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麦30在淮安市涟水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19 06:11:45

淮麦30在淮安市涟水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淮麦30在淮安市涟水县的种植表现,并从播种、栽培密度、田间管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淮麦30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淮麦30;淮麦05155;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淮麦30号(原名淮麦05155)是江苏徐淮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6年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该品种在2007―2010年度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综合表现突出,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007)。2010-2011年度我区示范种植淮麦30,在遇到秋冬春持续干旱、冬季寒潮低温天气频袭的情况下,2011年夏收产量一般在400kg/667m2之上,高产田仍然达到517kg/667m2。现将淮麦30在淮安市涟水县稻茬小麦上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植表现

1.1 播期弹性大,成熟期较早

淮麦30属于弱春性中早熟品种,10月15日―11月5日播种都在翌年6月6―7日成熟,成熟期比同期播种的我市小麦主体品种相比,与郑麦9023相当,比淮麦20早熟2-3天。

1.2 产量较高、稳产性好

淮麦30属中大穗型高产品种,中后期根系活力较强,在遇到不利气候、地力较差等条件下依然能保持高产性能,穗粒结构一般是有效穗40万/667m2、穗粒数30粒、千粒重48g。

1.3 熟相好,品质优

茎叶有蜡质,长相清秀;株型紧凑,穗层整齐,花后25d仍有2.5张绿叶,转色快,熟相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籽粒均匀饱满,商品性好。

1.4 综合抗性好,易于种植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抗寒性较好;株高85-90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中等偏强;中感纹枯病,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中抗穗发芽。

2 淮麦30在淮安市涟水县稻茬小麦上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淮麦30在我区10月中下旬播种容易获得高产,坚持浅播(播深2―3cm)均均播。墒情不足、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必须及时镇压保墒或在播后3d内及时灌齐苗水,提倡药剂拌种以防治苗期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2.2 确立合理的群体起点。适宜基本苗是取得高产的前提,在确保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强调精细整地、足墒播种,通过一播全苗、壮苗而达到降低播种量的目的。10月中下旬播种的,基本苗应控制在18―20万/667mz左右,适宜播量一般是机条播9-12kg/667m2、撒播10-15kg/667m2;10月30日以后要随播种期推迟而加大播量,肥量少、整地质量差的也要略增播量,基本苗应在25―30万/667m2,机条播适宜播种量一般是15-18kg/667m2、撒播浅旋则在20-22kg/667m2。

3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坚持高质量开挖好田间一套沟,特别是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要求内外沟系配套有效,确保中后期及时降渍或抗旱,促进麦苗根系发育、防止早衰。二是对整地质量差、容易跑墒或墒情较差的麦田,越冬前镇压保墒,促进麦苗根系生长和安全越冬。三是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如果存在局部稻草堆集,旋耕前要人工挑匀,越冬期土壤墒情不足时要镇压防冻,春季出现较大降雨时及时排水以防止僵苗。

4 平衡施肥

不同施氮方式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要根据田间苗情与高产田需肥特点进行施肥,建立抽穗后高质量群体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要达500―550kg/667m2产量,一生需施纯氮0.5。要适当控制基肥、腊肥和早春肥,重施3月20日以后的拔节孕穗肥,拔节孕穗肥在一般田块、高产田分别占40%、60%,磷钾肥是基肥、拔节孕穗肥各半。据我们跟踪观察,由于冬前气温低、积温少,即使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掩埋在土中的水稻秸秆在越冬前、越冬期和早春都无明显变化,对小麦出苗、生长也无明显不利的影响,水稻秸秆出现可见腐烂的时间、对小麦生长产生可见影响的时间都是在4月中旬以后,因此,稻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不是要增加基肥用量,而是要增加拔节肥用量,以防止中后期小麦生长、开花结实因稻草腐烂争氮而受到明显的影响,从而导致减产。

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秋播及早春阶段及早搞好化除,以控制杂草滋生危害。秋季开挖好三沟并在冬春清沟理墒,做到及时排水降渍,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拔节前后做好纹枯病防治,抽穗扬花后做好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的综合防治,确保小麦高产稳产。

上一篇:探讨林业生态建设 下一篇:农村苗木花卉业发展优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