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耳机的威力 发烧级便携播放设备导购

时间:2022-06-19 12:50:41

发挥耳机的威力 发烧级便携播放设备导购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热爱聆听音乐,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音乐赏析的境界,通常使用便携设备聆听音乐……这么一类人对音质也有一定追求,在普通音乐网站上下载的码率极低的各种MP3音频文件已近不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音乐的需求,但又没有达到情愿慷慨解囊数万元购买诸如森海塞尔奥菲斯这样的顶级音频设备的骨灰级境界,他们愿意花费两、三千元来升级音频装备,以获得更高品质的音乐享受。这时一款高品质的Hi-Fi便携式播放器与发烧级耳机的搭配方案就是不错的选择。

一、前端,在声音系统的重要性

谈到音乐播放设备,“如何选购前端”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时常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某小白发帖说“持有耳机XXX,求大神推荐前端……”这样的小白问题。不过,这样小白问题更涉及到声放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前端,即音源。不少朋友在购买了高档耳机之后,以为就能获得更好的音质,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大家都开始拼命找耳机的问题,甚至以为是买到了假货。这个时候,用户可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音源的品质。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事情,某顶级品牌耳机的国代参加国内某最大的音响展,他们的旗舰耳机接了一个很差的CD机做音源,结果每个现场试听的人都纳闷地讨论“这个××耳机怎么没低频?”,“每个器材都可以发出恶声”,这句话是颇有意思的,但它绝对正确,普遍适用。假如你要使“大奥”发出恶声,就非常容易,给他接一个MP3音源就行。

观点:一个音源素质再高,它也需要同样高素质的放大器和喇叭,来表现出它的素质,同理一个耳机或喇叭素质再高,它需要良好的音源给出高素质的信号,还需要与它搭配良好的放大器来提供适当的功率。因此,声放系统搭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说“搭配决定生死”也不为过,音源无法提供的东西,后面的耳放、耳机,哪怕是魔术师也变不出来。

二、如何选购前端?

“如何为耳机搭配前端?”这是随身听音乐的恒久话题,从万元级的顶级高烧,到几百的平民选择都有数不完的争论,耳机与随身听的选择总是让音乐爱好者挠头不已。不过似乎每个人又都喜欢享受这个过程,当搭配出自己喜爱的乐声时总会炫耀不已。要知道,耳机的选购不仅仅是金钱的组合,想要调出称心如意的搭配,必须认真考虑耳机的素质,以及随身听的风格,加上宛如调酒师般的自由组合,这样出来的声音看似随心所欲,实际上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1、支持无损格式不等于Hi-Fi

提到便携式播放器,显然没落的便携式CD机和MP3播放器已经不再适合发烧友们的需求,高性能的便携式Hi-Fi音乐播放器已经成为许多音乐发烧友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求。既然是追求Hi-Fi音乐播放器,那么使用无压缩的WAV格式自然是音质最好的,但是WAV格式体积庞大。这时支持无损压缩的FLAC、APE格式的播放器就是一个不错折衷之选。

但这不是说支持无损就一定好。因为一个优秀的发烧级便携式音频播放器首先要有一颗专注于音频处理的高性能解码芯片,才能够解码常见的高品质有损和无损数字音频格式,同时尽量减少解码后的信号相对于原始声波信号的畸变。Hi-Fi级播放器在硬件上能秒杀普通音乐播放器,传统的音乐播放器都是“一芯结构”,音频处理中损耗较大,而Hi-Fi级播放器音频的处理一般要经过8个甚至更多模块的处理,即便是播放普通的M P3音乐文件,音质也会更加出色。

当然打造出一台高素质的便携播放器,它并不是一个仅仅靠专业的的解码芯片或“堆料”就可以实现的,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靠简单的使用好料就能实现的。如果要达到真正的Hi-Fi级,更是需要几代产品的积累,仅仅软件,也就是用户对产品操作使用的感知度就是不少厂商不能不逾越的障碍,这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UI等等,也是国产厂家普遍的一大软肋。

观点:Hi-Fi随身听本来就是件畸形的物品。你说他随身享受高品质音乐,但在旅途的时候,你真的能感受到这份Hi-Fi吗?倘若是在家使用,又比不上台机,电脑Hi-Fi平台。而且这些Hi-Fi产品,售价往往高达数千,又有谁能买得起呢?国内消费者买随身听更多是关注牌子(要的是面子、炫耀的本钱)、价钱(要的是性价比),性能只要过得去,一般都能卖出去,真正关心Hi-Fi的人太少。因此,国内厂商对Hi-Fi级随身听很难有一个认真的态度,更多是专注于大众市场。

