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陌生人

时间:2022-06-19 08:00:55

被叫做“那个弱智”的男人

第一次遇见他,是和同学一起走路的时候,被他突然从后面拍了一下。吃惊间,他已扬长而去,还说了一句:“我是丐帮老大。”

仔细看他的背影:蓬乱的头发,破烂不堪的衣裤。我当时只有一个表情:笑,无奈至极的傻笑。

用我们这几天流行的话说,碰到一个“脑子叫门夹了的、叫驴踢了的、进大水能养鲸的人”。

奇怪的是,从那以后,我竟然常常遇见他。

一次,在学校门口,他牵着一条狗自愿当“保安”,却被一个校警大骂,他惶恐地跑开了。又一次,在校门口斜对的巷子里,他拿着一个斧头,对着一棵树“练功”。围观的学生们都躲得很远,生怕被误伤。

我似乎明白了,这是个痴迷于“功夫”的智障。同学们言谈间称呼他“那个弱智”。

我只是一个过路人,他的一切,我本来不会太在意的。然而,当我看到不少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欺负这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不觉心生同情。到后来,这同情已经转变为对那些学生的愤恨。

有一天,我看见有个穿着初二校服的学生踹了他一脚,他倒在了地上,正准备爬起来,这个男孩上去又是一脚。他再次摔倒,又爬起。如此反复,他狼狈不堪。周围凑热闹的学生大笑,更有甚者还喊:“踢,往死里踢!”

天哪!这些都还是人吗?疯狗咬人也不过如此,这些同学是疯狗的人形版吗?我心头一震,有同情,更多的是愤懑。

进入腊月,便有许多学生买了鞭炮去放。那次在街上,我看见他把手伸进垃圾箱扒拉着什么。一个“雷王”,准确无误地落入垃圾箱中,炸了。旁边停的许多车响起了警报。他从垃圾箱中探出头,重重地咳嗽,摇头离去。旁边是几个大笑的学生。

这群没有人性的家伙,疯狗一般的家伙。我愤恨,恨这群没了良心的人。

又一天中午放学,他不知从哪儿弄了套旧军装,站在十字路口中央,伴着红绿灯的节奏,指挥交通。一辆车开来,撞了他。那车是故意的,也只是缓缓撞了一下。他爬起来,继续。

一瞬间,我明白了,他并不是弱智,只是停留在儿童的智商上罢了。他或许只是想找点事干,但人们处处排挤、欺负他。他无奈,也不能逃避,他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又一天,在一个垃圾箱旁,我看见他正吃着别人扔掉的馒头,大口大口的――是太饿了,还是觉得香甜?我突然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他能活下来已经很不错了,他的每一天,都是珍贵的,都是他应珍惜的。

后来,只要远远地看见他,我就躲开了――除了躲开,我还能做什么?

拾荒老人

我该怎样形容这个老人?我一次次躲开他却又一次次“不小心”遇见他:

消瘦的佝偻的身材,磨得变了形的布鞋,布满破洞却没有补丁的衣服,凌乱的头发。他走起路来几乎是在“挪”,像是拖着千斤重的腿。每次,他从垃圾堆中探出头,他的眼神从不空洞,相反,却显得坚定而又凝重。

他是个拾荒者,通过拾荒这种最卑微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是的,只是生存而已,能活下来已经不错了。也许有一天,他捡不到可以换来钱的废品,属于他的生命就会终结。

无数次偶尔相遇后,这一天,我放慢了自己的脚步,目睹了他的一系列动作:

他居然还戴着一双看不出颜色的手套,一只手抓着大垃圾铁斗的边儿,吃力地弯下腰,几乎大半个身子都探了进去。我甚至都可以想象他如何在杂乱的垃圾铁斗里满怀希望地扒拉着。当他找到一个瓶子或其他可以卖的东西,就会塞进身子左边的那个大蛇皮袋子里;当他捡到馍馍或因变质而被丢弃的食物,则会毫不犹豫地塞进右边那个塑料袋子里,随后吃掉。

他捡的是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除了最基本的生活所需他还能有什么祈求?他在垃圾铁斗里翻来翻去地淘着自己的宝贝,在别人丢弃的物品中寻找着自己的希望。

他只是一个拾荒者,再卑微不过,或许一只狗都比他生活得有着落。

他捡到一个造型奇特的瓶子,用手擦了擦,在阳光下转动着细看,欢喜爬上了他的脸庞;他捡到了一个有些破损的墨镜,欣喜若狂,赶忙给自己戴上。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即便他不同于别的男人那样有烟有酒,但他却用想象来享受每一次心动,他也在尽他所能地让自己过得快乐。

生命没有卑贱与高贵之分,不同的只是生活方式而已。这就是我眼前这个拾荒老人带给我的启示。

歌手

第一次碰见他,是在那天下午。刚考完试的我很沮丧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途中,遇见了他: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有些破旧的大衣,拄着双拐,用身体拖着装有大音响和捐款箱的双轮木板。他走起路来很艰难,是在很费力地往前挪。在距离我大约六七米的路边,他停了下来,擦擦汗水,拿起了挂在胸前的话筒:“过路的大叔大婶兄弟姐妹,我给大家献上一首《父亲》。”

――他是一位歌手,用这种方式为自己赢得生活所需。

我不由得驻足,倾听。

这首歌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那时,我最爱听也最喜欢唱的就是《父亲》。因为种种原因,几年了,我再也没有听过,更不曾唱过。今天,这首歌从一个陌生人口中唱出,瞬间击破了我那封闭了不知有多久的心锁。

他微闭着眼睛,唱得很投入。

我在想:如果他没有残疾,说不定已经参加了N次歌唱大赛并得了奖。不――未必,若他没有残疾,会有更多的更辉煌的事业等着他,而不仅仅只是“唱歌”!

