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时间:2022-06-19 05:42:28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应用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治疗消化性溃疡后期,对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关系。方法:12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H pylori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三联疗法组(观察组)60例,二联疗法组(对照组)60例,两组均2~3周1疗程。结果:观察组发生胃外病变22例(36.66%),对照组发生4例(6.6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三联根除H pylori治疗>3周,对人体内微生态系统平衡有一定影响,治疗期发生胃外病变是微生态平衡受影响致使体内菌群失调和发生二重感染。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微生态 抗生素 菌群失调

H pylori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已被确认,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约90%,胃溃疡70%~80%,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H pylori,因此必须联合用药。研究证明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胃外病变,可否与联用抗生素根除H pylori对微生态变异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影响关系。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经胃镜检查确诊H pyolri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发病时间2~3年,平均2.2±0.8年,将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胃溃疡3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表现为上腹部灼痛,多有典型节律性表现,少数为无规律的上腹部隐痛或饥饿样不适,恶心、食欲不振。选用(PPI)奥美拉唑40mg,1次/日,克拉霉素500mg,2次/日,阿莫西林1.0g,2次/日,口服,总疗程2~3周。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胃溃疡32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临床表现和观察组基本相同,选用(PPI)奥美拉40mg,1次/日,阿莫西林1.0g,2次/日,或克拉霉素500mg,2次/日,两者任选一种,口服,总疗程2~3周。两组年龄18~62岁,平均36.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 果

两组在随诊观察中,观察组发生胃外疾病22例(36.66%),对照组发生4例(6.66%)。120例发生胃外病变26例(21.66%)。对本组发生相关性疾病及时停用或调整抗生素用量,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出现胃外病变多于治疗期2~3周,发病与应用抗生素有密切关系。两组胃外病变分布,见表1。

讨 论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m在人体胃黏膜活检中找到H pylori至今,国内外研究表明[1]:H 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专家建议的二、三联疗法根除H pylori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却忽视了研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弊端,如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问题,这些都与连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正常人在生存过程中,体内有益菌占相当数量,细菌与细菌,细菌与宿主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证实了正常菌群对人体生理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实现人体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部分。资料记载[2],人体消化管道95%存在厌氧菌,随后证实呼吸道、口腔、皮肤、尿道及阴道等部位也存在厌氧菌,说明人体体腔内存在大量有益菌群。它们除了对人体微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外,还对免疫系统起到了增强性作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增强了抗生素耐药菌株,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人体内有益菌群,致使有害菌大量繁殖,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不少难题。本组观察应用三联H pylori治疗>2周,就可引起菌群失调及霉菌性疾病发生。本文对120例分组对照分析,发生率分别为36.66%和6.6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三联以上根除H pylori治疗后期对微生态平衡有一定影响,可导致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治疗期间负面现象,其病理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认证。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应用很广泛,抗生素剂量较大,疗程较长,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及一些个体诊所中,对于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在原发病未治愈的情况下又出现新的病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希望临床医师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引以为戒,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寻求更科学、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灏株,戴志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62-1569.

2 周连鸿.肠道微生态系统[J].胃肠病学,2003,1(8):35-36.

表1 两组胃外病变分布[例(%)]

注:两组有显著差异性,X>/sup>215.9,P<0.01。

上一篇: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 下一篇: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