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20 04:26:11

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属于外因,而学生的“学”则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看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说教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说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效果低下,那么这样的教学无论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无效教学。可见体育课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的学,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对接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学生的当前发展及终生发展。衡量的指标是学习时间(即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效果(即学习的收获)和学习体验(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产生的心理体验)。

二、从教的角度保持体育教学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生理状态及能力水平,可操作性强,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走在发展的前面”,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得到”,促使学生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的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行为活动是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达成度要以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才能达到基本教学标准。下面关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课教学目标可以借鉴:①认识综合素质,能简单说出综合素质对身心发展的作用;②会两种至三种综合素质的练习方法;③能简单说出练习后的情况表现;④能与伙伴合作设计一至两种综合练习方法。

2、教学内容的精选化

新课标规定教学内容具有开放、动态及发展的特性,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应对教材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运动强度和技能水平,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抛弃、精选及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段,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格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学过程的灵活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可提前预设而灵活加以生成的,是持续的“生成”和智慧的“生成”。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风格灵活应用各种教法,实现教法的优化结合。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明得失,实现“再教设计”,才能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若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则欲速而不达;相反,教师点拨启发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合作、持续学习,可能学会的更多。“不讲先做”效果更好。

4、教学氛围的和谐化

教学实践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学习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课堂上带动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情感投入,增加教学情感色彩,善待体育课程,增强讲解、示范导引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良好的教学氛围水到渠成。

5、教学评价的激励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提倡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过程;不仅要注意定量评价,而且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要重视相对性评价,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学生厌学现象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三、从学的高度关注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精心的课堂设计,严格流畅的课堂组织,新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学效果要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对示范动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缺少指导,学生“视而不见”,有时虽然看到了,但应该看的都没有看到。比如一个教师在做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由于忽视了学生如何观察这一方面,结果学生只是观察教师是否投中,而没有观察整个示范动作过程,本末倒置,降低了演示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对此将倾注更多地时间及精力,产生恒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记忆及丰富的想象。由于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也较易产生疲劳及厌倦,若有兴趣,则会精神饱满、痴情投入。如中学女生大多不喜欢长跑,但若变为在音乐伴奏下的跑步练习,在生理负荷同等条件下仍然情绪高涨,感觉不到疲劳,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提高。

学生的体育兴趣有着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兴趣差异。初中阶段都喜欢竟技性强的项目,因此,在教学中要安排了比赛竟技方式,可通过“成功教学法”、“教学引趣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学得轻松,学的高兴,效果自显。而在高中阶段则突出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

3、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评价

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学生应是明确的,若活动中恰当分组,选中小组长,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有利于督促所有学生参与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促进学生主体的参与无疑成为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学生的学习进步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只有学生进步与提高了,体育教学才有效,而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则倚赖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则在教师的“教”指导下展开,教与学是辨证的统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进而整体提高教学效能。

上一篇:110m栏运动员竞技特征研究论文 下一篇:学校武术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