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20 03:37:48

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39-02

一、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1.幼儿水墨画教学的价值。《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就美术教育而言,它的多元性包含了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绘画艺术,如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水墨画等,在欣赏了解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

中国的水墨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展现着“诗画一律”之美,通过开展幼儿水墨画的教学,能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既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又为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认识是不足的,特别是对中国水墨画这一文化瑰宝更是了解甚少。许多幼儿在外学画,大多涉及水粉画、油画、蜡笔画,却没有水墨画。对中国文房四宝的认识中,个别幼儿能认识毛笔,但对砚、墨、宣纸就无人知晓了。再看我们的课程中有欣赏米罗、梵高、鲁车、马蒂斯等名家的画,很少有涉及中国画画家的作品。

然而,传统水墨画讲究墨色的运用及线条的表现,初学水墨画者必先经过练习、临摹,才能运用自如。枯燥乏味的练习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墨色运用与临摹感到困难,线条皴法的控制掌握不好,常常难以成功地完成作品。况且水墨画的色彩又不如西画艳丽活泼,对于处在色彩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

3.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可行性。如此具有挑战的中国水墨画教学能否在幼儿园顺利开展呢?

首先,水墨画通过水和笔墨的变化产生出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境界,和幼儿的思维发展相符合,容易被幼儿接受理解。其次,水墨画的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的束缚,与幼儿的作画特点非常相似。再次,水与墨随机渗透,自由变化的游戏性与幼儿自由自在的天性相符合,这也是有利于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地方。第四,虽然幼儿的笔墨稚嫩,但已经形成了物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能很快表现物象,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初现将会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为今后学习水墨画打下了基础。最后,水墨画在运笔、用墨、用色等技法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对于习惯于油画棒画画幼儿改用毛笔作画也是一种挑战,更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都为在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水墨画教学中如何正确取舍,使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又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1.游戏化的水墨画教学。把枯燥的笔墨知识融于有趣的游戏中,将笔墨教学赋予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

在第一次和毛笔接触时,我和幼儿玩跳芭蕾舞的游戏,手中的毛笔是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走路是中锋,站在地面上走是顺锋和逆锋,幼儿在和老师比赛跳芭蕾的游戏中掌握了运笔的方法。

水墨画很讲究线条,我就和幼儿用毛笔画线条走迷宫,提高兴趣,以后用线条画画就会逐渐得心应手。

在游戏中我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使水墨相溶,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领悟到水墨画的技巧。

2.生动的水墨画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我用故事、儿歌来辅助示范外,还把花卉树木、蔬果动物化作不同的符号,进行符号之间的组合,迅速形成物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水墨画《一群小鸡》的教学过程中,用“两个小鸡蛋做好朋友,碰在一起”的指导语言,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个方法,随意的两个组合画出了神态各异的小鸡。

《林中小屋》中:“树婆婆、树公公弯腰点头问声好”,就将树干画好了,小屋又运用了几何图形的结合。

《淘气的小猴子》中猴子的脸,正面猴子用画8、侧面的猴子画个6,猴子的身体是大C和小C。运用这些符号幼儿就很快掌握了画猴子的方法。

3.动静交替的水墨画教学形式。孩子是活泼好动的,长时间地坐着学画,不利于幼儿专注学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了走动画画的方法,我将墨色放置在教室四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走动取墨色,在来来回回中增加了学习水墨画的乐趣。

4.适宜的水墨画欣赏教材。对于水墨画教学中的欣赏,除了选择一些名家作品,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欣赏老师和小朋友的作品。

在我选择的名家作品中往往以传统的黑白水墨为主,如齐白石的《墨虾图》、徐悲鸿的《奔马图》,让幼儿从中感受墨的深浅变化和画面中的气势。在老师的作品中我选择色彩比较强烈的作品,引发幼儿对墨、色结合的兴趣。而选择幼儿的作品则是为拉近幼儿和水墨画之间的距离。

除此以外欣赏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也能让幼儿对中国特有的图案花纹有所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印象。

三、水墨画教学中的创新

传统水墨画的学习过程以技法练习为主,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式,寻求活泼有趣的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1.有趣的水墨色游戏。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焦、浓、重、淡、青,将墨当色使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水墨游戏让幼儿来感知墨色的变化。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幼儿满足于对工具的摆弄,对水墨之间墨色变化的感知则处于被动感知阶段。而如果在过程中添加一些色彩,幼儿的兴趣性立刻爆发。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我在原有的水墨游戏的基础上设计了水墨色的游戏,从“不用笔的画”到“水墨万花筒”再到“刷刷画画”:整个游戏分成三个部分,层层推进,形成一个系列。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观察墨在水中会怎样?水彩颜料滴进水中又会有哪些变化?再滴几滴油,又有什么变化?水、墨、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毛笔、刷子齐上阵。在传统的水墨画中,毛笔是主要的绘画工具,讲究运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勾、皴、擦、点、染多种技法表现事物的气韵神态。特别在人物、动物的造型上,对勾线的要求尤为突出,手腕需要灵活轻松。而由于幼儿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在作画过程中往往由于控制不好毛笔,而不能达到作品的要求,经常因为失败而气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添加底纹笔的运用,和毛笔合作,通过毛笔和小刷子(底纹笔)的交替使用,降低轮廓勾线的难度,又保持了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在内容的选择上,将传统国画中较为抽象的意境简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糅合国外表现主义画法,从造型的构建、画面的布局、色彩的表达等方面激发孩子的绘画天赋,在水墨这一媒介的运用中,有意识添加中国画中的写意意识。在《中国娃娃》、《民间游戏》的两个活动中,我将复杂的人物画进行简化,引导幼儿用毛笔勾画人物的头部和细小的部分(手掌、鞋子等),对于比较难画的人物动态则用小刷子(底纹笔)进行:一、二画出一个瘦子来;一二三四画出一个大胖子。一笔画大手臂、一笔画小手臂;一笔画大腿、一笔画小腿。在简短的儿歌中,幼儿很快地掌握了画人的方法。

3.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张大千借鉴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了泼彩的画法。国画大师们在传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绘画技术的同时,将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融入了中国画中,创新了现代中国画,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我们也应该让幼儿在接触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我将西方绘画的一些方法,如:喷洒法、拓印法、湿染法等融入进幼儿的活动中,设计成一个个水墨画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

幼儿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而是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自主的作画空间、创作的机会,充分挖掘了幼儿的潜力,使幼儿尽情的抒发对艺术的感受。让幼儿在探索发现、大胆尝试中,表现出惊人的创作想象力,在对水墨画的探索和表现中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上一篇:如何让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爱上画画 下一篇:在美术活动中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