鼗:大禹制造的乐器

时间:2022-06-19 05:27:06

鼗:大禹制造的乐器

建立夏国的羌人大禹,不仅是著名的水利学家,领导当时的人民战胜了大洪水,他还是乐器制造专家,据说被称为“鼗”的这种乐器就是他发明的。

“鼗”是何物?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奏膜鸣乐器。小鼓下端设一手柄,鼓的两侧有绳槌,绳端系木丸,摇动手柄,两耳槌甩击鼓面发音,俗称“两耳鼓”、“播浪鼓”。

“鼗”的起源有三说:

其一是黄帝造鼙说。“鼙”通“鼗”,明人王三聘《古今事物考・武备》记载:“鼙,《内经》曰玄女请帝制鼓、鼙,以当雷霆,是则黄帝制之,以伐蚩尤也。”[1]

其二是造鼙、鼗说。《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有作为鼙、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钟。”[2]

其三是禹作鼗说。明人张岱《夜航船・礼乐部・律吕》记载:“禹作鼗等小鼓。”[3]

不论“鼗”是黄帝、,还是禹发明的,都只能说“鼗”这种乐器的起源非常之早。

虽然在历史记载中禹只是“鼗”的发明者之一,但是,他对“鼗”的使用却有专门的记载。《鬻子・禹政第六》说:“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钟鼓铎磬,而置鼗,以得四海之士。……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4] 即是说,大禹采用音乐管理的办法招揽人才。他的门前悬挂着钟、鼓、铎、磬,放置着鼗,他说,“能够教我公正处理事情的,有需要申冤弹劾的,请摇动鼗。”他用这样的特殊方式,了解民情及政弊。

宋人陈D在《乐书・雅部・革之属》对此也有记载:“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县(悬)五声以听,曰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由是观之,欲诫者必播鼗鼓矣。盖鼗兆奏鼓者也。”

“鼗”多在历代宫廷采用,也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据记载,周代m廷已将“鼗”用于礼乐中,鼗而位置设在编钟两侧。《仪礼・大射》说:“鼗倚于颂磬两。”郑玄注:“鼗,如鼓而小,有柄。宾至摇之,以奏乐也。,编磬绳也。设鼗于磬西,倚于也。”还由宫廷乐师之一的小师来掌教鼗鼓的演奏规范。《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恰。”郑玄注:“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

“鼗”是祭祀天地,享鬼神的重要乐器。《周礼・春官・大司乐》说:“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征,姑洗为羽,Y鼓、Y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在宫廷仪礼、燕飨中,常奏鼗鼓作为歌唱的终止节奏。天子赐乐给伯爵、子爵、男爵等贵族时,则命专人击鼗为征。《礼记・王制》:“天子赐诸侯乐,则以墙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郑玄注:“将,谓之节乐。”孔颖达正义:“将,行也,谓执以行命之,恰⒇唤砸越诶终摺!薄柏蝗缧模长柄,旁有耳,摇之,使自击。侵节乐于一曲之始,其事宽成,所以将诸侯之命;鼗所以节一唱之终,其事狭,故以将伯、子、男之命。”

后世宫廷祭祀音乐中,鼗常被用于音乐的开始与终结时。宋人陈D《乐书・雅部・革之属》中说:“景佑中,太宗诏太常,凡祀天神、地祗、享宗庙,宫架每奏降神四曲,送神一曲:先播鼗,次鸣恰⒋位魃⒐模”“凡乐终,播鼗、戛,散鼓相间三击而止。”

鼗曾流传于古代西域、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鼗”也可以说是中国琵琶的雏形。晋人智匠《乐录》就明确说:“琵琶出于弦鼗。”[5] 这在《初学记》《琵琶赋》等典籍中是有记载的。《旧唐书・音乐志二》:“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弦鼗而鼓之者。”[6] 清毛奇龄《西河词话》卷三五:“三弦起于秦时,本三代鼗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弦。唐时坐部多习之。”[7]

关于中国琵琶的最早产生者,世人多以为即“秦汉子”,也就是杜挚所说的“弦鼗”。据晋人傅玄《琵琶赋序》:“杜挚以为嬴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8] 唐人虞世南《琵琶赋》也说:“闻诸前志,寻斯乐之所始,乃弦鼗之遗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爰有达人演兹奇器,参古今而定制,拟神明而摅思;慰远嫁之羁情,宽绝域之归志。”[9]

从上述记载可知,直项琵琶的出现是在秦朝,劳工们修长城之余,为解劳役之苦,在“鼗”上加弦,改摇动击鼓发声为弹弦发声,故称为 “弦鼗”。这可以说是中国琵琶的雏形。秦汉以后,在“弦鼗”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为包括圆形音箱、梨形音箱、曲项、直项等多种形制的琵琶。

注释

[1](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武备》,中华书局1985年版。

[2]高诱注 / 毕沅校正:《吕氏春秋・古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明)张岱:《夜航船・礼乐部・律吕》,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4] 钟肇鹏:《鬻子校理》,中华书局2010年版。

[5](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2004年版。

[6](宋)宋祁、欧阳修等:《旧唐书・音乐志二》,中华书局1999年版。

[7](清)毛奇龄:《毛奇龄全集・西河词话》,学苑出版社2015年版。

[8][(晋)傅玄:《琵琶赋序》《宋书・乐志一》,中华书局1999年版。

[9](唐) 虞世南:《琵琶赋》;(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2004年版。

作者简介

戚怀亮(1954-),男,成都人,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禹羌文化研究。

上一篇:杜泊羊前胃弛缓的病因及中西药治疗 下一篇:兽医在实验动物工作中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