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选官之中的理性

时间:2022-06-19 04:57:59

是不是我们大部分事情都能处理得很智慧?也不尽然。时时都会发现用抽签可能产生更加合理的情景。不要把类似抽签这等事情简单地视为荒诞,其实荒谬之中有理性

抽签也许是人类最古老的资源分配办法之一,但是,时至今日仍然在大量使用,如体育比赛中的场地选择及对手选择,如购买贵重物品时的优先选择权,等等。今日社会抽签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古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时候也许需要用抽签来决定谁去死,今天这类问题基本已经很少发生了,但是为什么抽签还会如此广泛地活跃在现代生活当中?

可以推断:抽签在解决某些分配困局时仍然是最不坏的抉择。

我们先来讨论抽签一般会使用在什么情形下。第一,所分配的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果比较易于分割,人们则会花时间去讨论如何比较公平的分割,而不是抽签。一块面包,两人争来争去,可以一人一半,不用抽签;如果争来争去,谁也不肯放弃,那就恐怕得用抽签来解决。第二,分配的标准难以确定。谁该得谁不该得,没有局中人都认可的标准。那就抽签算了,与其分不下去,还不如接受概率的摆布。第三,没有特别强势的局中人。如果有,强势方肯定不会接受抽签来解决。抽签实际上有利于弱者的选择,因为概率这只“上帝之手”不会欺软怕硬。

从成本的角度看,抽签是各种分配办法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从效果的角度看,用于解决上述三类问题也不能算是劣势。

选用官员能否用抽签之法?当年古希腊时期,曾经用抽签来决定谁担任公职。当然,当时担任公职更多是一种义务而不是权利,是用抽签来决定谁不得不去“承担义务”,而不是决定谁“拥有权力”。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是能否用抽签来决定“拥有权力”。

如果按前面三种情形来看,第一种情形是符合的,所分配对象具有不可分割性。官位总是有限的,一个官椅只能一个人坐,可以轮着坐,但是不可能同时坐。第二,关于分配标准问题。就官员选拔而言,这其实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岗位需要什么人,二是候选人是否符合。这标准既好定也不好定,尤其是候选人是否符合这一点。所谓好定,就是原则好定;所谓不好定,就是在条件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很难说谁就比谁更合适多少。第三,候选人当中肯定有强势者,有弱势者。这个强势显然不是指能力素质的强势,而是指人脉关系资源的强势。作为人脉关系强势者则可能会反对抽签,而作为人脉关系弱势者则有可能赞成抽签。

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丕扬,还真发明了“掣签法”,用竹签来决定官员的录用。荒诞吗?从理性上来说,确实是荒诞。但是放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点也不荒诞,恰恰十分理性,起码是个最不坏的办法。如果吏治风气坏到不走门子、拉关系不能外放的程度。正直之士又不愿意或不屑于搞旁门左道,那抽签起码为那些正直之士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概率“垂青”的可能性。智商最低的人也比竹签有智慧,但是人有私利,在私利熏心的情况下,有可能作出对自己最好而对组织最坏的选择。但竹签不会,它没头没脑却作出了最不坏的选择。

今天确实抽签越来越少了。记得进机关这么多年好像就分房子时抽过签。分房子为什么要抽签,因为与利益太相关了。难道就分房子与利益相关吗?不尽然。是不是我们大部分事情都能处理得很智慧?也不尽然。时时都会发现用抽签可能产生更加合理的情景。

现在公务员考试,候选人是正式录用的3倍,也就是有三分之二的入围者要被淘汰。这是大家比拼社会关系的时候到了。大学毕业生能有什么社会关系呢?那就需要家长上阵了。所以有人说就业竞争,实质上是家长的竞争。如果我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社会关系处于劣势的学生,我一定希望用抽签来解决。概率带给我的可能性应该比拼关系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可见,不要把类似抽签这等事情简单地视为荒诞,其实荒谬之中有理性。尤其是我们还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更不应该那么自负。

上一篇:“开发领导”经验流行之后 下一篇:经济学家预测遇到“滑铁卢”之后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