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金凤拂面

时间:2022-06-19 11:20:44

与几位朋友的闲谈中,一条含金量甚高的信息钻进了我的耳朵:位于本市主城区的大江区最繁华地段,有一幢造价过亿元的“烂尾楼”即将排卖,倘有哪位敢大手笔拿下来,只需再投放少量资金,即可出售“变现”据业内人士估算,这个“机会项目”的利润空间相当大,少说也有四五千万元……机会我忍不住对这条信息的秦勇来了句“抵门杠”:“有这等好事,你老兄咋不张嘴?”秦勇苦笑着摇头:“我倒是做梦都想吃这一口,只可惜钱不够鼓。”“叫什么穷?我看你是做生意怕钱咬手!”他的话,我很不以为然。秦勇曾与我同事,辞职下海后,曾干得很“火”。即使眼下“流年不利”,经营跌放入了低谷,其麾下的集团公司仍有五六个亿的资产。“朋友面前不踩假水,我说的是大实话。那幢‘烂尾楼’没有七八千万元恐怕拿不下来,而我是搞实业的,资产大多变成了铁坨坨,哪有那么多闲钱搁在包里等着买便宜?”看秦勇的神情,不像是打太拳。我一时间竟无话可以对答。闷做良久,我猛地拍了一下大腿脱口道:“有戏了!不过,你得造诉我,你的消息来源是否可靠?”秦勇一怔,答道:“绝对可靠。据有关方面的朋友透露,拍卖公告将在报纸上。”“那就好,我看真是有戏了,而且是有你参演的好戏!”我不禁喜形于色,马上将秦勇拉到一旁,咬起耳朵来。这叫做“撞到了我的枪口下”。我有一位旧相识杜松,拥有好几千万的身家,是上海市一家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投资公司不就是“用钱去找钱”吗?凭我的直觉,杜松应该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另一方面,杜松是外地人,一旦他对这个项目发生兴趣,必须与秦勇这样的“地头蛇”(此说毫无贬义)联起手来――秦勇精明过人交际广,而且搞过房地产开发,运作这种项目可谓轻车熟路。总之,倘若能通过我的搭桥达成合作,双赢”的结果可期的。在作如上分析的同时,我心里还转了个小九九:本人在媒体干不了几年就要退休了,如果此次两家企业“嫁接”成功,不是也为自己出了一条新路吗?于是,我如此这般地告诉了秦勇。秦勇催我马上就与杜松联系。杜松在电话里听了个大概,也大来情绪,立即询问细节。经营上的事我哪里说得清楚,顺手就把手机递给了秦勇。茶楼里客人多,声音嘈杂,秦勇一边说话一边朝窗台边走去……直到手机电池耗尽才向我走来。“怎么样?”我问。“你的判断准确,你这位朋友答应尽快飞来与我碰问……喔,对了,刚才聊天时你不是说想告别媒体江湖么?我看,干脆出来,咱们一起干!敢不敢?”“这……此话当真?如果合作不成你把我撂在干坡上,我就惨了。”我反倒迟疑起来。“哎呀,你老兄真把人看扁了,朋友一场,你还不知道我的性格”反复我尤法抗拒“嫁接”成功后的诱人前景,果然“出来”了,正式投到了秦勇的麾

每天我只干一件事,那就是与杜松保持热线联系,催促他尽快成行,并把杜松的动态在第一时间向秦勇汇报。我天天盼着杜松从天而降,可杜松就是“引而不发”。

就在我急得快要崩溃之时,一天晚上,杜松一个电话打到我家,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他的公司已经派员来我们这边考察了。问他来了几个人,通过什么渠道考察,他说“无可奉告”。

这家伙,连老朋友都信不过,想到“商场无父子”之说,我也不生他的气,忙向秦勇当面报了这一新情况。秦勇没动声色,顺手递给我一张本市当天的报纸,说:“这事儿得抓紧,看吧,拍卖公告都见报了。”

