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9 02:23:02

喀什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喀什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经济比重及增速为指标,对它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基于国内外经典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构建了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喀什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路径依赖逻辑关系;提出了改变这一局面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园区模式;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Kash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nd the growth rate as an indicator, analyzes it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classic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uild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o build Kashgar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pat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s rely on logical relationships;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Key words: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park model;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定位是中亚南亚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城市。中长期(2010-2030)发展规划城市用地面积大于1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大于100万。所以,根据国家的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除了正在实施的快速改善新疆与内地的交通、通讯规划外,为了切实加快南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改变其工业化水平落后的现状,国家应该从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土资源治理规划的角度出发,大力投资新疆南疆地区的水利工程:尽快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采用国际先进的地下“管引导流”技术,自主开发北部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帕米尔高原与克什米尔地区的水利资源――“引水入疆”,在新疆南疆地区建设喀什葛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梯级水利枢纽系统。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新疆南疆地区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在上述前提下,结合唐靖廷《工业经济增长、经济总量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一文中的观点,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新型工业化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对策。

一、精心规划产业集群,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喀什经济开发区工业产业体系十分弱小,其中有些几乎为空白,应该利用产业集群效应理论来指导工业产业体系的规划布局与实施。理论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战略、文化、管理、技术研发和市场规模、市场环境适应等方面。唐靖廷,肖柏诗(2006)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区域技术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效应的机理,其主要理论架构如下:一是区域产业集群能够为集群内企业

――――――――――

【 作者简介】唐靖廷(1966―),湖南沅江人,广东科技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

【 作者简介】王剑(1983―),四川南充人,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培育创新能力的最有利场所。二是区域产业集群可以大幅度降低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三是产业集群可以诱发产业聚集,并且使区域内技术创新的各类要素在产业关联、产业演化上产生协同效应,使成员企业同时获得外部经济和实现内部经济,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最终使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倍增效应。以纺织工业产业集群为例,可以用图1与图2来概括区域技术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效应的机理:

二、启动产业援建引擎,吸引高新企业入驻。

由于建国初期国防战略布局的需要与改革开放初期到“十五”时期制定的“从东到西”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优先发展战略,从1949年建国至今,新疆南疆三地州工业经济的人均国有投资量较其他区域严重偏低,导致这一区域的工业经济计总量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严重失调。2004-2011年的国家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国有资本在新疆投资主要集中在新疆北疆地区。这种工业产业规划布局的缺失,直接导致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低下―工业化水平指数只有16 ,工业化进程缓慢―处于工业化初期(二)前半阶段(见表5)。这是导致喀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畸形,经济总量难以突破瓶颈的根本原因。这一不合理现状,延缓了该区域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的进程,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内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该区域的经济总量一方面难以突破瓶颈,另一方面也难以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的总量与质量。

按照国家实施的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方针,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家部委和国有上市公司、援建省市对喀什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援建、集中投资是对该区域以往工业经济的人均国有投资量较其他区域严重偏低进行的必要“补课”。因此, 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除了充分利用好援建省市的产业援建资金外,还应该利用2010年5月以来的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专家团队,科学规划论证,向上述国务院的22家中央部委机构申请:在“十二五”期间组织资金和项目支援建设喀什经济开发区。

三、整合内外优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必须充分整合利用当地与援建省市,特别是上海、山东、广东、深圳四省市的援建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群聚集效应,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喀什经济开发区工业产业。通过对新疆南疆三地州进行充分调研后,建议按以下方案分工规划布局:

1、喀什地区的东北部伽师县、东南部叶城县、西南部塔县及与塔什库尔干县临近的克州阿克陶县三地相互距离大于300公里,探明都有储藏量超大型的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矿石资源。根据产品服务半径,可以规划布局三个规模以上的大中型冶金企业,以便形成现有技术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工人总数可以达到10万人;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

2、喀什地区的东北部伽师县、东南部叶城县、西南部塔县及与塔县临近的克州的阿克陶县三地还探明有丰富的硅酸盐矿物资源。钢铁、水泥与陶瓷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可以使三者利用产业聚集、循环经济原理,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规划三个大中型水泥生产厂,若干个瓷砖、卫生器具、涂料生产企业,产业工人可以达到3万人;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

3、随着新疆南疆区域人口总量增长,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普及,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家电、机电、机械产品的区域市场资源潜力巨大。规划1和规划2中的产业规划布局实施可以保证规划3的产品原材料供应。规划布局若干家电、机电、机械产业企业;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