2、推得动并不等于推得好

前端对于整个环节是有明显影响并直接决定了能否搭配和驱动某些耳机,这就涉及到“推力”的话题。所谓推力就是指随身听输出功率的大小,这一点上不同的随身听大小各不相同,同时不少厂家的产品还有部分虚标问题,可以说大幅增加了耳机选购的难度。需要说明的是,“推动”或“推好”在声放系统中是两个概念:“最好状态”就是叫“推好”,如果是表现出现的是“声音线条散、背景虚、相位乱、三频打不开”这样的情况只能叫“推动”。

不过在为耳机配前端时,大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随身听推高阻耳机是需要加耳放的。有不少顾客甚至对“阻抗”执着到连买一副小耳塞,也要研究一番其阻抗,生怕“推不动要加耳放”,这个流毒太深了!其实影响耳机是否容易驱动,有两个因素,第一是灵敏度,第二才是阻抗。阻抗即使低,灵敏度不高的话,一样难以驱动。比如拜亚动力DT331,阻抗仅40欧姆,但灵敏度只有86分贝,就实在推不动。而SHURE E5C,灵敏度高达122分贝,尽管阻抗是110欧姆,还是很好驱动。

我强调一下,灵敏度才是决定耳机是否容易驱动的首要因素,阻抗是次要因素。要判断耳机是否容易驱动,第一看灵敏度,第二才参考阻抗。另外轻便式耳机、耳塞等,根本不用费神去研究其阻抗是多少——本来就是为随身听设计的,怎么可能随身听推不动呢?怎么可能是高阻呢?怎么可能要加耳放呢?

观点:其实判断是否能推,试听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试听时注意高频的延展长短,和低频的下潜深度,注意两者的区别,就能得到比较恰当的耳机搭配。这就好比当你背着一个MM走的时候,你听听是否有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这比试音要简单许多了!

3、认真考虑风格影响

说完了阻抗下面就要到声音风格了,根据前端设备风格的不同,所能搭配的耳机也就不同,我们可能更多需要从声音风格上进行取舍。比如索尼PCM-D50适合回放吉他、提琴、钢琴等弦乐,而七彩虹C4 PRO更适合古典、流行这样的音乐风格。其实风格的搭配主要在于要了解你手上播放器或者耳机的特点,这样你才能有目标的去为它选择一个好的“伴侣”,要让两者的声音风格相互弥补才是最好的。

例如一个耳机已经有解析过强,偏冷的倾向了,就绝对不宜再用这个风格的前端去加重这一特点。比如是三单元动铁的TF10和索尼D50就完全不搭配。D50本身解析量就相当庞大,而TF10的强项是暴力解析,硬伤就是中频,这样索尼D50解析出来的声音不恶才怪,换一个动圈耳机IE8试试,保证颠覆三观。

观点:平衡的声音是最好的,即使以“中庸”为代价,也好过偏激。

3、耳听为“真”!

很多人养成了这样一个消费习惯:购买一个东西之前,上网搜一下对它的评论。其实随身听组合,特别是中低端产品,更要注重试听的效果,光从网上查资料的效果并不明显,不仅仅因为这个价格的随身播放器品种繁多,更重要的是意见不统一,众说纷纭。

如果搜的是垂直门户网站的评测,你会发觉基本都是好话,或者只会说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因为商业网站也有生存压力,大家一个圈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直指本质的负面评价往往会引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但假若搜索论坛,你会发现购物清单上的大多数名字都有“恶评”。这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网络草根的特性,简单来说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各有观点;二是品味差异,每个人有不同的口味,听音水平,生理差异,种种因素综合起来就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其实这么多人实际的听音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耳放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这并不需要什么“金耳朵”,没有这个经验或者目前还听不出来的,不妨慢慢培养,找机会去听听更好的搭配下的效果,听音的敏感性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观点:网上谈兵是不行的,带上自己喜欢的 CD 去各种音频专卖店去蹭听是非常有必要的。放心吧,高端的音频专卖店不怕你天天去,只怕你不去听!

三、钱,应该如何“烧”?

对于选择自己的音源来说,最为重要的指标一般只有两个:价格和风格。要玩就要“烧”钱,没有钱,说什么都白搭。既然叫烧,也不会特别省钱,要组建一套完整的Hi-Fi系统,少可以只花数百元,多也可以花到几万乃至几十万,所以你自己的预算决定了你最后系统的声音。不过,相对于选择耳机的纠结性,在选择便携式Hi-Fi播放器时要简单一些,毕竟一切都围绕以耳机为主题。

一些朋友在搭配音源和耳机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有些人认为自己的音源不用太高端,只要耳机素质较高,听感绝对不差。也有人认为前端比耳机重要很多,万元级的前端,搭配100-200元的耳机同样可以出好声。笔者认为,在音频系统中,同样存在木桶效应,以上两种想法都并不合适,音源决定了声音输出的基本素质,简单来说就是能否将耳机“喂饱”,大家可以照以下标准“烧”就可以了。

