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真实表达需要的作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0 07:39:03

基于学生真实表达需要的作文教学研究

赵玉红,本科学历,从教14年,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九年级语文。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和“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参加天津市第六届“双优课”大赛获市级一等奖,而后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全国中语会在江苏举办的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几十篇获得国家及市、区级奖。承担或主要参与了部级、市级、区级五项重点课题的研究。

一、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审视与分析

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的教与学,长久以来令太多师生视为畏途,其成效不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首先,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作文课堂教学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上是苍白无力的。大多数教师都曾硬梆梆地以“命制题目、提出写作要求”这样一种带有强制色彩的作文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发号施令,致使学生完全处于写作的被动态,更使写作沦为学生心理抗拒的负担。

其次,教师与家长在实用性、功利性的考量中,常以“应试拿分”作为作文教学的终极指向,而急功近利地去追求短期效益,把作文的写作只看作是一种技术化成果。而导致文章“只见文不见人”,脱离生活,更与内心渐行渐远,完全看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温存与柔软”,使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为考试写作文、写老师喜欢看的文章”,完全背离了作文写作的本然。

二、“基于学生真实表达需要的作文教学”探索及实践策略举隅

回归作文教学潜在的价值本位,我们要改变学生作文“贫血”和“为他人写作”的现状,就要基于学生内心真实的体验与思考,用一种科学合理的行为互动去唤醒学生写作的内动力,这才是我们作文教与学的当务之急。下面我就从“前作文状态下的写作触发阶段”切入,来浅谈一下我们的一些实践探索与思考。

1.“阅读探究”触发――唤醒话语自觉。

策略一:小篇目文本阅读的探究体验,可为作文。

学生经历的生活是有限的,而通过阅读打开的世界却是无限的。语文教学中,“文本的阅读”是距离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文素养提升最近的点和最实在的平台。以文本的课前预习为例,我们设计了“我阅读,我思考,我表达”的作业环节,鼓励学生学前对文本用“发现的眼光甚至挑战的眼光”开展探究性的阅读,并把自己真实的阅读体验、思考以文字的方式凝固下来。

而后,基于他们独立探究中的相异构想,在上课之初为其搭建宽松自由的交流平台,有机地将他们探究思考后的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相对接。如此形成的写作便是以“文本”为触媒,其终端成果,不但承载了学生自主探究中生成的真实的阅读体验,更构成了一种共同的话语关注,并在展示性的话语交流中,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一种由言语表达所带来的大众认同和自我成功感,相信唤醒的将是学生们更为本然的话语自觉。

策略二:大部头名著阅读的过程性感思,可为作文。

大部头的名著内涵更为丰厚,触发亦更为通透。学生在较长时间的阅读中,会获得多方面的浸染,他们会与宏大的人物命运发展历程形成内在的对话。以《水浒传》的阅读为例,在学生阅读的进程中,我们灵活地调动了听、说、读、品、议、演等多种触发方式,引领学生在高效的阅读进程中用文字的方式记录内心的感触,并真实地输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让表达真正趋近学生内在言语生命的成长。

2.“活动体验”触发――生长话语智慧。

策略一:情境化活动的实践体验,可为作文。

在课堂之上,设计有意义的游戏或活动情境,例如“小组合作蒙上眼睛画脸谱”“折叠并放飞承载着自己梦想的纸飞机”“小组对垒掰手腕” ……让学生们亲历活动过程,他们往往会洋溢着空前的参与热情,饱含强劲的学习驱动力投入其中。学生全情投入的活动经历、鲜活的心理变化、细致的活动观察甚或是理性的感悟交流……让课堂绽放着光彩,更会让他们在随后的写作中,表达变得流畅,文字变得温暖。此时的写作会让每一个文字都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地展示着个体生命的原生态,是一种本色的写作。

策略二:系列的主题式综合探究活动,可为作文。

我们尝试以教科书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为“经”,以各个阶段学生内心的成长需要为“纬”,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活动开发的三个维度出发,开展了诸如“成长的烦恼”“我为他(她)写颁奖词”“我与蒜苗共成长”等一系列专题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探究过程中,身子动起来、主动去经历、能动地去思考、多向地去交流,在交际语境的磁场里,被丰富的生活资源所触发,被师生多元而有个性的思考所启迪。学生们不仅用文字来输出自己内心中真实的声音, 更让笔下的文字在多向度的传递中体现出人际交互的功能。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温暖,更相互表达内在的思辨,融通了彼此的思考与智慧,更实现了人心与人心之间纯净的心灵辐射。我想这不但是作文教学价值增值的需要,更是学生内在生命成长和人格养育的需要。

3.“生活经历”触发――捕捉心灵成长契机。

离开课堂,指向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经历,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写作触发资源。我们便不断地鼓励学生用更为灵活、自由的“随笔化写作”方式,去记录有价值的生活体验,捕捉心灵悸动的瞬间,甚至用文字去及时地表达对自己、他人乃至于生活逐步深入的审视与解读。这也许会成为学生最最自然的心灵成长方式,相信随笔化写作也会变成他们生命发展中最为真诚的表达需要。

三、总结和研究体会

得益于前作文状态下的写作触发,学生们慢慢地焕发了写作热情,“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再上作文课……”“下次作文我想当‘活动策划’……”“下次让我来读作文吧……”作文逐步成为了学生们表达心声、体验成功的热土,作文的课堂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究、思辨、感动、争鸣……”中变得丰厚。

至此,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作文作为学生实施写作行为的终端成果,指向“言语生命成长”的写作一定要向学生真实的表达需要回归,向言语智慧的自生长回归,向他们身心的成长需要回归,更要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回归,这便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研究的宗旨。也唯有如此,我们行走得才会更为理性。

上一篇:创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以信息技术促进公平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