律排尿了。且应逐渐养成习惯,宝宝吃完奶后10分钟可把次尿,以后可每隔1~1.5个小时再让宝宝排尿。每次训练排尿时间不超过2分钟,时间太长,宝宝会不舒服,甚至产生反感情绪。现在因有纸尿裤,为了保证宝宝睡眠,特别是晚上睡眠,用了纸尿裤可以减少把尿的次数。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

专家提示:训练阶段护理注意事项大部分宝宝在2岁或2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会大大减少。随着神经系统发育,脑干、大脑皮质对脊髓控制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并逐步加强,也就慢慢地告别尿床史。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宝宝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一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在等待宝宝长大到可以不尿床的这段时间,一定要用隔尿垫之类的东西把床上的褥子保护好,或者让宝宝穿拉拉裤和其他训练裤。告诉宝宝一发现自己尿床了,就马上起来。你也要及时给他更换裤子和床单,以免尿液刺激皮肤。同时,这也会让他习惯穿着干睡衣睡觉。

第二阶段训练

1岁~2.5岁:让宝宝熟悉尿盆

发育特征:如果吃过东西让宝宝就去坐便盆,宝宝很可能会排在便盆里,但并不是每次都能这样,因为他还不能完全控制排尿。

训练提示:

1.记录下宝宝每次排尿的时间,到时间后主动问宝宝,或把宝宝放到尿盆上,这样可以形成规律和条件反射。

2.在靠近卫生间的地方放一个便盆,这样就能建立某种关联。

3.不要让宝宝在尿盆上停留太久或是催促他。

4.不要过分强调成功或失败,那样有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当宝宝示意要小便时,要给宝宝以鼓励并且要有耐心,同时竭力表扬一番。

5.不要向宝宝传达关于排尿行为的混杂信息。如果你在表扬他的努力之后,又说很脏很恶心,那就会让他不知所措。肯定他的进步,在发生“事故”时也不要大惊小怪。宝宝还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还是会有意外发生。

6.频繁排尿会养成尿频毛病,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宝宝成年后的习惯。

专家提示:按宝宝的步子发展训练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排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排尿,妈妈偏要叫他尿,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排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在对排尿功能的学习敏感期,妈妈要对宝宝的排尿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可帮助宝宝建立条件反射。以后只要将宝宝抱成排尿姿势,宝宝自然就建立起排尿发射了。妈妈们不必着急,更不能强迫宝宝,此阶段训练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帮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

第三阶段训练

宝宝2岁后:慢慢克服尿床

发育特征:宝宝开始有尿急的感觉,但仍不能控制住。

训练提示:

1.学习过程中强调宝宝自身的主动性,完全忽略宝宝的失败,给宝宝所需要的一切自由和支持,这会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自豪感,会加速完成小便控制。

2.让宝宝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睡觉前尽量少给宝宝喝水,含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橘子等也最好不要在睡前吃。

3.妈妈可以用心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宝宝在哪个时段最容易尿床,掌握规律后,每天夜里就在这个时间范围里叫醒宝宝让他排尿。次数为一夜1~2次,不可过多,否则就会影响宝宝睡眠。重复多次后,宝宝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夜间,要根据宝宝的排尿规律定时把尿,把尿时要叫醒宝宝,在其清醒状态下进行,可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

4.解除宝宝的心理负担,让宝宝树立起信心,一旦宝宝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宝宝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父母要相信宝宝能改正,这对宝宝树立信心很重要。

宝宝排尿训练之困扰

困扰一:排尿训练真会给宝宝造成心理伤害吗?

其实这种观点多来自西方。西方专家认为:“大小便训练”要等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都准备好后再开始,否则会给宝宝带来过多压力,也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困扰二:排尿训练要注意些什么呢?