入门级系统里,耳机是定基调的,最为重要,应该先选好耳机。在低端的配置,投资耳机带来的声音改善是显著的。贵的音源在低端声放系统中常常只是外观设计和易用性得到改善,而不是音质提升了。

中档系统里,耳放和耳机的合理搭配,是最为重要的。有条件的话,音源、耳放、耳机的价格可能接近于1:1:1。

高档系统里,音源是最为重要的。音源不应该比耳放便宜。在高端声放系统中音源、DAC、耳放、耳机这几类产品的价格比例应该是1:2:1:1,而单纯音源和耳机的比例应该是2:1。

观点:简单地说“音源重要所以就要大把砸钱"的论调就等同于”睡眠很重要,睡不好哪来工作效率,所以整天睡觉",即便在高端声放系统中,音源和耳机的价格任何一者都不应该超过另一个的两倍,否则势必不会得到最佳的性价比。想想有时候我们听的音乐不过是几万元的东西做出来的,我们却非要用几十万的东西来听,给一个几千元的耳机配上几万元的前端,还美其名曰“推好”,这里再次忍不住跪求大师解释“推好”的定义。如果说几万元的配置能推出十成的功力,那么几十万的东西岂不要推出十几成的效果才算够本?

1、iPod classic 3 参考价格:1988元(160G)

iPod classic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苹果在目前的播放器市场无疑扮演着龙头老大的重要位置,而classic也是其产品线上唯一的一款硬盘播放器。选择iPod classic 3的用户很多都是青睐于它超大的容量和相对优秀的音质,毕竟在iPod家族中,classic已经是它们中的音质旗舰,并且160GB的超大容量也可以存储更多的无损压缩音频,而无损压缩与MP3音质的本质区别也可以更好的保证播放器的音质水平。并且,iPod classic的Line Out输出有着更加出色的音质表现,直白的高解析大声场的声音使得这款播放器成为了一款古典音乐优秀的诠释者。

2、Hi-FiMAN HM-602slim 参考售价:2399元(8GB)

HM-602是一台使用经典的TDA1543芯片做NOS解码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支持24bit的FLAC格式重放,固件和UI和HM-801基本一致。该机和顶级产品HM-801声底相当接近,在中频保持了TDA1543的特色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市面上普通TDA1543解码器所欠缺的高低频延伸和细节重放水平。为了缩小尺寸,HM-602没有采用可更换耳放模块设计,也没有使用可更换电池模块。该机耳放部分沿用了HM-801的耳放设计,并针对高阻和低阻两种耳机阻抗分别做了优化。

3、七彩虹 C4 PRO 参考价格:3499元(16G)

谈到发烧级便携播放设备,七彩虹C4就不得不提一下,这是国内唯数不多的优秀产品之一,虽然这款产品已经停产,但它仍是论坛中不少人讨论的热点。这款播放器的外观采用了非常复古的造型。该机的前面板使用纯铜打造,黄色的前面板显得十分沉稳。

不过,在烧友面前,一切外表都是浮云,吸引人的是它是一款支持192Khz/24 bit的随身便携播放器,对于音乐文件的高指标支持也保证了其音质的高水准。在七彩虹C4 PRO的内部,原始音频从进入到输出一共要经过罕见的8个模块,最后才会进入用户的耳朵中。

4、索尼PCM-D50 参考价格:2800元(4G)

索尼PCM-D50,相信大家对于它都是如雷贯耳了,作为一款PCM录音设备,D50的回放线路也做了专业化的加强,最直白的声音可以完美诠释音乐的“本来意思”。它的声音就像不导电的蒸馏水那样纯净,让它在Hi-Fi发烧友手中就摇身一变就是了最佳的Hi-Fi播放设备。专业设备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尽可能还原声音的原貌,所以D50在没有什么EQ之类的东西的同时,追求原汁原味,并且对声音细节的回放相当惊人,被誉为“音乐分析器”。这种超级平淡直白的声音风格得到了众多强烈鄙视音染、EQ的“大牛”推崇。因为是专业设备的缘故,D50的推力比绝大多数便携式播放器要大,能够更好地推动大牛手中的高端耳机,充分发挥耳机的实力。

5、丹麦Bang & Olufsen Beosound 6 代购价:6100元

与Beosound 2的最大进步是Beosound 6不再使用SD卡来充当机身内存,而是内置了4GB的闪存作为机身存储器,也加入了屏幕,采用约1.5英寸的65K色LCD显示屏。功能上支持MP3、WMA等格式的音频播放。

写在最后

对于发烧这件事儿,如果玩的时间长了,其实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对于任何一种爱好其实都是如此,一路走来的开心、纠结、后悔其实都是最美好的记忆。不过,器材只是传递音乐的载体,好的器材能通过更加出色的品质,使听者的心情更为愉悦,但我们希望的是,大家能真正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并能把这份快乐与我们分享。

上一篇:魔幻依旧,荣耀不再 下一篇:品鉴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