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四大转变”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时间:2022-06-19 05:49:32

实现“四大转变”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毫不为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中,总结与推广了诸多的典型经验,为教学成效的提升,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来讲,在这场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空间等四个方面,要实现有效的转变,适应并促进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开展,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分析一、教学理念要从“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

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眼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实际上,在进入中年级以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参与欲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点体现出来。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陈旧教学设计,将学生为主体现出来。首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进行改革,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局限于单纯的课堂讲解,现在,笔者将教学设计调整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课前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对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预习方法,主要推广运用了“五步预习法”,即通过“读、查、思、做、记”五个步骤进行学习,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的具体内容具有初步的了解,查找各种资料熟悉文章的写作背景,解决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照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做一做课后习题,自己检测一下预习成效,最后还要将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筛选出来,完成整个课前预习活动。在课堂环节,笔者的教学设计主要侧重于将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出来,不再设计教师单向讲授的环节,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并且发挥教师的重难点点拨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课后设计环节,笔者主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式的指点,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技巧。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的教学理念从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理念。

二、教学手段要从“陈旧老套”转变为“信息装备”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装备可以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形容,教学手段的滞后成为了制约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障碍。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基础与支撑,许多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兴趣不足,效率低下,这一点应当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尤其是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广泛运用,以信息化的教学装备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首先,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有效体现。笔者利用这一点,在课堂导入的环节进行改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导入,以一段画面、音乐等形式作为新课的引子,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的时候,笔者将介绍金字塔的优美画面作为课堂引入的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进行播放,较好地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其次,笔者在课堂教学之中将多媒体手段作为抽象内容形象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播放视频、展示画面等方式,将学生脑海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的内容,产生直观的感知,以及形成内心的情感共鸣,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市,针对学生缺乏对克隆技术了解的实际,笔者专门下载了有关克隆的知识,尤其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的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对于克隆技术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有了这样的感知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能够更加顺利。

三、教学模式要从“满堂灌输”转变为“自主探究”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还是沿用自己的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满堂灌输,学生没有一定的参与机会,不仅听讲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陈旧教学模式应当得到有效的转变。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从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实现入手,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出来,让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角,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形成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探究题紧密结合起来,依据教学目标的安排,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的思考题,以此作为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郑和远航》时,笔者就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作为学生思考与研究的线索:“从哪些地方看出船队的规模大?从哪些句子看出郑和远航的船队备受欢迎,与各国交往是友好的?郑和船队在远航途中遇到了哪些风险?哪些词语感受到风浪的凶险?从描写郑和表现话中读懂了什么?海盗阴谋得逞了吗?结果呢?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考题作为线索,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分析,相互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再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质疑的内容乙可以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方面,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结果。在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之后,笔者并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完善与补充。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进一步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加上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点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成效,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教学空间要从“局限课堂”转变为“统筹兼顾”

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与资源整合问题,是教师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部分教师对于这一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不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

笔者在教学中,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延伸,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如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较为感兴趣,笔者可以结合课外活动组织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某一时期或者作者的诗词作品,增强古诗文造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笔者还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读后感写作、文章结尾续写等形式的拓展活动,以此来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笔者还紧密结合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延伸与拓展,利用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提供有效基础。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领悟和贯彻新课程理念,针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与创新,促进教学成效提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歌仔戏《蝴蝶之恋》亮相北京 下一篇:在新课改环境下如何优化高中英语的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