4、规划布局若干家汽车产业企业,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汽车产业不仅作为钢铁、冶金产业的下游产业链可以就地消耗规划1中企业的产品,而且同时作为机电、机械产业同级配套产业,可以把规划3中企业的部分产品作为零部件,形成整车生产线。

5、规划布局10万产业工人的纺织、印染、服装上下游产业链;上海和山东援建。规划3中的纺织机械产品可以为整个产业链提供生产设备;在上海援建的巴楚县、山东援建的岳普湖县有丰富的棉花资源,而且有交好的水资源保障。长久以来,新疆南疆的大量棉花只经过粗加工,形成皮棉后便销往全国各地,经济效益低下;新疆南疆三地州区域630万人口的服饰布料大多数却要从1000公里以外采购,要耗费大量能源用于运输,经济成本高昂。有悖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根据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产业规划与调整要求,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应该规划这一产业链。

6、规划布局三个日用化工企业(生产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牙膏牙刷),产业工人可以达到1万5千人(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建一个);7、规划布局若干食品加工、果汁饮料生产企业(上海、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8、规划布局两家皮革制品企业(山东、广东各援建一个);9、规划布局一家文具生产企业(上海援建)。规划6―9的产业是喀什经济开发区未来作为一个国际区域性的现代化城市必须具备的基本产业体系,符合城市规划功能定位与选址要求。

上述工业产业布局必须在规划选址上进行科学论证。在发展前期,冶金、水泥、纺织三类企业必须考虑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半径,应该分散布局,但企业登记注册必须在开发区内;其他产业应优先考虑集中布局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的4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以便于快速形成产业的集聚和规模效应。

四、园区模式,组团规划

按照城市发展的有序性,产业集群聚集的规模效应性,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采用新型工业化的园区模式,组团规划。这样一方面可以大量节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形成人流、物流的市场规模。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议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应该前瞻性地考虑新疆南疆喀什、克州、和田三地州的区域经济协同性来进行规划布局。据此建议按照下面图中的“一区四园”组团规划布局:

五、遵循发展规律,规划循序渐进

必须遵循城市建设与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规划布局。根据目前喀什经济开发区方圆800公里内没有规模以上冶金、水泥、电线电缆企业的工业产业现状,这些产业绝大数都在省府乌鲁木齐市及其附近地区;因为,全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在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内工业化、城镇化会处于加速期,各地级行政区域都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三大材”――水泥、钢材、木材。按喀什现有城市人口约30万,城市占地面积约50公里推算,要在现有规模上把城市扩容2倍(中期规划:城市人口100万,城市占地面积150公里),需要数十亿万吨的钢材、水泥,大量的电线电缆及电器产品。城市人口增加70万,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轻工业。如果,不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这些城市建设所需的冶金、水泥类重化工企业和与之相配套的轻工业;就必须从800公里以外长期向喀什经济开发区内运输总计数百亿万吨的物资。这种局面将会带来两方面的高额成本:一方面,时间成本高昂,难以及时保证喀什经济开发区快速建设发展所需要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资金成本高昂。800公里的距离运输累计数百亿万吨的物资,累计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换算成货币后有数千亿元人民币。因此,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城市开发建设中就必须按工业产业投资发展的先后时序进行,以便最优配置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急需的冶金、水泥、电线电缆等工业产业必须先行,再按城市人口增加速度有序规划布局与之配套的轻工业。必须坚决防止急躁冒进的短期功利政绩主义行为。

六、明晰产权,保障就业

上述规划布局实施的工业企业必须以完善的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其中有一点必须特别强调:为了充分保障当地居民就业岗位的增加,受援地政府必须投入一定股份比例的资金。工业经济产业布局实施的资金来源概括起来有五条渠道:一是通过援建省市国有上市公司公开定向或非定向融资。二是中央的政策性财政拨款、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和世界银行的援助贷款;三是援建省市的援建资金;四是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各种形式的贷款;五是国内外各类民营资金联合投资。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 经济研究,2006,(6).

[2]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我国省级区域工业化水平分析与评价 [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陈佳贵、黄群慧、王延中等. 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郭克莎.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 .中国社会科学,2004,(1).

[5]黄群慧.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6,(2).

[6]约翰.科迪.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M].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唐靖廷、肖柏诗.基于区域技术创新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经济增长研究[J]. 经济理论研究,2006,(9).

[8]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上一篇:浅析地勘单位会计核算 下一篇: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