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在家做足疗

时间:2022-06-19 12:19:19

足疗,亦叫足浴,俗称泡脚,是一种功效显著的养生保健手段。中医认为,脚为人体之根,有“第二心脏”之称,即人体经气的发源地。脚是十二经中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不但六条经脉交错汇集,踝部以下还密布涌泉、公孙等数十个重要孔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的双脚有无数神经末梢,其压觉点与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是相互连通的。当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时,在足底大多可触及到有疼痛感觉的反射区或反射点,其别与心脏、肝胆、脾胃、膀胱等脏器关系最密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身体乏了,都喜欢去足浴中心做个足疗。但这样做不仅费“银子”,而且还要搭上许多宝贵时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做足疗。实践证明,经常进行足疗,可以起到调整气血、消除疲劳、益气解暑、改善睡眠等多种功效。正如古人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怎样正确进行足疗

足疗前应先准备一些常用辅助工具,主要有木梳、捶捶乐、浮石、勺子,其他材料还有浴盐、磨砂膏、润肤霜、各种精油、中药等。

洗脚用水要有一定热度,以脚能忍受为度(40℃~50℃),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强身的作用。水量不可过少,一般以淹过足踝部为宜。全身放松,把双脚浸入水中泡5~10分钟,同时可配合按摩。

足浴液的配制也较简单,可根据不同需要加入各种精油,比如加入可以安眠的薰衣草、能提神醒脑的柑橘等,有助于脚上的皮肤变得光滑滋润;也可根据需要在足浴液中加入中药煎液。一般多选择有通经活络、开窍透骨、祛风除湿、拔毒祛邪的药物,如艾叶、白芷、细辛、透骨草、桂技、五加皮、木瓜、海风藤、当归、川芎、防风、桑枝等。

进行足部按摩时,宜先用双手掌交替在双足底部及足背部稍用力揉搓2~3分钟,再用五指揉按敏感点(哪里疼痛哪里就是敏感点)。若找不到敏感点可进行整体按摩,或重点按摩涌泉、公孙、太溪等穴,直至皮肤微红发热为止。按摩足部穴位时用力要连贯、缓慢、柔和,并非力道越大越好,以免伤损骨突部皮膜。老年人足部角质层比较厚,在泡脚后可用浮石和足部磨砂膏按摩足部,去掉角质化的硬皮与硬茧,更有利于找到敏感点。也可利用陶瓷勺子轻压敏感点,有利于将力量均匀地分散到穴位上。利用捶捶乐均匀地敲打穴位,辅助治疗功效也很好。敲打时要注意保持均匀、流畅的节奏,力度大小要合适,忌忽快忽慢忽轻忽重。还可用木梳梳理脚底等部位,对打通脚底的经络,刺激血液循环,也有极大帮助。梳子最好选用牛角或木梳,为了保护皮肤,梳前可先给双脚涂些润肤霜。

足疗的注意事项

足疗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40分钟。时间太长可能会导致其他部位相对缺血,特别是有动脉硬化的人,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昏厥。

用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不宜用金属和塑料盆,因可能会影响药效。

在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因为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会造成胃肠与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按摩,因为可能会增加经量,延长经期。妊娠期浴足应请医生指导,不可使用有动胎作用的中草药。

患有出血疾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不宜进行足部按摩,因为可能会加重或导致局部组织出血。

足部有炎症、化脓、破溃、糜烂、伤口、疥疮、水肿等异常情况时,不宜进行足疗。患有急性传染病或急性中毒以及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外科急症,也不宜做足疗。

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身体过度疲劳的人不宜进行足疗。

长期进行足部按摩的人,双脚可能会出现痛觉迟钝现象,这时只要用淡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就可使痛觉敏感度增强。

小贴士

常用足浴验方

用老鹳草50克熬水泡脚,可治疗关节麻木痉挛及骨折恢复期肿胀。

用白果(银杏)叶熬水泡脚,可防治心血管病与小儿腹泻。

用桉树叶熬水泡脚,可治疗脚臭与湿疹。

用苏叶、薄荷、生姜熬水泡脚,可治疗感冒鼻塞。

用香榧树叶一把,用水煎煮外洗,可治脚气。

用大黄、黄连、黄芩、黄柏、野各 10 克,煎水泡脚,可防治春夏疖病。

取苦参、白癣皮、蛇床子、蝉衣、紫草、防风各10克,煎水泡脚,可防治皮肤瘙痒。

上一篇:刮痧调理PK亚健康 下一篇:腰突症如何选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