鲩鱼脂肪酸的提取及GC-MS分析

时间:2022-06-20 06:05:13

鲩鱼脂肪酸的提取及GC-MS分析

【摘 要】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封开产鲩鱼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封开产鲩鱼油脂中含有23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9.1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0.83%。结果表明,鲩鱼中脂肪酸能较好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关键词】鲩鱼;脂肪酸;气质联用仪

鲩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鲩鱼属。鲩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中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 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 个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1]。在肇庆地区,鲩鱼养殖十分普及,是当地人民日常食用的鱼类之一。

本实验通过对鲩鱼脂肪酸组成的研究,为肇庆地区鲩鱼深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原料与试剂

1.1原料

新鲜鲩鱼肉,采自肇庆封开。

1.2试剂

石油醚(60-90),甲醇,浓硫酸,氢氧化钾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

1.3仪器

ESJ120-4型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HH-S2型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环宇科学仪器厂;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日本岛津公司。

2.方法

2.1鲩鱼脂肪酸提取[2-3]

将新鲜鲩鱼肉去皮绞碎,装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250ml石油醚,80℃恒温水浴锅水浴4小时,将得到的溶有鲩鱼粗脂肪的石油醚溶液转移至500ml圆底烧瓶中,挥干石油醚,得到带有鱼腥味的微黄色油状液体。

2.2脂肪酸的甲酯化[4]

加入4ml1%H2SO4-CH3OH溶液,70℃恒温水浴60分钟,冷却至室温,加入2ml正己烷,振荡后静置分层,取上清液,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干燥,挥干溶剂正己烷,得到有鱼腥味的油状透明液体。

2.3 GC-MS分析条件

GC条件:RTX-5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箱温度150℃,柱流量0.88ml/min,分流比50:1;初始温度为150.0℃,以10 ℃/min升至280.0℃。

MS条件: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00.00℃,接口温度250.00℃,溶剂切除时间2.50min,质谱扫描质量范围30.00-400.00 amu,扫描周期:0.50s。

3.结果与分析

对鲩鱼粗脂肪经过甲酯化后得到的产物经过GC-MS分析,结果经计算机质谱数据库检索,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肪酸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鉴定结果见分别见于表1。

表1 鲩鱼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百分含量

注:表中Cn:x,n表示脂肪酸碳原子数,x表示脂肪酸的双键数目。

结果显示,通过甲酯化检测到的脂肪酸共有23种,其中饱和脂肪酸共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共有14种。其中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39.13%,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60.83%。

4.结论

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鲩鱼的粗脂肪,运用酸法催化进行鲩鱼粗脂肪的甲酯化衍生,甲酯化产物利用GC-MS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鲩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鲩鱼作为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在市场中十分普遍且价格低廉,却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本实验对鲩鱼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为鲩鱼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玉帮,张俊彬,李家乐.鲩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369-373.

[2]许玉兰,吴裕,杨晓玲,等.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8):3993,399.

[3]周文化,李忠海,张海德,等.槟榔果仁油提取及其脂肪酸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 010,(25)8:38-40.

[4]唐芳,李小元,吴卫国,刘军鸽.山茶油脂肪酸甲酯化条件研究[J].粮食与油脂, 2010,(8):36-39.

上一篇:无功补偿在城市道路照明工程中的经济性分析 下一篇:桩基础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