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时间:2022-06-19 05:40:39

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为了了解祖国生产发展过程,从而加强历史唯物观点劳动观点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继承和总结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的农业实践经验,从而丰富农业科学宝库。在今天,对过去一贯被无视被轻视以至被鄙视的古代农业文献,已不是如何重新评价的“认识”问题;而是已成为如何有计划有组织去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实践”问题了。于此,结合客观需要,试按照其发展次第,作一个初步的鸟瞰的简述。

假如要远溯原始农业时期文献,除陆续发现的足以证明当时“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走向“相当发达水平”①的一些定居遗址②、一些农产品化石和原物③、一些石制的骨制的陶制的农具和用具④等外;其他直接的文献,却找不到,因为当时没有记录工具一一文字。现在可资以探索的,只有散见先秦两汉古书中追述有关原始社会生活的、特别是有关农事的传说和神话。这自是不能尽信,但亦非尽无稽,问题却在于能适当运用历史唯物观点和结合科学理论来处理这些资料与否。

时代踏人奴隶社会⑤,标识着农事迈进了一步。当时可能已有较原始的文字⑥,可惜早经湮没无闻了。近代所能见到的,最古只有安阳出土而锲于或写于甲骨的殷代中期以后的文字。这些文字出土,截至目前止,为数相当多⑦。一方面根据其简单词句的记录,可认识到当时农事作业、农产品以至祈年、卜雨、纪历、用牲、饮酒等一部分事实⑧。另一方面,

——————————————————

① 据最近考古工作报道,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所获,已足证明“仰韶人”即原始氏族时期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见1955年2月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历史研究》第一期。

② 过去,通过考古发掘,在仰韶文化系统、龙山文化系统中,都部分发现有原始氏族时期的定居遗址。在解放后,据报道:“近四年来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已达百余处”,其时“我们祖先知道了牧畜和农业,不但增加了生活资料的数量,并且也使之有一定的保障,因之社会繁荣、人口蕃衍,大部分定居下来,成为村落”。见1954年9月中央文化部出版的《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又上注所揭的1954年秋季在西安半坡村所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当时“人们实际生活活动场所”,其中有三处住宅,两处是圆形土屋,一处是圆角长方形大房子。

③ 例如过去先后出土的有谷粒痕迹的化石、蚕茧化石、豕牛羊等骨、以及上注所揭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谷粒。据称:“保存完好的盛有谷粒的小陶罐,谷粒的皮壳还保存原形”。

④ 如石犁、石斫、石斧、石刀、石镰等磨石器以及各种骨器、陶器,其形式及数量都极多。 ⑤ 中国古史分期,尚无定论。这里,根据一部分人说法:以殷代为奴隶社会,西周东周为初期封建社会,由秦代起为集权的封建社会。

⑥ 中国现存最古文字,是殷代甲骨文。据近人研究:其中象形字固定化行款化和形声字假借字相当多;是经过颇长期间演化而成;此外,当另有比它更原始的文字。可惜后世除保留“仓颉造字”类的传说(见《荀子·解蔽》、《韩非子.五蠹》、《吕览.君守》等篇)外,别无可稽。

⑦ 据近人初步统计:殷埋甲骨自1899年被发现到1950年,整整50年间出土的共有161200多片。如每片以10个字计,就有160多万言(胡厚宣《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

⑧ 参阅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及《卜辞中之古代社会》;吴其昌《甲骨金文中所见殷代农稼情况》;胡厚宜《卜辞中所见殷代农业》及《殷代农作施肥说》等文。

——————————————————————————

根据其个别单字的结体,亦可反映出原来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所在,从而窥见当时农业情况一斑①。此外还有历代出土的殷代青铜器②,近代(特别是解放后)陆续发现的殷代墓葬③,相传系殷代遗留的七篇商书④,殷代后人祭祖的五篇商颂⑤,以及后人追述殷代史事的专篇或零星记录⑥,从其中通过缜密审别,当可撷取一些有关奴隶社会的农业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是有限、是零碎、是真伪杂糅。