稍稍踏实一点儿的心陡地又悬了起来,我立即翻开报纸。

“新月大厦”位于大江区改革大道转盘旁,总楼层33层,建筑面积约3461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838平方米。国土性质为出让。目前该楼主体和外装饰工程已完工。,本拍卖标的以现状进行整体拍卖,参考价:8128万元,保证金1000万元。

我在心里默默地算着账:拍卖标的参考价(估计拍卖时不太可能高出许多),加上后期装修及相关杂务的费用约1500万元(内装修原已完成60%),该项目平均每平方米耗资不到2800元,而目前大江区的商务楼售价每平方米已达4500元,这就意味着,整个项目运作完毕,获利不会低于5800万元,远远超出了最初的估算。这真是个香饽饽呵!

正式拍卖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而上海方面仍无动作,电话打过去,十回有八回都是关机。莫非,上海那边过来考察的人得出了与我们的判定相反的结论?

正式开拍的前一天(即交保证金的最 后期限),杜松突然打来电话,说他本人眼 下正滞留在香港(为啥去了香港,他没说), 他对错失这次合作机会表示歉意。但他强 调说,他不改与秦勇合作的初衷,如果有另 外的好项目,他仍然会考虑。

事已至此,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得硬着 头皮将他的电话内容转告秦勇。秦勇非常 大气,说:“生意场上的事,就是这么变幻无 常,你已经尽力了……”

说实话,秦勇不怪我,我心里更不好 受。为一直在准备与杜松的投资公司的合 作,秦勇完全放弃了与另外的人合作拿下 “新月大厦”的努力,只得眼睁睁看着“一块 肥肉”擦身而过。

那一两天,我整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 里“闭门思过”。

孰料,两天后,秦勇突然闯进我的办公室, 喜滋滋地通报了一条消息:新月大厦拍卖流标! 这就是说,这幢“烂尾楼”不久将再次拍卖,而且 按惯例,拍卖标的会比第一次拍卖时更低。

我欣喜若狂,急忙电告杜松。杜松这回 竟十分痛快,答应立即启程前来。我顿时感 到身轻似燕……

云端

在西南最大的国际机场出口处,我与 秦勇接到了渴盼多日的杜松。

两位老板都是交际应酬的高手,加上我 这个“粘合剂”在中间起作用,故而见面就熟, 全无初次见面的拘束,谈得十分投机。“朋友 的朋友也是朋友”,这话真是一点儿也不假。

秦勇对与杜松的合作表现出了极大的 诚意。翌日,他专门安排了一辆桑塔2000 给杜松用,让我陪着考察,除实地“参观”待 拍卖的“新月大厦”外,主要目标是本市几 家有代表性的楼盘。第三天,杜松向我提 出:这种浮光掠影式的考察方式能不能变 一下?因为秦勇明确向他交底,自己只能出 力,竞买的全额资金由上海那边的投资公 司拿出,而几千万元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 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我给杜松找来了一位媒体的小兄弟, 此人眼下已是本市一家主流媒体的《楼市 周刊》主编,要说对本市房产市场现状的了 解,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就在杜松住的酒店房间内,年轻的《楼 市周刊》主编来了个“答记者问”,杜松也不 客气,凡是他想知道的情况,如:目前本市 商务楼的售价、“新月大厦”的性价比、潜在 的购楼对象……乃至国家近期出台的地产 方面的政策等,无不打破砂锅问到底。杜松 一边问,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笑意渐 渐地浮上了他因失眠而略显苍白的面庞。

尽管我在这方面是外行,在听了双方的 对话后,也明显地感到,如果有实力而不买 下“新月大厦”,绝对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

