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评价改革“五性”刍议

时间:2022-06-19 11:33:03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评价改革“五性”刍议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评价改革,不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思想,并为此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转变思想,端正态度。“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份成功的试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起着指导作用,但不能将考试作为目的、负担,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手段,应让每一次的考试成为学生分享学习成功喜悦的舞台,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成为他们走向人生成功的阶梯。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考试应注重以下方面的转变。

一、考试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传统的语文考试仅仅是笔试。笔试不应是评价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部形式,如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考查都不是单纯的笔试所能达到的,所以考试形式应多样化,可分为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但究竟如何操作,还有待大家共同探讨。

作为考试的常用形式——笔试,试卷卷面要活泼、亲切一些,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如可出现体现人文关怀的画面笑脸,试卷的开头可以友情提示:你一定很细心,祝你取得好成绩!以醒目的字体善意地提醒学生注意。再如试卷的最后:祝贺你完成本试卷!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考试内容由客观性唯一性向“五性”转变

考试内容应体现新课程思想,第一,辩证把握发展目标的三维性,重视对双基的考查;第二,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依“标”扣“本”;第三,注意课内外结合。内容要体现五性。

(一)体现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命题的角度不能狭窄,不能束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使学生在考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成为考试的主人,把试卷作为展示自己的小舞台。如“本学期,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诗文、名言、对联,选择你喜欢的一段(首、则)写下,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该题一出,一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会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自己,同时还能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可谓一举多得。这种自主性的考题会增加老师批改试卷的难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展示人文性

我们积极实施新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学好母语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让潜在的智能得到开发,让他们从童年起就享受到以人为本的教育,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考试要注重从内涵上体现人文关怀。如作文题可以从几个中选一个,鼓励学生多用成语、诗句、名言、歇后语等,运用恰当,适当加分。这种对学生自主性和差异性的尊重,是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这样的试卷会让学生考出兴趣,考出信心。

(三)突出开放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学生的视野是广阔的。试卷内容要注意课内外相结合,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如介绍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名著中喜欢的人物、文学小常识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让积累成为学生的负担。

(四)回归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考察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考试内容应回归实践性,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我校2012~2013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就有这样一道题:“我们家乡的‘佳蜜’西瓜快要上市了,为了拓宽西瓜市场,使得‘佳蜜’西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请你为‘佳蜜’西瓜设计一则广告词,为家乡尽一份力。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利用课外资源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提倡综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式的教学,考试过于强调答案的客观性和标准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仅仅局限“语”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人”。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考试内容要注意到学科间的融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视野。笔者在南京某科技馆参观时,发现一学校老师为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带学生到科技馆参观,让学生自己找游客,并向游客介绍相关的科普知识,然后,让游客评价。这样的考查不仅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还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而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性。

另外,我们更要注意评分标准的合理性、灵活性,决不能呆板、残酷地(扣分)扼杀掉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学会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上一篇: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析评 下一篇:美国儿童虐待法律保护制度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