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读者传递我们的声音

时间:2022-06-19 10:46:21

近些年来,两会的开放度透明度越来越大,报道越来越充分,尤其对于晚报都市报来说,由于报道的“规定性”比较少,对两会报道基本上可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对新闻价值判断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为评论的选题和写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基于此,晚报的两会报道计划突出了评论的作用,事实证明,评论在两会报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更加完善了两会报道的信息结构,也为今后评论的编辑和写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1.既从两会新闻切入,又要跳出两会扩展言论空间。两会的每一条新闻,背后都有较大的背景,评论的写作虽然以两会新闻为切入点,但没有必要拘泥于两会的新闻,而可以联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新的视角来解读两会新闻。两会新闻这个切入点,给了评论鲜活的面孔,因为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来看两会新闻,评论又有了坚实的立论根基,使两会评论的空间得以大大拓展。《我们何时可以不为自己打官司》这篇评论,从人大代表建议修改法律允许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切入,把论题拓展到“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层面,指出这个建议若能实现,将在中国催生出一大批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现代公民――他们的积极进取,将成为社会自我净化的重要力量。这种跳出两会新闻的写法,为读者理解两会新闻提供了新的参照。

2.评论的编发力求和新闻保持同步。新闻评论必须有极强的时效性,否则,等新闻成了“旧闻”,评论写得再好,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新闻评论固然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但它毕竟是新闻的一个品种,必须尊重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两会期间的每一篇评论,我们都力求在第一时间编发,再好的选题,如果过了时效,也只能忍痛割爱。《只有富豪的声音怎么能行》这篇评论,对女富豪张茵关于劳动合同法的看法提出质疑,在全国的平面媒体中,大概是发稿最早的。

3.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理解两会新闻,多为普通百姓说话。在利益分化已属常态的当今社会,作为主流媒体,不能只表达一个阶层的诉求。现阶段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社会弱势阶层,直接表达自己愿望的渠道还很不畅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还有待实实在在地制度化。在这种背景下,媒体尤其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晚报,理应在把握导向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普通百姓的视角解读两会新闻,更多地表达普通百姓的利益诉求。《先富起来的人不能背对大众》等评论,就体现了这样的编辑思想。

4.追求评论的权威性,使晚报的观点能被更多的人接受。要使晚报的评论有权威性,必须以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价值判断标准来立论,以理性的态度,持论公允,与人为善。对刊发于头条位置的重要评论,我们总是反复掂量,尽可能不刊发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稿件,力争让大多数读者接受。我们不反对争论,但一家报纸的评论如果经常在读者中引起争议,或者对新闻的解读不能保持判断标准的连贯性,则很难在读者中树立权威。我们刊发的《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吗》一稿,对陕西政协委员提出的“国家主要领导人担当主祭”来祭黄帝陵的建议,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立论从现代国家的政治常识出发,说服力很强,读者也容易接受。

5.高度关注代表委员的言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集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精英,并各有自己的利益背景,他们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两会期间的一言一行,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从中既能体察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政治发展水准,也能感知到这个国家的文明水准。因此,时评专版密切关注着代表委员的言论,敏感地捕捉着那些包含较大新闻能量的言论,并及时发表评论。比如政协委员姜昆是个不错的相声演员,但作为一个年近六旬的人,他的文化人格的底色,不太可能彻底抹掉极端政治年代的色彩,这从他把网络“恶搞”斥为“流氓文化”能看出一些端倪;《姜昆委员,还是宽容一点好》这篇评论,从主张社会宽容的角度立论,对姜昆的言论提出了质疑。

6.精编各类媒体的两会观点,为读者观察两会打开一扇天窗。两会期间,全国各类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每天都刊发大量的两会评论,这是极为丰富的新闻资源。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每天都对各报的观点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精编为“传媒两会观点”、“代表委员声音”等栏目。我们尤其注意展示不同媒体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观点,并集中摘编这些不同观点,增加了专版的信息量,为读者解读两会新闻提供更多的参照。不仅如此,我们还为网民开设了“网友有话说”这个栏目,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及时传递网民对两会的个人观点。

今年的两会报道,晚报能给读者提供这么多的观点,既向读者展示了晚报的精神气质,也能看出晚报的两会报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今年的两会评论,我们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今天,对于平面媒体来说,观点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将来一家报纸的舆论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为读者提供独家的观点;二是要做好评论,无论是编辑,还是评论员,既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把握的能力,甚至需要培养一点历史感,培养一点现代公民应有的担当意识;三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选择议题的能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言论空间的能力,这需要政治智慧,也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所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为齐鲁晚报要闻中心编辑)

上一篇:把重大主题策划成重大活动 下一篇:《南方周末》雪灾报道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