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着芳香的记忆

时间:2022-06-20 06:44:31

读书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打开沉重的记忆之匣,飘散的却是芬芳,让贫穷和艰难的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光变得轻松和明亮,感谢书籍!感谢与书籍有关的人!

会讲故事的小老师

大家喜欢曹老师,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也不是因为她来自于“街上”,外表光鲜,举止优雅,是因为她喜欢用前半节课讲课本,后半节课讲故事。

我们害怕曹老师,不是因为她是我们的班主任,也不是因为她喜欢叫学生到前面“亮相”,也不是生气起来直直地盯着我们几分钟,叫我们芒刺在背、毛骨悚然,而是害怕她哪一天上课不讲故事。

所以,我们的作业从没有不做的,上课从没有走神的……我打心底喜欢老师讲故事时的样子:讲的是小兵张嘎抓鱼,她身体犹如在水里游,手就好像在抓鱼;讲日本鬼子杀中国人,就让我仿佛看到红眼圆睁、惨无人道的侵略者……

一次课间,我问曹老师什么时候讲“李向阳”,她笑着打开抽屉,拿出一本“画儿书”,说:“不叫李向阳,是叫《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是书里面的英雄。想听,好啊,等我看完了来讲。”

“看完了这本书就能讲给大家听了?”

“是啊,看完了,记得了,就可以了。所以,老师每次都认真地一字一句地看啊!”

“那我认真地一字一句地看完了,记得了,我也能像你一样讲出来吗?”

“是啊!怎么,想试试看?”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东西从心底升起,就像早晨峡谷中的雾气在阳光下蒸腾而上,我点点头,从老师手上接过那本《平原游击队》。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句地又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直到合上书闭上眼,书里人物的表现变得像电影里一样了,我才告诉老师我能讲了。第一次走上讲台讲故事,是令同学们羡慕和嫉妒的,他们的手都拍红了。我开始双腿还紧张得有些颤抖着,后来渐渐镇定下来,一会儿工夫,就到了下课,故事才讲了小半。我带着从未有过的一种喜悦走下讲台,享受着比听故事要浓烈得多的激动。在同学们的注目里,老师宣布我是“会讲故事的小老师”。

《平原游击队》总共讲了三回就完了。我失望之余,去询问曹老师:为什么一个故事老师能讲十天半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我却总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老师告诉我,讲故事不是照说书上的内容,要“添油加醋”,要“把死的画儿说活了”。用老师的方法一试,果真,我的故事长了,同学们爱听了。

曹老师给我的这个称号让我在班上的地位蒸蒸日上。小小的虚荣心促使自己想方设法维持自己的“崇高地位”,于是不断地看书、讲故事。跟着曹老师学习的两年间,我从曹老师那里借读的书很多。因为这些书我都认认真真地、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又能“添油加醋”,“把死的画儿说活了”,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其乐无穷的拾荒者

周围能找到的书都读完了,我瞄上了供销社书柜的书。去看了好多遍,那些崭新的书虽然面孔各不相同,但是隔着木制柜台的鸿沟,可以感到它们都用“老朋友”的眼光在默默召唤我。曾经不止一次胆怯地请求高傲的营业员拿过其中某一本来看看,摩挲着光滑的封面,闻到新鲜的油墨香,快速地浏览内容提要,有时候趁着营业员“走神”的空儿,偷偷向后翻几页,感到无限的满足。去的次数多了,成了专问书、不购书的“老主顾”,以至于那个营业员见到我,就干脆拉着脸生硬地说:“买不买?不买就不给看。”对于上帝般的她,小小的我只能带着梦想逃之夭夭。但是,每次上学、放学总要绕道走过供销社,远远看着那个书柜,像饥饿一样不断咽着口水。

最终,还是经不住痛苦的煎熬,踌躇了多少次以后,向我娘开口:“娘,我想买一本书……”

“书?买书?你的书呢?”正在洗衣服的娘抬起头惊异地看着我,有些生气。

我嗫嚅了好久才使娘明白我要买的不是学校用的书,而是供销社书柜里的书。她伸出一只手,摸摸我的额头,说:“儿啊,哪有闲钱买那些书啊?老母鸡一天只下一个蛋啊。”

