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20 08:34:55

【中图分类号】R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39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40例,在征求患儿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治疗组给予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对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主要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如果治疗不够及时,极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由于患儿发病较急且伴有高热症状,严重危害了患儿的健康。本文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的效果,无不良反应发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40例,在征求患儿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治疗组中患儿20例,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最小的1岁,年龄最大的14岁,平均年龄为9.5±5.5岁。病程最短的1天,病程最长的6.5天,平均病程为4.5±2.5天。体温最低37.0度,体温最高39.1度,平均体温为38.2±1.3度。对照组中患儿20例,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13岁,平均年龄为9.7±5.5岁。病程最短的1.5天,病程最长的7天,平均病程为5.5±1.5天。体温最低37.2度,体温最高39.0度,平均体温为38.1±1.6度。两组患儿在数量、性别、年龄、病程、体温、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40例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啰音、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2]。

1.2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体重大于40kg的儿童,每次2包,每隔12h服用1次;体重小于40kg、7~12岁的儿童,每次1包半,每隔12h服用1次;2~7岁的儿童,每次1包,每隔12h服用1次;9个月~2岁的儿童,每次0.5包,每隔12h服用1次;具体根据患儿的病情连续用药3~7d。

1.2.2对照组给予患儿阿莫西林胶囊治疗,50~100mg/kg,每隔8h服用1次,具体根据患儿病情连续用药4~10d。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即患儿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即患儿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效:即患儿症状体征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3讨论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产生炎症[3],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的产生,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退,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合剂的应用,减少了耐药性提高了治疗效果[4].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合剂,对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用药治疗后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玲华,李相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0(6):306-307.

[2]罗亚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其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分析方法概述[J].海峡药学,2010,22(7):4-7.

[3]余俭.抗菌抗病毒新药———热毒宁注射液[J].中南药学,2010,8(7):548-550.

[4]许峰,黄栋.2007年我国儿科临床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321-323.

上一篇:针刺捏脊治疗婴幼儿腹泻106例 下一篇:2011—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