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答”走向“学问”

时间:2022-06-20 06:03:2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力求面面俱到,学生的提问意识受到束缚,而课堂提问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灌输式学习中,学生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鲜有创新的见解表达,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问,并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能迸发思维的火花,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依标据本,从教材中提问

教师要立足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可以在重难点处提问,可以对概念、定理、公式进行提问,可以针对定理的条件、结论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方法的变形、逆用进行提问.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概念,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提问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引领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在提问、思考中激活思维,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感受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讲“中位数与众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小李毕业去苏南打工,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公司因发展需要,现要招聘一名新职员,本公司报酬丰厚,平均工资是3000元.可一月后,小李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500元,小李找经理理论,经理拿出单位的工资单:经理8000元、副经理5800元,职员A2000元、职员B1900元、职员C1900元、职员D1900元、职员E1800元、职员F2200元、杂工1500元.学生肯定会提出问题:经理所说的平均工资3000元是否欺骗了小李?平均工资能反映工资的真实情况吗?教师在此基础上追问: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反映工资较为合适?教师以生活中的事例帮学生建立认知结构,增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教育,也让学生擦亮眼睛,避免在社会生活中上当受骗.

三、灵活做题,从解题中提问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但若学生困囿于机械的“刷题”,不反思、不总结、不提问,往往只能“做一题会一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审题时对已知条件、隐含条件以及求解结论进行提问,对数学模型、所需公式进行提问;在解题时对推导过程进行提问,对解题思路进行提问,对解题思想方法进行提问,从结论对所需条件进行提问;在解题后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提问,对其他解题进行提问,对解题后的得失进行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对题目进行变化,以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法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重视操作,从实验中提问

数学教学要走出学生兴趣丧失、缺乏好奇心的困境,学生不能被动接受现成结论,而应由一个旁观者、听众变成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观察、画图、折纸、试验等活动探究规律、发现思想、提出问题,获得问题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针对“两边相等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强调夹角时,学生提出能否将“夹角”换成“角”,通过动手画图、测量验证,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总之,数学教学要摆脱“唯上”“唯书”的局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强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探究、开启思维、乐于表达,不断涌现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让数学学习从“学答”走向“学问”.

上一篇:数学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 下一篇:第七届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在江苏无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