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定要读熟

时间:2022-06-19 11:29:22

读书一定要读熟

说起读书这个话题,似乎很多人都有很多话可说,特别是教师这个群体。应该说,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平日里都比较喜欢读书,而且所读之书的类别也比较广泛,教育的、文学的、历史的、艺术的、音乐的……但是,往往又都存在着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存在着主动被动之分:所谓主动,是指本身有读一点书的愿望,喜欢读书,愿意读书;所谓被动,又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功利性的,即要完成某一项任务,要做某一项课题,但又缺少这方面的资料,于是乎,临阵磨枪,恶补一番,这是一种;第二种是上级有要求,某一阶段必须读多少书,必须读哪些书,不读不行,于是乎,囫囵吞枣,浏览一番。

二是存在着效果好坏之分:大凡主动愿意读书者,因为有读书的欲望和兴趣,这样他就会边读书,边思考,边记忆,还会把自己的所学内容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其效果自然很好。而被动读书者,由于他内心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欲望和兴趣,只是在外力的催促之下不得不读一点书,是任务性的,是应付性的,所以虽说书读了不少,可读过的书,要是要求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常常很难做得到。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要每个人必须记住自己读过的所有书的内容,这谁也不可能做得到,可如果读过的东西什么也都记不住,那读不读又有什么意义呢?岂不白白浪费时间!

由此可见,还是有一点读书的喜好的,为什么呢?“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摆脱平庸;读书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使我们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

有了喜好,接下来就是效果问题,也就说一定要读熟。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著名学者的演讲视频,由于他年事已高,口语表述不是很利落,也没有什么激情,但我充分的感觉得到,他能非常熟练的记住他读过的许多经典著作中的许多内容。比如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竟能用十分陶醉的语气语调顺利的背诵下来。这让我非常震惊且感慨,震惊的是他以老境之年,能有如此的记忆力,说明他读过的经典,已经牢牢地刻印在他的脑子里,读书如此之熟,可以想象他一定下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感慨的是我也多次读过这本书,可到如今我只能记住开篇关于“境界说”的前四小节内容,其它早就流于过眼云烟了,想来我也是“高级、特级”的职称和荣誉,真是徒有虚名,惭愧!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读的不熟,由于读的不熟,理解的就不深刻,理解的不深刻,就记不住,就容易忘记。

想来,熟读、读熟,是读书的最大法则。

前不久,翻看《朱子语类》中“读书法”一节,其中强调最多的便是熟读。《朱子语类》是朱熹学生的听课笔记,虽然其中有很多也许是不同的学生记录的,但仍能看出朱熹在读书时十分重视熟读,最终达到读熟。朱熹的著作不算多,但他一生似乎都在反复的修改自己的著作,最重要的便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为了给它做注几乎用尽了他一生的时间,也正因为他真正把书读熟了,所以,他的思想虽然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完全得到人们的理解,而在他死后的七百多年来,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教育史上,其影响之大在某些方面真是无与伦比。我比较喜欢闲暇时翻看曾国藩的“家训”,这其中关于读书一事,他便要求儿子必须熟读,他把读书分为看和读,说看是为了扩大视野,读是为了心领神会。他特别强调,读是要读出声来,相当于今天说的朗诵和背诵,在朗诵和背诵中反复体会,这样,一可以记得牢,二可以理解得深,三可以达到灵活运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要把书读明白,光看显然是不行的,虽然说展卷有益,看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但要想真正获益,必须真正的读,而真正的读,便是由熟读到读熟。读而不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如不读。

其实,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和如何读书,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也有很多事例鲜明的告诉了我们读书的好处,更何况,作为一名教师,整天的和书本打交道,不愿读书,不会读书,还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还是让我们重温一遍高尔基的话吧:“热爱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陈贵有,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吉林扶余。责任编校:石在中

上一篇:小学英语应该如何进行语音教学 下一篇:精妙过渡 课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