不要硬给宝宝把尿。宝宝在两岁以后,身体和肾脏才能发育完全,才会对大小便产生自控意识。在此之前,宝宝的大小便多为“随心所欲”状态,如果硬给宝宝规定排便时间,强行把尿,只会影响他们的发育。所以,把尿要等宝宝有排便欲望时再进行,如果宝宝有反抗表示则应立即停止。

训练宝宝排尿最佳时机

年龄:训练宜在宝宝1岁半到2岁半之间进行。因为在此之前,宝宝的中枢神经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个阶段训练排尿达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季节:夏天,因为这个季节宝宝穿的少,换洗方便,即使弄湿也好处理,也不必担心若凉。

让宝宝摆脱尿布的束缚在外边玩

耍,这样排尿就更加方便,这也将帮助宝宝理解“嘘嘘”的意思。

训练排尿的姿势

姿势1:抱起宝宝,解开尿布,让宝宝的头躺在妈妈的胳肘窝里,前臂托住宝宝的身体,宝宝顺势一侧依附在妈妈的怀里,手掌五指分开托住宝宝的屁股,另一手轻轻抓住宝宝的双脚并提起分开。

提示:适用于1岁内宝宝。

姿势2:抱起宝宝,解开尿布,让宝宝躺在怀里,双手握住宝宝大腿并分开,同时辅以“嘘嘘”等声音来作为排尿的信号。

提示:适用于1~2岁的宝宝。

母子健康 温馨提示:

良好态度最重要

刚开始对宝宝进行排尿训练时,可能成功率较低。训练过程应循序渐进,不要和其他宝宝相比,更不能呵斥或者责怪宝宝。爸妈应该保持轻松、宽容、多鼓励的态度,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宝宝反感。如果宝宝在把尿时不尿,弓腰蹬腿。抱起后一会儿就尿,是宝宝对训练反感的信号,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强行训练。

训练排尿的装备

选择个合适的坐便器:安全舒适最重要,款式不要太复杂。

坐式坐便器 靠背使宝宝可以稳定地坐下,抽取式便盒便于清洁。

提示: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则宝宝会分心,只顾观看颜色和图案,而不利于排尿的顺利训练。

跨越式坐便器 这种方式避免了宝宝站起来走掉的情况,使宝宝无法移动。

提示:如果在冬天没有暖气的地区使用,则要把宝宝的裤子脱下至少一条腿,很不方便。

坐厕圈 垫在大人的坐厕圈上面的小号圈垫,省去了倒洗便盆的麻烦。

提示:必须要垫高脚,不方便随时使用,尤其是夜间。

衣服 能让宝宝明显地感觉到弄脏后的不舒适感,又比较容易清理,有利于宝宝更快、更好地配合排尿训练。

提示:选择棉质、宽松、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裤子。

排尿训练经验推荐榜

经验一:细心观察,把握时机

只要妈妈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宝宝在要嘘嘘前都会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如果正玩得兴高采烈的宝宝突然停下手中的一切,面色凝重、凝神发呆,此时把尿十拿九稳。

经验二:排尿训练最好由白天开始

刚开始时,妈妈对宝宝的排尿训练最好选在白天进行,因为这样宝宝的抵触情绪相对较小。晚上,可继续使用纸尿裤,以免“久把不尿”影响到宝宝的睡眠。待宝宝真正适应把尿后,再开始夜间把尿也不迟。排尿时间一般选择在睡前、睡醒后,饭前、饭后,外出前、回来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宝宝会慢慢适应。

经验三:不可操之过急

宝宝定时排尿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通常宝宝吃过奶或喝完水后约10分钟左右就有尿,掌握这个特点后,到时即可把尿或让宝宝坐盆。如果把的时候宝宝不停地打挺,踢蹬小腿,或有不愉快的表示,说明没有尿,这时要停止把尿,过一会儿再试。

经验四:定时更换尿布,注意清洁

妈妈要注意定时察看、更换宝宝尿布,保持宝宝小屁股的干燥与清洁。如果使用棉布质地的尿布,在清洗时要使用宝宝专用的洗涤剂。为宝宝护理小屁屁时,注意避免使用肥皂或者其他含有酒精以及香精的清洁用品。

宝宝的一些习惯是父母无意中养成的。爸爸妈妈要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听懂大人说的话了,你要做的就是耐心加细心,掌握宝宝排尿的规律和时间,是宝宝排尿训练成功的关键,不久宝宝就会自己排尿了。

上一篇:食物分清“偶尔”与“天天” 下一篇:不做贫血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