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朦胧诗的课外辅导

时间:2022-06-20 03:17:58

现代朦胧诗的课外辅导

诗歌,是一种能集中地描写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的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而现代诗歌欣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现代诗歌课外阅读辅导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同学对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朦胧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现代朦胧诗意象深远,象征性强,表现手法丰富,往往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造成学生对其理解和把握上的困难,常常感到苦涩而“朦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就如何辅导学生对朦胧诗进行鉴赏,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所谓“朦胧诗”并不是读不懂的诗,在不同时期都有其富有特色的代表作。虽然在我国宏大的新诗潮流中,朦胧诗只是一股带有独特韵味的水流,没有占据诗坛的主要地位,但其影响和价值不容低估。因此,本人首先在给学生选择诗歌作品上,力争精选不同时期的经典代表。其次,对作品的内容要准确把握其难度,尽量选择意象清晰、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学生容易把握和理解的佳作。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作品则不选入。让学生感到朦胧诗并不朦胧。教学中,本人亲自精心选择并编辑了一些具有以上特点的现代朦胧诗集。主要包括卞之琳的《断章》,戴望舒的《烦忧》和《雨巷》,辛笛的《秋思》,顾城的《一代人》和《远和近》,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和《双桅船》以及梁小斌的《雪白的墙》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几十篇优秀诗作,并写了简要的赏析短文,供学生参考,帮助他们理解。

二、重点把握朦胧诗的时代背景和主题脉搏

朦胧诗的产生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平静的中国诗坛发生了倾斜和断裂。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带着中心灵上的种种伤痕,带着与黑暗动荡的过去毫不妥协的情绪,带着自我意识和被抑制多年的人道主义思潮,带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使命感,走上诗坛。他们的诗一反过去的直向议论与抒情,着意将生活中的秘密溶解在意象中,将丰富的感情寄寓在冷清的暗示和象征中,没有固定的时空次序,没有固定的逻辑思维,只有诗人情感的流向和跳跃。对于“”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现在的中学生不可能有所认识和体会。在他们的心灵这是一段空白。因此,要讲朦胧诗,就必须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述这段苦难的历史,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结合作品分析和讲解当时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其强烈的时代主题思想和脉搏。如顾城的《一代人》,全诗只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两句,却在当代诗坛史上具有相当的分量。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想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黑夜”象征动乱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是实指,又是虚指。尽管黑夜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茫,但是就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仍未失去对光明的向往。他们不仅是沉沦和徘徊的一代,更是奋起的一代,觉醒的一代!再如北岛的《回答》的率篇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抽象概括了十年浩劫时代,荒谬绝伦的历史真相,是对“卑鄙”的痛恶及“高尚”的称颂的抒发,是政治主体意识彻底觉醒的第一缕曙光。这些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艺术性和主体意识,堪称佳作。在课外教学辅导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引导。

三、简单了解朦胧诗的主要创作手法

诗歌是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朦胧诗也是如此。但其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在教学中对作品中拟人、物化、夸张、比喻、痛感等诗歌表现手法要适当给予指导,不能讲得太多,分得太细,主要了解它们的运用与诗歌作品中的意境和象征意义巧妙融合。如本人在讲解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把握诗中“雪白的墙”的象征意义(一切美好的心灵),整首诗中反复出现“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一句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诗句,辅导中,本人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雪白的墙”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对作品进行分析,欣赏这首诗中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对其他表现手法只做简单的提及和介绍,不做深入的探究,收到了良好的鉴赏效果。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广大学生能够在现代朦胧诗的欣赏中,真正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作者单位:江西省横峰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样板课:演绎课堂精彩 下一篇:池塘轮捕轮放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