第四天一早,在我们三人去温泉“放松 放松”的路上。秦勇公司来电报告,“新月大 厦”的竞拍公告又见报了。

秦勇的部下很快将刊有“拍卖公告”的报 纸送到温泉。这次竞拍的标的下降到了6200 万元,保证金也降到500万元,竞拍时间依然 是公示后第五天,其他条款几无变动。

就在温泉池边,双方达成了共识:保证金 和竞拍资金由上海方面杜松的公司负责,“新 月大厦”后期装修、销售等具体工作由秦勇的 公司负责,项目获利以二八比例分成(秦勇的 公司得二成,杜松的公司得八成);一旦竞拍 成功,立即注册成立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新 公司,经营“新月大厦”,并以整栋楼为抵押, 向银行贷款,抽回部分购楼资金……

合作竞拍的事儿既已敲定,杜松第二 天就得立即飞回上海,筹措竞拍的资金。

冰 窖

杜松走得匆匆,秦勇也没闲着,除反复 斟酌、推敲早已拟好的合同书(与杜松下次 见面时签订)外,就是带着项目小组的人着 手竞拍成功后的各种准备(对于“新月大 厦”,合作双方都是志在必得)。至于我,惟一 可做的就是等待,甜蜜而焦灼的等待――等 待手持支票的杜松从云中翩翩而来。

在内心深处,我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 我的一生中,曾多次经历过“煮熟了的鸭子 飞走”的事儿;有人告诉我说,生意场上,成 功前3分钟发生变化都属“正常”……一句 话,我不能高兴得太早。

应该说,秦勇比我心里还要紧张。不管 咋说,他是临阵的主帅,我只是幕僚;他要面 对与这个项目有关的方方面面的人与事,我 只需面对有合作意向的两个老板。如果这个 项目“打倒”了,他的集团公司近期的经营出 牌都要受到影响,而万一合作流产,我最多 就是遭致非议而已。当然,这纯属事后的分 析,当时无论是我或是他,都全身心地投入, 为项目的合作成功而殚精竭虑。

竞拍时间一天天地迫近,我越来越怀疑 杜松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尽管他每隔几小时 就要打一个电话过来让我“把心搁在肚子 里”。我的猜测没有理由,完全出于第六感, 六七千万元,数都要把人数晕,这么大一笔 钱真会被我从另一个城市“引”来?

离缴纳保证金取得竞拍资格只剩下最后一天时间了,这就是说,如果杜松在这一天没有带着现金支票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这些天来双方的种种努力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恼人的是,在这关键时刻,这老兄居然又故伎重演:把手机关了。电话打“爆”了都无回应!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却又无能为力。这时候,我最怕见到的人,就是秦勇。

午夜时分,我家的座机电话猝然响起,歪在沙发上的我一把抓过听筒,杜松的声音终于从那遥远的城市传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哥,对不起,请冷静听我把话说完。”我气急败坏,打断他的话:“先说结果!”对方所答非所问:“我已经给秦勇打过电话了。”

杜松电话内容的大意如此:

“新月大厦”是个好项目,我个人非常想和秦勇合作,也非常感谢你的牵线搭桥。但我在这个民营投资公司只是个小股东。“新月大厦”第一次拍卖前,我们公司前来考察的人对这个项目不看好,实际上当时就被董事长否定了。我来考察后,回去基本说动了董事长。可天有不测风云,这段时间股价大跌,资金被套牢,董事长舍不得“割肉出仓”……

我给你交个底,为了达成与秦勇的合作,我差点儿与董事长翻脸――董事长说,如果你非要干这个项目不可,也行,那就把你在公司的全部投资拿走,你从此与公司再无关系。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不得不屈服。因为我也是个俗人,离开投资公司对我个人来说损失太大。我想卖掉我个人的其他投资,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杜松在电话中还说了些什么,我已记不清了。我感到全身冰凉,犹如身处冰窖。我的耳畔只回旋着一个声音:“新月大厦”项目不属于我们!

两天后,有消息传来:新月大厦“烂尾楼”以标的价格卖出。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买主竟然也是上海来的一家投资商,只是与杜松的公司毫无关系。

上一篇:节能建筑市场酝酿数十亿商机等 下一篇:一个“信用批发商”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