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技术在工频检测上的应用

时间:2022-06-20 04:01:45

单片机技术在工频检测上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电能紧缺问题日趋严重,极大的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做到节约电能并合理高效地利用电能,这就需要对电量参数进行准确、实时地测。文中论述了电参数测量的原理,并采用单片机技术,以软件代替了传统仪器中的大量硬件,将多种测量功能集于一身,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整个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过程,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

【关键字】单片机;电量参数;系统设计

一、电参数测量目的及意义

电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能源,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供电线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相位角等参数的检测是掌握企业供电线路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有些参数还是企业保证功率补偿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决策依据。

传统的电参数测量仪的提高精度十分困难,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工频检测系统的硬件简单、功能较强,测量准确度高,且对系统的时漂、温漂可用软件消除,不需增加硬件开销,对组成系统的元器件要求不高,因而本文采用了此种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单片机在工频电流、电压、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参数测量中的应用。

本测试系统即可实现此功能,还可作为实验室仪器,供教学和科研使用。

二、系统原理及其测量方法

以单片机8051为核心的,用于测量频率、相位角的智能仪器原理。

2、测量

8051内部的16位定时器在6MHZ的晶振时,每80?m加1,故可用来测定T的时间。若定时器1LSB角度对应一个角度Φ',则,即Φ'=1.44°。所以,只要求出TΦ=7DH-T(T为定时器读出的计数值),再乘以1.44°,即为Φ的实际相位角。

系统软件的主要任务为:接收键入的预置门时间;对FX粗测以判断是否需要分频;设置合理时序对FX等精度测量、调整、运算双计数器计数值、显示测量结果等。

三、系统硬件设计

(一)系统的结构

本设计采用INTEL公司的8051单片机作为处理器,系统主要由信号采集、采样及A/D转换、显示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系统主要由信号输入电路、采样及A/D574转换电路、单片机8051、显示电路等几部分组成。信号输入电路即电压、电流信号输入处理电路,主要由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组成,实现了外部信号与本系统的电气隔离,减小了外部电磁干扰,提高了电气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并对输入信号进行线性变换。采样及A/D转换电路组成,有二路模拟输入通道。此部分电路将信号输入电路传来的信号进行A/D变换,将模拟输入量变成数字量,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机电路是本系统的核心,将A/D变换器送来的数字量进行运算,得出被测信号的电流、电压、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的值进行实时显示。它的工作过程是把电力网上的被测交流电压、电流信号经过电压、电流互感器变换成交流小电流信号,信号调理模块采用A/D574转换电路把它变换成4-5V的交流电压信号。采样模块按事先确定的采样间隔对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出进行采样,采样值进行A/D变换后存入数据存储器,等采样完预先确定的采样点数后采样过程结束,单片机对采样值进行数据处理。根据第二章中的算法,计算出电流、电压有效值,相位角、功率因数等参数,处理结果可以在数码管上显示,也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

(二)电参量的测量

1、电压测量原理

设备接入电路,考虑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首先通过电压互感器降压处理变为安全电压,经过运算放大电路处理,运放的作用是提高输出能力。接入A/D574所能接受的电压,经过地址锁存器7474LS373经过单片机处理,显示出电网的实际电压。

2、功率因数和频率测量原理

3、电流测量原理

在交流电路中,将精密的互感器串进负载回路中,回路电阻的阻值不应该太大,只要负载上流过电流,采样电阻也流过与负载相同的电流。从而在负载上产生与流过的电流成正比的电压,这就是所说的I/V转化电路。

四、误差分析

仪器设计时,以简化硬件电路、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微处理器为指导思想,因此仪器中硬件带来的误差不再成为仪器误差的全部来源。在误差构成中,除硬件带来的误差外,测量方法和软件实现上带来的误差占了很大一部分。仪器的误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感器引起的测量误差

2、数据采集系统的量化误差

3、采样方法引起的误差

五、结论

电参数测量系统用做电量监测、管理及计量的依据,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本课题通过对主要电参量测试的研究,根据单片机的测量原理,讨论了本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本系统的主要特点:

1.采用单片机技术,对电流、电压、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多个电参数进行测量、显示,功能较多。

2.本系统如在软件上做进一步改进,增加谐波测试功能,则应用范围会更广泛。硬件电路上如果对CPU的电路采用CPLD器件,体积会大大减小,成本也会降低。

上一篇: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干扰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下一篇:电力系统较为常用的线路融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