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6-19 04:31:46

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对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探讨。方法 对在本院就诊的70例脑梗死患者划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不仅进行一般治疗, 还给予一定的康复治疗。6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的瘫痪肢体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 观察组恢复水平比对照组更好(P

【关键词】 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运动能力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一种, 属于脑卒中的发病类型。它主要是因为脑部血管供氧和供血中断, 造成患者上、下半身或上、下肢体出现偏瘫[1]。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 脑梗死成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 威胁到了人们身体健康。事实上, 常规药物确实能减轻患者脑水肿, 降低缺血脑的损害, 并溶解血栓和降解纤维蛋白。这样便能促进神经细胞功能重组和轴突生长, 恢复脑功能。而结合康复治疗, 便能最大化的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第一五九中心医院通过实例分析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将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都是由于脑梗死在本院就诊。患者均做MR或颅脑CT检查, 证明为脑梗死。患者病程在2周~3个月。根据患者瘫痪程度、年龄、性别做好配对, 共有70例。在70例患者中, 有40例男性和30例女性。患者年龄阶段在41~79岁。瘫痪肢体肌力中, 9例0级、16例I 级, 19例II 级, 16例III 级, IV级各10例。两组患者的瘫痪程度、病情诊断、年龄和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但存在可比(P>0.05)。

1. 2 治疗方法

1. 2. 1 一般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治疗, 为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 以500 ml生理盐水加上20 m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 进行静脉滴注, 1次/d。再以500 ml的低分子右旋糖苷静脉滴注, 1次/d。一疗程为14 d。对照组患者服用的营养神经药物有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B6、B12。部分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 还要积极治疗原有合并症和内科疾病。

1. 2. 2 康复治疗 治疗组患者不仅进行一般治疗, 还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要结合患者恢复的过程, 有步骤的进行。在软瘫期, 即患者病情稳定的1~2 周, 医护人员要将患者床上被动活动转变为主动活动, 积极预防并发症。该阶段, 患者要进行正确摆放, 并以联合反应诱发肢体活动。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训练有翻身、夹腿、坐起等;在痉挛期, 即患者病后2~3月, 患者要以反射抑制肢体动作。臀肌恢复较差的患者, 需增加爬行位和跪位训练;在相对恢复期, 患者分离动作形成, 恢复了部分肢体功能, 但是肌力还是较弱。该阶段应当形成快速、协调、精细运动, 步姿要积极纠正[2]。除此之外, 医护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患者采取按摩、超声波等治疗方法。对痉挛期的患者, 可采取远端到近端的方式按摩, 经过经络做背部、上下肢、头部按摩。如果患者肌张力较高, 可采取安抚性按摩方法。这样能够消除肿胀、改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和压疮。超声波疗法在患者脑部病灶投影区进行移动, 保持0.75~1.25 W/cm2, 5~10 min/次, 1次/d, 一疗程约在10~15次。

1. 3 疗效判定 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采取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而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患者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的肌力恢复达到了Ⅱ级以上, 基本恢复了言语功能。有效:患者言语功能和瘫痪肢体肌力部分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变, 而瘫痪肢体的肌力也没有明显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取SPSS13. 0的统计软件分析得到的数据,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x-±s)为计量资料, 比较用t检验, P

2 结果

2. 1 运动功能评定 观察组和对照组未分组之前, 运动功能评定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 观察组恢复水平比对照组更好(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比较表( x-±s)

组别 康复前 康复后 P

观察组 31.74±17.51 56.84±19.35 P

对照组 33.54±21.68 45.24±24.83 P

2. 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中, 有20例显效, 10例有效, 5例无效, 达到了85.7%总有效率。而对照组有8例显效, 11例有效, 16例无效, 达到了54.3%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表(n, %)

组别 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20 10 5 85.7

对照组 35 8 11 16 54.3

3 讨论

脑梗死病理损害是由于患者脑供血局部减少, 造成脑组织血氧供应存在障碍。因为脑组织缺氧, 使得脑神经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大脑梗死区因为侧支循环, 依旧有血液供应, 但多是缺血半暗带。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能够对半暗带神经元进行挽救。

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可分为软瘫、痉挛、相对恢复期三个阶段。如果患者在软瘫、痉挛阶段未经过良好的康复治疗, 痉挛和联带运动会强化, 束缚患者运动[3]。这样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医护人员应当在患者发病前6个月做好康复治疗, 积极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患肢功能。作者通过对在本院就诊的7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一般治疗和康复治疗, 证实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比一般治疗更高。

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增强患者语言功能和患肢的恢复, 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 让患者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获得最大发挥, 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麦海云, 麦景佳, 罗友悟.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8):5034-5036.

[2] 常四鹏.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临床研究探索.河北医学, 2013, 19(3):381-383.

[3] 胥学会, 马莉华.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2):274-275.

上一篇:浅谈职业教育中英语课堂素质教育 下一篇:对藏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