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时间:2022-06-19 11:10:45

“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东南亚”一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域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既涉及到知识的掌握,也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结构分析:“东南亚”第1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刚刚起步,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归纳整合资料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尚不够准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论辩和读图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

难点: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读图分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见表1)

专家点评:区域地理的学习体现了系统地理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东南亚”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区域,因此要掌握区域地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课例以“丁丁的旅游”为主线,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辅助课本知识的学习,很好地解决了“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办”这四个学习区域地理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可以到哪些国家去旅游”、“我该带哪些物品”等鲜活有趣的探究活动,充分展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另外,尽管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已配备多媒体设备,但也仍有部分学校条件有限,本课例的设计理念对各种条件下的地理教学都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研室主任 池肖杰)

上一篇:如何激发农村学校学困生地理学习兴趣 下一篇:古镇发展谋产业 产业发展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