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玩味的“财产性收入”

时间:2022-06-20 03:06:43

值得玩味的“财产性收入”

“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提法愿望是好的,但很容易授人以柄

“两会”闭幕了,虽然这次会议的实质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集体诞生,但“两会”代表们踊跃提交议案,且有新首富张茵直接为本集团利益辩护的“独立声音”。所以,还是让普通百姓尤其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股民,看到了通过呼吁促成“利民政策”的希望。

当然,对投资者而言,“政策”应该是“救市政策”,目的是要在“大熊”来临之时减少些损失,或者最好能借“政策”赚一笔。换句流行的官方语言,就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简言之,即为“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事实上,这已经是一句被评论家频繁引用的“与时俱进”的表述。即便是普通股民,如今也会经常拿这句话来诘问政府:股市跌成这样,还奢谈什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言外之意,要兑现“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就要“创造条件”不让股市下跌。

对此,有伪专家更把这层意思明确地表述为,“中国股市是万万跌不得的。”仿佛A股市场真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飞仙”,否则,就意味着政府说话不算数。

很显然,在股市大跌、股民烦躁的前提下,这样的忽悠必然是有市场的。毕竟,不少人被套或割肉了,心有不甘,也正想找点撒气的理由。当然,物价上涨也为这些社会性不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飞涨的猪肉”和“增加财产性收入”是背道而驰的。

这样一来,问题便大了。伪专家的用意且不用去深究,就算他在表达一种善良愿望吧。但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无疑成了众矢之的。尽管成思危副委员长曾在央视解释过这个新提法的真实含义:财产性收入就是指证券、房产等可资“以钱生钱”的资本。你若用它投资,可能赚,也可能赔,关键是要看买了“好股票”还是“坏股票”。买了“好股票”要尽量“死了都不卖”,而买了“坏股票”则是“不卖就得死”。

也就是说,“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是一码事,但拿“财产性收入”投资却是要冒风险的。在我看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虽被一些人理解为“资本大众化时代的开端”。但更多的是,这样的提法就像小平当年提出的“小康社会”一样,属于一种奋斗目标或美好前景。

诚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三十年后,我们有理由提出一些更高的奋斗目标。但是,在信心爆棚的时候,还理应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仍在扩大,由此导致的社会紧张度在日益提升。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摆脱了温饱初级阶段的时候,中国还有大约3亿人口仍生活在每日不足1美元消费的“国际贫困线”之下。

如此审视之下,我认为,拥有“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愿望是好的。但一旦步入所谓“资本大众化时代”,则这样的提法很容易授人以柄。在中国股市实行股改后的“变性元年”,股市的狂飙猛进和参与人数的激增,意味着中国正开始一场“资本大革命”,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或许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而对股市的管理经验连温总理都承认“不足”,对资本的嗜血本性我们还缺乏深刻认识。所以,过早提出一些还没有经受考验的新提法是缺乏慎思的。一旦提出了,便需要对国人进一步深刻阐述其全面的蕴涵,揭示其中包含的风险。唯其如此,才不至于在现实资本市场的激烈波动面前陷入被动。

现在,问题已经出现了,善良愿望和残酷现实间明显出现了冲突。我想,政府和人民都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一个“财产性收入”问题――有产和无产,如何界定?“财产性收入”如何来保障?“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莫非还有“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先进功能?

侯宁 独立财经观察家、专栏作家

上一篇:《劳动合同法》实施 下一篇: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住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