“娘,我想那书想了快有三个月了。我想买来看。”我趴在娘的膝头上,几乎起了哭腔。娘看着我的眼睛,看了好长时间,我发自内心的渴望,大概被娘从我哀求的眼光中读懂了,她拉起我,从浑浊的洗衣水里抽出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默默地走到房里,过了好一阵,她叫我进去。娘手中抓着一个已经有点锈的盒子:“儿啊,你想买书,娘再没有钱,也要支持你。”

“真的?娘?”我惊叫起来。

“嗯。”娘认真地回答。于是,我看到那些“老朋友”在向我招手,我和它们相会在撒满鲜花的林阴大道上,我和它们拥抱在一起。我双手接过娘递来的钱盒,使劲打开,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一分的硬币,我数了数,十二个。我失望了:“娘,我要买的不是画儿书,是和上学的书一样大的厚书。我看了,最便宜的也要二角三分。这些……”

娘捋了捋我的头发,低低地说:“儿啊,娘只有这么多,其余的你自己想办法。”

我藏起了带着娘的嘱托的钱盒,开始想办法。大队的塑料制品厂在收购废塑料纸,可以拾废塑料纸来卖给他们。我把办法告诉娘,娘笑着说:“我说你能想到办法的啊。”

当我第一次获得两块三角“巨款”的时候,感到口袋沉重得几乎要被穿个洞,我用手握住这珍贵的钱的时候,手心不断地冒汗了。当我再次来到供销社的书柜前,高声地要求那个骄傲的营业员“拿书我看”,她不屑一顾地说:“又是你!别以为歇了几天不来,我就不认识你了!不买不要烦人,走,一边去。”

“我买!你看!”我理直气壮地从袋里掏出一团钱,展开在手心里。她惊讶得张开了嘴巴,眼睛也闪闪发光起来:“哎,这就对了嘛,你要哪本书?”空气变得愉快起来。“给我多拿几本比比、选选。”我对着书柜气势非凡地手一挥,似乎要买下所有的书。最终,我买了一本白封面的书――《谁之死》。我双手捧着,一口气跑到家,向娘报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举:“娘,我买了一本书,你看!”娘非常高兴,把手擦了又擦,捧着书,笑了又笑。

当听到书名,她说:“咋这书名?不好。”“娘,书名是书名,里面可好看呢。”“好的,只要你喜欢就行。”娘笑得那样的开心,似乎是她买了书一般。

拾遍本小队的田田岸岸、沟沟坎坎,拾遍本大队的田田岸岸、沟沟坎坎,拾遍远远近近的田田岸岸、沟沟坎坎……好长一段时间,读书和拾荒成为我主要的生活,拾荒成为我获得购书钱的唯一途径。我成为塑料制品厂的常客,成为供销社的书柜的常客。一本一本的书来到我身边,一个个的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和书中的一切相会在芳香不绝的春夏秋冬中。

兢兢业业的义务工

有两件事情迫使我不再拾废旧换钱买书读,一是塑料制品厂的倒闭,二是要步行到离家八九里地的初中学校上学。但是,我的读书生活因为有了拾废旧换来的几十本图书做基础,变得丰富起来。有些同学家里有书,我把我以前买的书跟他们换,还经常一起讨论共同读过的书。

中午在校吃饭,空余时间较多,同学们去玩,我就埋头读书。一般一个中午可以看一百来页,我总要在上课钟声响,老师到达教室前门时,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一次,因为看书入迷,同学们都起立喊“老师好!”我才惊醒过来,连忙站起,一句急急忙忙,但是已经姗姗来迟“老师好!”,轰动了整个课堂。

“你干什么?”一向严肃的数学老师板着脸走过来,我来不及收起的书被他抓住。以前有人上课偷看书被他发现后“书毁人完”――书当场毁掉,还要写检讨、罚作业。我现在担心的是前者,而后者我可以承受。

“哦――看书啊?什么书?”

