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绩效风险作用路径及效应

时间:2022-06-20 05:27:08

电子政务绩效风险作用路径及效应

影响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风险因素识别及研究假设

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风险因素都直接显著作用于电子政务外包绩效,有些风险因素是通过对其他风险因素的作用间接影响外包绩效的,并且影响作用也有显著与不显著的区别,这些直接、间接作用关系以及影响作用是否显著都是研究电子政务外包风险因素对其绩效的作用路径与效应所要重点考察的内容。

模型分析

信度指测量结果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运用SPSS16.0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α为0.844,而各分量表信度分析结果(表2的Cronbach’sAlpha系数)表明,5个潜在变量的α系数值均满足大于0.70的要求,因此,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结构效度是指量表测量结果同期望评估内容的同构程度,运用标准化因子负荷来检验结构效度,表2给出的结果表明,测量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负荷(Estimate值)大部分大于0.7,并在99%的置信度下高度显著(C.R.值>2.58)。表明本研究构造的变量效度较好,适合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前文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必须通过拟合度检验,才能认定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样本的一致性。若模型的拟合度高,则代表模型可用性越高,参数的估计越具有含义。对于拟合度的考核有较多指标,但不同的指标在不同的模型复杂度、样本数量下有着不同的表现特性,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同时参考各种拟合度指标[4]。本研究利用AMOS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主要使用CMIN、RMSEA、CFI、GFI等较为稳定的指标考核模型拟合度,拟合后的评价结果及其理想值汇总于表3。从表3中可知假设模型较好地与样本数据拟合,具有较高拟合度。经过对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到各个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以及可测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因子负荷。路径系数及因子负荷量汇总于上表2(Estimate值)。从中可知,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可测变量在对应的潜在变量中的因子负荷所对应的C.R.值均大于1.95的拟合要求,表明各路径系数以及因子负荷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能够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2.3假设检验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假设模型中有10个假设通过了调查数据的验证(t>1.96),2个假设(H1和H7)没有通过调查数据的验证。

电子政务外包风险对绩效的作用路径及效应分析

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仅给出了变量间的总效应,如表5所示,而直接效应可由表2的Estimate值给出,相应的间接效应=总效应-直接效应。图2显示了电子政务外包风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风险对绩效的作用路径及效应。从表5看出,“外包决策风险”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总效应是最高的,但是其直接效应(0.152)却是不显著的,这是由于外包决策主要处于整个外包过程的前期,与其它环节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对外包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后续环节的其它风险因素间接作用的,对“关系管理风险”、“团队运作风险”、“成本管理风险”影响的总效应都大于0.6,均较为显著。外包内容、范围的决策是否合理、服务商选择是否正确对团队运作阶段的需求分析、服务质量、项目管理影响都比较大,外包市场不成熟引致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涉及核心机密的政务外包决策失误、选择的服务商商誉不良引起的信息泄漏等方面都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外包决策风险”的扩散效应不可小觑,可能会由于外包决策的一些失误,导致连锁反应,最终对电子政务外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前,电子政务外包市场较不成熟,政府部门在制定外包决策过程中,要明确外包应该包什么、怎么包,确定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对潜在的运营企业进行评估,选择商誉良好的运营企业。在政府部门建立CIO制度,为外包决策提供支持。研究表明,成熟的CIO制度能够为外包范围程度、运营企业评估选择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协调支持,较好地解决政府部门在外包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防范机会主义风险[5],在外包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并给予有力的支持,提高政府部门在关系管理、知识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能力。

“关系管理风险”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总效应略低于“外包决策风险”,居第二位,其直接效应(0.236)也仅次于“团队运作风险”,间接效应(0.435)非常显著。“关系管理风险”包含的风险因素中,‘合同不完善’、‘外包主体关系不和谐’以及‘外包主体之间缺乏沟通’都是外包领域较为常见也较难克服的风险因素,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影响较为深重。此外,“关系管理风险”与其它类别的风险因素关系也较为密切,对“知识管理风险”、“团队运作风险”的总效应均在0.7以上,显著水平较高。“关系管理风险”中的‘合同不完善’风险影响比较大,属关键风险因素,特别要重视这一风险因素对“知识管理风险”中的‘绩效评量体系失效’、‘知识共享不足的影响’。而‘外包主体关系不和谐’对“团队运作风险”中的‘团队结构与行为不适应’风险的影响效应也特别大,影响双方团队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及问题的解决。为了防范关系管理风险,应制定明确、完善而兼具柔性的合同,加强政府部门与运营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管理。研究发现,基于满意、沟通合作、长期互动的关系能够改善政府部门与运营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6],防止运营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侵害政府部门的利益,实现双方共赢、共担风险、目标资源优势互补。在外包关系的管理上,促进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与信任关系,并通过短期合同的方式[7],使运营企业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之中,激励他们提供较高质量的服务。

