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双改之困

时间:2022-06-20 03:58:45

对于还存在着很多困惑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以及希望从中谋求最大利益的厂商来说,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正在经历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后能否实现三网融合?如何使业务更简单。运营成本更低?有线电视运营商能否给电线运营商造成致命的威胁?实际上,现在谈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对于目前仍有很多困惑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以及希望从中谋求最大利益的厂商来说,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正在经历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模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成功模式难以复制、支撑系统如何改造……这些几乎是目前所有有线电视运营商和厂商面临的问题,都在短时期内集中爆发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广电将很难在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缺乏整体规划及统一技术标准

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宽带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伍侃为认为,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在网络改造和市场化运作方面都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不同的是,广电行业在网络双向改造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目前尚未拿出一套整体的、系统的网络改造规划。

实际上,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基于HFC网络的改造方案层出不穷,尽管这为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是同时也给其决策带来了困难。不少地方运营商由于所处地域、经营规模等原因,感到非常困惑,而且无从下手。此外,由于广电部门现在没有提出统一的网络改造技术标准,从核心网络设备到机顶盒在内的很多产品都采用了私有协议,导致不同厂商的产品不能够兼容。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CCBN2007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曾透露,很快将颁发《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其中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基础传输网络改造,其中基本实现光纤到楼,逐步实现光纤到户;二是用户接入改造,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同轴电缆,采用多种双向接入技术。

规模与成本的博弈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前期投入让很多运营商望而却步,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那些正在展开整转的运营商,将大量资金投到了数字机顶盒上,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网络改造。而从政策和价格的角度来看,其似乎已经错过了最佳转换时机。例如,各地从去年至今的多场物价听证会都很难一次通过广电部门提出的基本收费标准,“讨价还价”式的博弈使最终收费水平降低,以基本收视费涨价为保障的投资回报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有线电视运营商希望的是设备厂商能够将成本降下来,而在规模上不去的情况下,对于设备厂商来说,降低成本也是不现实的。这就无疑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对此,已经有一些有线电视运营商提出,希望厂商承诺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能够返还部分利润。

成功模式难以复制

在本届ICTC上,一位主流设备厂商的代表对记者表示,与电信运营商自上而下进行的全国性的网络改造不同,有线电视网络呈现出区域性的格局,已经进行的网络改造目前都是小范围的,即便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将这些地方的模式复制到全国仍有很大的难度。

H3C广电行销部总监刘志凌对此深有感触,“我跑的国内有线电视运营商没有上千家也有几百家,虽然H3C在不少地方已经帮助有线电视运营商进行了双向改造,但要将一个地区的模式复制到另一个地区实在太难了。”

实际上,如何将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其他地区,降低网络改造的整体成本,无疑是厂商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支撑系统如何改造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不仅仅涉及核心网络、接入网络、家庭侧,同时也要对控制平台和计费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甚至目前广电系统内部采用的ERP系统都面临这同样的问题。

但网络的维护和运营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无论是在网络维护管理,还是在多业务内容管理以及计费方面,有线电视运营商都无法与电信运营商相提并论。尽管思科、摩托罗拉、爱立信、华为、H3C等主流网络设备厂商向有线电视网络下游渗透的趋势非常明显,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运营管理和业务支撑方面仍是有线电视网络产业链上缺少的关键环节。

而有线电视运营商在运维方面的需求,也让一些IT厂商看到了机会。IBM的业务咨询事业部电信与媒体行业咨询经理王晓封认为,目前已被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的SLA架构、数据挖掘技术、BOSS系统,同样能够为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深度的运营支撑,例如推出更加丰富的业务模式、支持灵活的套餐以及细分市场。

上一篇:增强型EDGE,迈向移动宽带的基石 下一篇:重庆移动携手五大银行力推“银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