事实是,老天给了他可以模仿多种声音的嗓子,却夺去了他健康的双腿!

过往的行人并不少,有的只是看看就走了,绝大多数人很嫌恶地瞥一眼快步走过。可怜呀,可怜!可怜的不是这位在大街上演唱的歌手,而是那些匆匆而过的麻木的人们,心灵一年四季都被冰封的人们!

唱完了《父亲》,虽然没有人为他捐款,出于礼貌,他还是说了一些“谢谢”“好人一生平安”之类的话,又开始往前挪了。

我跟着他走了一段路,离我家越来越远。在合阳这个小小的县城,他应该没有家,只是四处流浪罢了。后面这段路,他没有唱,一首也没有。我只好走了,人先走,最后,心,也走了。

走后才发现,没良心的我也忘了捐钱。我想,下次碰到再捐也不迟。然而快两周了,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一位在异乡奋力演唱的歌手!

渐渐地,我从对他的自责中走了出来,好长时间没遇到他了,我几乎忘掉了这位歌手。然而他再次唤醒了我的记忆――

在去学校的路上,风很大,天很冷。快到十字路口时,我隐隐听到了这样的歌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咛,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应该是他,一位我快淡忘的歌手!我很快跑了过去。是他!他的头发有些长了,人显得更瘦了,唱得依旧很投入。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完了?完了。

我想鼓掌,想第一个鼓掌,为这个备受冷落的歌手,一个我陌生又熟悉的人!然而我没有,我怕人嘲笑我没见过世面不会欣赏音乐,虚荣心使我收回了自己刚萌芽的想法。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我只是静静地站着,希望他再唱一首。

然而他没有再唱,拄着双拐,拖着木板,艰难地往前挪去。我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他,攥在手里的几块钱已被揉成了一团,就是没有勇气走上前放进去。目送他离去的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

“我给大家唱一首《母亲》,希望大家永远快乐。”他又开始唱了,那歌声直敲打着我的心,让我羞愧得没有勇气再次跟上去。

回到家里,我拿出手机一遍一遍地放《父亲》,放《母亲》,听,狠狠地听,却怎么也听不到他唱的感觉。这以后,我好长时间也没有遇见过他。

有时,我希望时光可以倒流。我也知道这是很幼稚的想法,但我确确实实这样希望,甚至,是渴望!时光可以倒流的话,我会很勇敢地为他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这终归是一场梦,薄如蝉翼,轻轻一碰,便碎了。

周六去同学家玩,是碰巧,还是上天注定?在街道的拐角,是他,真的是他!依旧那么卖力地唱着,他是否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应该是那样的。

围观的人不少,就是没有人上前向木箱里投进自己的关爱。没遇见他前我还很坚定地想,能再次遇见是缘分,我一定会捐出那份关爱。可现在,我很想,很想,就是“不敢”或“不愿意”成为第一个。我在心里为自己找借口:捐钱太庸俗了,不打扰他了。

我一边骂着自己“胆小鬼”,一边掐着自己的大腿走了。第一次,第一次我自己先走。

这一次,便成了最后一次。缘尽了吧?一定是。被我无情地挥霍挥霍再挥霍,便终于没了。

从我和这位歌手第一次碰面,到第二次第三次,我一直没有捐钱,一块也没有。我在一块钱上狠狠地写下“懦弱”两个字,笔尖划过票面,似乎想要划破。这张钱被我用透明胶纸贴在床头。睡时,醒来,第一眼就能看到。

现在,我用文字写出来,是想表达我的忏悔,还是别的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每天睡前,我总习惯打开手机,放《父亲》,放《母亲》,那个歌手就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

指导老师:张亚凌

作者档案

王笃行,1998年4月23出生。一个出生在世界读书日的男孩,注定了他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幼儿园大班的暑假开始尝试着写流水账式的日记。一年级开始发表习作。2007年获“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2011年在《华商报》开了“王笃行专栏”,被《童话世界》评为“金牌小”,同年获得第十届“新作文杯”全国初中生作文大赛二等奖。需要“炫耀”了,才发现成绩真的太少太少了――看来,为了获得炫耀的资本,也得笃行而不倦。

最想去的地方: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那是妈妈度过童年的地方,真的想体验体验妈妈缺衣少食的儿时生活。)

最妙个人语录:自恋,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爱自己,才会爱他人!

对自己的评价:可以不客气地接受表扬――写作并没有影响学习,也没有发展成书呆子。

最喜欢做的事:

听音乐

最喜欢的歌曲:

《烟花易冷》

最喜欢的电影:

《终结者Ⅱ》

最喜欢的书籍:

《小王子》

最喜欢的作家:

史铁生

最大的愿望:

去个安静的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座右铭:

别埋没了自己。

小编物语何以笃行

临杰

1.王笃行名字中的“笃”二字就可以体现出他父母对的一片苦心。“笃行”二字的意思是(把所学到的东西)踏踏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2.王笃行的个性中有非常明显的“善”,这是一种天生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对这个世界的摸索,对边缘人物的关怀,使他同时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懦弱、容易退缩、不敢担当的一面。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但愿他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克服自己的弱点。

3.我们该怎样对待社会上这些边缘人物呢?其实我们之间都是平等的,只不过生活方式不一样罢了。悄悄地施与帮助,或者干脆就不要去打扰他们?

4.人何以才能“笃行”?我们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然后把所学应用到我们每一次接人待物中。也许,只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地去落实的人,只有拥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上一篇:江南.治学.国史 下一篇:游园小记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