“知识管理风险”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总效应为0.441,直接效应为0.213,均较为显著。值得一提的是,“知识管理风险”对其它类风险的直接效应较不显著,唯独对“团队运作风险”的效应较为显著,达到0.597,并通过“团队运作风险”间接影响“成本管理风险”,这也构成了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间接效应。这主要由于“知识管理风险”潜伏性较强,不易识别,但是对团队运作的知识流程作用深远,对电子政务外包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安全保密控制、绩效评量、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都较为关键,“知识管理风险”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中的战略绩效的影响极为显著。此外,“知识管理风险”对“团队运作风险”的总效应也达到0.597,运营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与经验不足,在知识共享、安全保密控制、绩效评量等方面的工作就会做得不到位,相关的风险就很可能产生,而政府部门一旦缺乏知识管理方面的能力与经验,对知识流程(主要是知识共享、安全控制、评价)的监督控制就会大大削弱。电子政务外包双方要加强风险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融合,通过对外包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来控制风险,同时,也要通过风险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形成风险管理知识并加以共享创新,提高外包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水平[8]。外包双方应注重相关风险管理知识的存储、共享、运用与再创造,以提高知识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融合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强知识转移控制、制定安全防范机制、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同时,也要重视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适时开展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学习创新的积极性,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提高学习与创新能力,掌握外包过程中的主动权;运营企业应合理配置团队的知识资源,使得团队人员知识互补、互相协调,提高参与人员素质,防止信息泄露[9],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绩效信息,完善相关文档,做好知识转移工作;监理方要严格规定外包主体责任,强化服务质量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其咨询、监督、评估的作用,制定严格的电子政务外包安全执行标准和完备的安全监管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外包合同约束机制,并协助政府部门选择信誉好、具有保密资质的运营企业。#p#分页标题#e#

在所有风险类别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直接效应中,最大的是“团队运作风险”,达到0.269,显著性水平较高。在电子政务外包的执行过程中,团队运作是关键,“团队运作风险”包含的潜在风险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绩效水平,而且影响作用都比较大,属于关键风险因素,特别是‘需求分析不准确’对后续工作的影响较为重大,不仅直接影响到团队运作的顺利进行,加大了团队运作阶段的风险,也不利于知识管理、成本管理的开展,应予以重视。“团队运作风险”对“成本管理风险”的总效应(0.585)较为显著,成本预算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也需要双方具备相应的项目管理能力与经验,相应的风险对成本预算控制的不良影响也是需要予以重视的,而需求分析不准确与频繁变更对隐性成本累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团队结构与行为不适应引起的人员变动、沟通协调问题也增加了协调成本。研究表明,发包方与承包方在需求分析以及变更控制方面的风险问题,主要由于外包双方缺乏沟通以及对外包过程的控制不力,这也是团队运作的其它风险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此,运营企业应就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需求进行系统地调查分析,与对方加强沟通合作,在团队运作中重视政府部门人员的参与;政府部门应提高自身的管理经验与能力,促进团队结构与行为的协调,主管领导应对外包项目予以重视,提供必要的支持。

“成本管理风险”对“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直接效应虽略低于其它类别的风险因素,却是政府部门比较重视的一类风险,因为成本的降低始终是电子政务外包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特别是‘交易成本控制不力’、‘隐性成本的累积’、‘成本预算控制失效’等风险因素不仅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外包绩效”中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通过作用于“外包决策风险”、“团队运作风险”而对整个外包过程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会由于成本控制不力、资金紧张等问题而导致外包项目的搁浅直至失败[10]。能否科学地估计电子政务外包成本,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由于对电子政务外包成本的约束力不足,成本预算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就有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浪费,腐败问题也将会出现。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源自于电子政务外包市场的不成熟,针对这个问题,应规范电子政务外包市场,对运营企业的选择条件和选择过程做到公开、公正,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资质管理和公平竞争的准入制度。此外,政府部门作为发包方,应该加强对合同成本、监控协调成本、转向成本的控制[11],应重视隐性成本的累积风险,监督控制运营企业的服务质量,重视电子政务服务的可扩充性,以适应今后技术进步对电子政务提出的新要求;运营企业为了与政府部门发展长期的业务关系、建立良好的商誉,也应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及优质的软硬件设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减低隐性成本,此外,也要在外包执行过程中强化成本预算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能提高自身的收益,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外包经济效益。

结论

为有效控制电子政务外包绩效的风险,本研究考察了“外包决策风险”、“关系管理风险”、“团队运作风险”、“知识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等关键风险因素影响电子政务外包的风险作用路径和效应,这可以作为电子政务外包进行风险调控时的一种参考依据,即风险调控时不能只考虑某一(些)因素自身的影响,还要考虑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要根据主要的风险路径关系以及效应系数制定系统性的风险调控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电子政务外包主体应重视外包决策风险的扩散效应、建立成熟的CIO制度、制定明确完善而兼具柔性的合同、维护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风险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融合、重视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外包管理经验与能力、促进团队结构与行为的协调、监督控制运营企业的服务质量、重视电子政务服务的可扩充性、强化成本预算控制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控制电子政务外包风险、保证预期绩效提供参考。(本文作者:卢宇 何有世 黄钦炎 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上一篇:环境工程实习教改思路 下一篇:电子政务反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