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研究

时间:2022-06-19 12:36:13

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研究

【摘要】:在采煤矿区,由于采煤造成塌陷的土地每年都在逐渐递增,危害极大,导致大片土地荒芜, 地形、地貌改变、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贫瘠,建设用地减少,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治理和土地再利用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进行研究和总结,并以淮南市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为例,进行土地再利用模式的探讨和规划设计,致力于将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模式付诸于实践中,利用和开发采煤塌陷区土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 土地 再利用 规划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采煤塌陷区的定义

采煤塌陷是指由于井下开采煤炭,引起煤炭上覆岩层和地表的下沉,导致大量土地沉陷的现象。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和环境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并导致居民的生产、生活极度不便。

2.采煤塌陷区的分类及特点

按照稳定程度来分,采煤塌陷区主要分为稳沉塌陷区、未稳沉塌陷区、待塌陷区。其中,稳沉塌陷区包括积水稳定塌陷区、季节性积水稳定塌陷区和无积水稳定塌陷区。未稳沉塌陷区包括积水不稳定塌陷区、季节性积水不稳定塌陷区和无积水不稳定塌陷区。待塌陷区是指在煤田范围内将塌陷而未塌陷的土地。

3.矿业小城镇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模式

根据国内外针对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淮南市现状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方式概述,可以看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体土地再利用的模式类型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中,主要考虑到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淮南市矿业小城镇的采煤塌陷区的相关实际情况,现以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主要功能途径作为分类依据,分为以下五大类:

3.1造地种植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针对采煤塌陷区挖深垫浅、覆土造地的区域,造地后的土地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林业,用固体填充物使塌陷区的土地平整,覆土进行种植农作物,增加农副产品的产量,打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品牌。

3.2造地基建模式

该种模式是将固体物料填充采煤塌陷区,统筹安排采煤过程中出现的煤矸石、粉煤灰以及城镇垃圾,利用固体物料作为填充材料,填充采煤塌陷区实施造地。

3.3生态旅游的模式

采取土地平整方式,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固体物填充造地,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同时利用采煤塌陷区的大面积水域的优点,为生态旅游业的建设打造亲水的平台。生态旅游的模式目前应用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类型:

(1)水上公园型:利用采煤塌陷区大面积水域的特点,建设水上娱乐项目,同时在进行在水域周围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

(2)森林公园型:对采煤塌陷区运用固体物进行填充,造地进行城镇开敞空间的建设,同时进行林业的种植,恢复和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结合周围的旅游景点,共同创造居民休闲观光的场所;

(3)观光农业型:一般处于城市近郊较为平坦的地方,打造生态农业的观光和娱乐基地,利用先进的绿色技术,让人们体验农业的生产过程,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

3.4水产养殖模式

对于采煤塌陷区所形成的水域或者通过工程技术挖深的深水区域,发展养殖业。对一些深水域,采用一些高档的水产进行养殖,引进部分先进的鱼种,如牛蛙、螃蟹、青虾等,利用网箱养殖或者用网进行围合。同时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性,可以配以一些水生的植物,如莲藕、芦苇等,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5禽畜养殖和果蔬间作模式

由于煤炭的开采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在这个周期期间所形成的采煤塌陷区,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开采的进行,发生不断的变化。对这类采煤塌陷区土地的再利用,不适宜进行农田的恢复和旅游生态系统开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禽畜类动物的养殖和一些果蔬的种植,受采煤塌陷区变化的影响小。

4.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研究—以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为例

4.1九龙岗镇的基础概况

九龙岗镇地处淮南市东部,隶属大通区,西接淮南主城区、南面与山南新区为舜耕山所隔,地区东面连接高塘湖生态湿地过渡带,北部是淮南市工业集中区。南部由于煤矿开采严重塌陷,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建设区。区内东西向的舜耕山分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地区发展重要的景观旅游资源,奠定了九龙岗地区的生态基底。

全镇国土总面积为35.5平方公里。九龙岗镇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31027人。耕地1325.2 hm2,居民及工矿用地424.90 hm2,交通用地367.90 hm2,水域257.0 hm2,未利用土地255.2 hm2。

4.2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分析及所属类型

4.2.1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分析

九龙岗矿位于淮南市域东部城郊,为九大报废矿之一,由于停采多年,所形成的塌陷基本成型,水域和荒芜地带基本为稳沉(如图1)。

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的面积为199 hm2,位于城镇西南部,与矿业公司和镇区相连接,里面有部分老的建筑,没有拆除,建设用地为15.7 hm2,耕地基本荒芜,水域19.2 hm2。

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目前在土地再利用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基本处于荒芜状态。

4.2.2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的所属类型

九龙岗镇塌陷区由于矿区已报废多年,且地形高差较大,高差数值高达20 m;但采煤塌陷区结构已经稳沉,主要用地分为常年积水和旱地两个部分,积水部分深度主要在10m左右。

4.3九龙岗镇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模式选择

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属于稳沉类型,主要用地有常年积水部分和旱地两种,积水部分深度主要在10m左右,但内部地形高差较大。结合之前本文中对主要五种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模式之间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适宜以下两种土地再利用的模式:一种是造地种植模式,另一种是生态旅游模式。前者主要种植林业,以会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后者可以结合舜耕山风景区,顺势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采煤塌陷区的环境质量,促进九龙岗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并打造优良的门户城镇的形象。

4.4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规划设计

4.4.1土地再利用分区

本次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总面积为1.82 km2,为实现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之后的长远发展,本文以道路及自然分界线、采煤塌陷区的土地自然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将整块区域进行用地分区,用来指导该土地规划的合理模式和实际用途。图中将整体区域划分为4个用地区:所示的A与B区域为生态旅游开发区,C与D区域为造地种植区(如图2)。

(1)生态旅游开发区:本区面积为154.8 hm2,占总用地面积的77.8%。该区域主要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结合现状林地进行大面积树木种植,以恢复生态环境系统为主要目的,来改善九龙岗镇的气候环境;同时,布置一些公共开放活动空间,利用地势高差优势开发青少年活动基地,吸引不同人群的参与和观赏,针对整体旅游产业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和经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打造良好的门户形象。

(2)造地种植区:本区面积为44.2 hm2,占总用地面积的22.2%。该区域主要发展林业种植,优化生态自然环境,修复自然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有效地改善九龙岗镇的生态环境系统。

4.4.2土地再利用规划设计

基于以上对于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分区和模式选择,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如图3)。结合采煤塌陷区原有的水域和林地,因地制宜,合理地进行道路规划和功能布局。

A区域由于地形较缓,并靠近主要道路,布局设计为公共开放活动空间场所,以中心广场为主要连接节点,周边辅以水景、游园等多种休闲服务景观,方便游客的停留和集散。

B区域地形高差较大,最大高差数值多达10m,依据这样特殊的地形特点,开发设计为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可供年轻人攀岩、锻炼、CS对战基地等活动项目,增加身体素质、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训练社交技能,使青年人在活动中受益匪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C区域和D区域中,结合原有的林地,实行大面积、系统性的林木种植,修复被破坏的土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林间的气候环境。

参考文献:

(1)曹建军,王福龙;煤矿塌陷区的开发与利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4期

(2)尹德涛,南忠仁;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3)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A];首届北京生态建设国际论坛文集[C];2005年

(4)韩冬芸;唐军;唐山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重建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4期

(5)张宏刚;对淮南采煤沉陷区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上一篇:高层住宅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谈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