“姜老师,我下次不了――别收啊,我借的别人的――”我近乎哀求他。

“我下次不了,我借的人家的,我借的人家的。书你别收了,我愿罚作业。”我重复着我的理由和打算。全班同学都站着看我和老师的僵持。正在这时,借书给我的赵同学大声地说:“姜老师,书是我借给他的,可是这书是班主任王老师借给我的。”

“王老师吗?我倒要看看你小子是不是诳我。你自己去把王老师喊来。”他把怒气对准了赵同学。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大声说:“我去,我去喊。”拿着书夺门而出。一不小心绊在门槛上,像秤砣一样摔到走廊下,但我丢下身后的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还是飞快地爬起来,不顾一切地奔向办公室,去找王老师。

王老师叫我坐下,替我掸去满身的泥土,问明了事情经过,说:“哦,我和你去班上,你要当面承认错误,才能保住书。”我使劲点点头。当着姜老师的面,王老师把书收回,然后对大家说:“喜欢看书是好事情,但是不能耽误课堂学习,尤其是不能和老师顶撞。”

书保住了。一堂课在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心跳中,平静地过去了。下课了,赵同学在上厕所的时候对我说:“好险哪!”

“是啊,好险!只要书保住,罚死我也不怕。”我坚定地说。

瞅瞅没人,他凑在我耳边说:“书不是王老师的,是我家的。我说谎想骗过去,没想到数学老师精明得很。好险啊!”

“啊?原来如此!”我又惊讶又佩服又后怕,“王老师,他知道――”

“是,你要好好谢谢王老师。保密啊!”赵同学认真地说。我如梦初醒。

放学后,我和赵同学走进了王老师的宿舍。王老师正在看那本《特殊身份的警官》,他从书里抬起头,看到我们来了,说:“难怪你忘了上课,确实精彩!我半天都没歇,看了一半。找我有事啊?”

“王老师,我……他……可是……”我语无伦次。“王老师,他说好好谢谢你。”赵同学替我说了。

“这件事情啊,以后就再不要提了。不过,有一点我要强调,说谎话肯定是不对的,今天我就犯了错误。因为我觉得你因为读书入迷而违反规定值得同情。”

王老师叫我们坐在床沿上,和我们聊起了读书。他说他也喜欢看书,遇到好书有的时候废寝忘食,他向我们列数了他读过的数十本好书,有些名字闻所未闻。“但是,读书不是仅仅为了有趣、好玩,要有用。比如,学习它的优美语言,学习它的写法。就拿这本书来说,为什么这样吸引人呢?我发现,它的每一个章节结尾都是悬念。”他打开书边指边说……

天啊,我第一次听说“悬念”!读书还有这样大的“学问”,写书还有这样大的“讲究”!

说到高兴处,他捧出了他的一大叠读书笔记,捧出了他写作的几本稿件,我第一次知道一个个的故事、一本本的书就是这样写成、印刷的。

王老师激情四射的“演说”、实实在在的“展示”,为我打开了一扇读书、写作的新窗,让我窥探到“阅读天地宽,创作恒久远”。

从此,我成了王老师的常客,我们从师生成为书友,后来我成为他的作品的第一读者,成为兢兢业业的义务工――每次他的稿件修改完毕,我就帮他誊写。有时候他的一篇稿件要修改好几遍,抄写得我都记得了。

在给王老师当义务工的日子里,我的各门功课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而我的文科成绩快速上升,后来中考时120分的语文得到116分,其中60分的作文得到58分。这真的要感谢王老师。

从他那里,我读到了上百本的好书,特别是文学报刊;从和他的交往中,我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本领;从他的作品中,我辨别了假恶丑,学到了真善美。虽然王老师终其一生都没有作品出版,但是,他的那些文字至今依然滋养着我。我对待教师这项事业的态度,其实是复制王老师的:爱生为第一要务!我的人生态度也有着王老师的印记:生活在现实里,但永远都要追求自己人生梦想,并且默默地坚持做下去,即使不成功也快乐和幸福!

初三毕业时,我的毕业合影后面有王老师写的一段话:感谢你为我做了三年的义务工!好好努力,有了本事不要忘记做一个兢兢业业的义务工――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

(作者单位:如皋市雪北小学)

上一篇:无限旅馆遇难事儿 下一篇:提高数学成绩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