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环境下集成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20 07:37:21

JIT环境下集成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摘 要:在JIT环境下,要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是关键。通过构建供应商与生产商在信息共享与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下的委托模型,说明在设计和优化集成化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机制时应积极推动在集成化供应链中建立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JIT;集成化供应链;信息共享; 委托-;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59-03

1 供应链中的信息扭曲及牛鞭效应的形成

在供应链上,常常存在着如预测不准确、需求不明确,供给不稳定,企业间合作性与协调性差、造成了供应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有许多,但主要原因之一是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 集成供应链中委托关系的激励机制研究

在JIT环境下,集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间要实现准时采购、准时生产以及准备配送等等,也就是要实现按需方的需要满足其要求,而不是根据以往下游企业提前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提前订货,在这种情况下,提前期就很短甚至为零,而要保证实现JIT,上游企业(供应方)的供货能力水平就至关重要。

2.1 基本模型的建立

由于在供应链中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所拥有的信息量是不对称的,一般情况下,上游企业是供应方,对自身的供货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拥有的信息量较多,而下游企业是需求方,对供应方的供货能力以及其他能力水平拥有的信息量较少,根据委托中委托人与人的概念可知,拥有信息量较多的一方为人,拥有信息量较少的一方为委托人。因此,可设上游企业为人,下游企业为委托人。考虑一个包含对生产商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激励的激励机制设计:设a表示人(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变量,且a=f(q,t),q表示供应商可供货的数量,t表示供应商供货的时间长度,且f(q,t)q>0,f(q,t)t

假设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给定W,则委托人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

(2)假定人(供应商)的效用函数具有不变绝对风险规避特征,即u=-exp(-ρω),其中ρ是绝对风险规避度,ω是实际货币收入。假定人(供应商)保证供货能力的成本可以等价于货币成本,进一步,假定C(a)=12ba2,这里b>0代表成本系数。人(供应商)的实际收入为:

2.2 供应商与生产商共享信息下的委托模型

当委托人(生产商)可以观测到人(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水平a时,同时供应商也可以观测到生产商的需求水平,也即生产商与供应商可以共享彼此的信息,此时信息是对称的,激励约束IC不起作用,任何供货能力水平的a都可以通过满足参与约束IC的供应链契约实现。因此,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α,β)和a解下列最优化问题:

这就是帕累托最优合同。人(供应商)是风险规避的,β*=0意味着人(供应商)不承担任何风险。因为委托人(生产商)可以观测到人(供应商)的努力水平a,当委托人(生产商)观测到人(供应商)选择了a<1-γb时就支付a<ω0<α*,人(供应商)就一定选择a=1-γb。

2.3 供应商与生产商不共享信息下的委托模型

当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人的供货能力水平a时,信息是不对称的,激励约束IC起作用。

最优化问题为:

当γ=0时,表示分配合同中不包含对供应商及时进行供货措施的奖励,而当γ≠0时,表示分配合同中包含对供应商及时进行供货措施的奖励,有上面计算结果可知有下面的结论:

结论1:当分配合同中包含对供应商及时供货进行奖励时比不包含对供应商及时供货奖励,委托人(制造商)所承担的风险成本要小。

当供货能力水平可观测时,最优供货能力水平为a*=1-γb,当供货能力水平不可观测时,委托人可诱使人自动选择最优供货能力水平为:

此式说明,当模型中含对供应商的及时供货能力奖励时,委托人(制造商)承担的成本较小,由此可得:

结论2:当委托――模型中含有对供应商的及时供货进行奖励时比不含有对供应商及时供货进行奖励时,委托人(制造商)承担的成本小。

综上讨论可得如下结论:在设计和优化集成化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机制时,若考虑了对供应商的及时供货能力激励,则委托人(制造商)的风险成本、成本都比没有考虑对供应商的及时供货能力激励时要小。因此,为提高集成化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收益水平,降低各个环节的风险成本和成本,应积极推动在集成化供应链中建立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平新乔. 微观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瑛. 供应链伙伴信息共享的博弈与激励[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5).

[4]霍佳震,马秀波,朱琳婕.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Shapiro J. Modeling the supply chain[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6]Martin Christopher.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2e)[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Tayur S. Magazine M, Ganeshan R.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 Massachusett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

[8]马新安, 张列平, 田澎. 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激励:动态模型[J]. 中国管理科学,2001,9(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我国手机消费者品牌选择研究 下一篇:汇率改革对人民币NDF与DF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