到了建筑在“周原??”⑦“大田多稼”⑧基础上的被称为“郁郁乎文哉”⑨的初期封建社会即“两周时期”(公元前1122一前220),其农业文献,应该相当丰富。可是,由于劳力与劳心分了家,落在人民手里的珍贵技术经验,一贯为操纵“记录工具”的封建主们所轻视,以致现代见存的当时农业文献寥寥无几。这里所能列举的,只有:(1)历代以至最近先后出土的两周金石铭文中有关农事农产品的个别词句和单字,以至文字以外的一些实物⑩;(2)现存两周的或稍后于两周的群经诸子中所散见的涉及农业的资料⑾;(3)被包括于上述群经诸子中,但对当时农业比较记录得集中一些的若干篇章:如《尚书》中的《无逸》以至《禹贡》⑿等篇,《诗经》中的《七月》、《无羊》、《信南山》、《甫田》、《大田》、《臣工》、

——————————————————————————————

① 近人由古文字以研究古史的,每从分析字形结体着眼,颇有所获。郭沫若、叶玉森等以至其他各家著作,往往如是。我亦曾师用其法写成一部《农史字证》。

② 历代著录的和最近陆续出土的殷代青铜器不少。这里应注意的是①与耕作樵获及农产贮藏加工有关的如刀、斧、锛、勺、盘、?、瓿、卣、鼎、釜……等器物;②这些器物上的铭文;③这些器物的冶铸技术和艺术——通过这些,从而了解其时生产的以至文化的造诣。

③ 在近代,特别是解放后大规模基本建设工地中,发现不少殷代墓葬或文化遗址,如安阳县小屯村、辉县琉璃阁、郑州市区及近郊、岐山县青化镇、亳县江庄村、太和县倪邱集、济南大辛庄、滕县宫家庄、邹县七女城、曲阳县白家湾等地出土物,都有相当高度的历史价值。

④ 《尚书》中:《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各一篇,《盘庚》三篇,相传均属商代著作。这七篇是否全出商代,虽难证实。但其中如《盘庚》等篇,一般都相信非伪托;其余的也是相沿很古的材料。通过科学选别,仍可供采用。

⑤ 〈诗经》中《商颂》五篇,古文家认为属商代作品,是商代后嗣宋国的大夫正考父得自周太师(毛诗说);今文学家却认为属周代作品,是春秋时正考父为宋国作以祭其商代先祖(韩诗说)。但无论如何,都和商代有关,也都能多少反映商代史事。

⑥ 现存有关夏殷两代的传说,散见于《诗》、《书》、《礼》、《春秋传》、《论语》、《孟子》以及其他周秦两汉的子书、史书、纬书的不少。其较集中的记录是《竹书纪年》(今本已非原书)、《史记.夏本纪》、《殷本纪》等。这些书自是不能尽信,但也不失为史料之一。

⑦ 见《诗经·大雅·绵》。

⑧ 见《诗经.小雅.大田》。

⑨ 见《论语.八佾》。

⑩ 解放前据各家著录:两周遗物,单青铜制品已不下3 000具。到解放后,出土物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至1954年7月止,有14万件以上),其中属于两周的也不少。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河南辉县的大批战国时代铁农具如犁、馒、锄、?、铲、斧等,热河兴隆县的大批战国时代铁农具铸范如锄、镰、斧等和鞍山、长沙等地出土的一些铁器,都是极其重要的史料。

⑾ 所散见的农业资料虽零碎,但相当重要。其片词只字往往关系很大。例如“铁农具”问题.是社会发展史重要关键之一。其惟一的原始纪录,却仅见于《孟子》一句话中。从短短一句话,可认识到当时不但有铁农具而且还像“以釜甑爨”(见《滕文公上》篇)一样普遍。但过去由于没有实物印证,未敢深信。最近从辉县和兴隆县的出土物中,才充分证明这一句话在历史意义上的巨大。

⑿ 《禹贡》一篇相传是夏书,实则是战国时代作品。把它作为夏时史料,自是错误,但如视为“周”时特别是“东周”时的一些史料,却属恰当。

————————————————

《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篇,《周礼》的《大司徒》、《载师》、《闾师》、《遂人》、《草人》、《稻人》、《山虞》、《林衡》、《牧人》、《牛人》、《兽医》、《典丝》、《考工记》等篇①,《大戴记》的《夏小正》、《小戴记》的《月令》②,《尔雅》的《释天》、《释草》、《释木》、《释畜》等篇③,《逸周书》的《周月》、《时训》、《职方》等篇,《管子》的《四时》、《地员》等篇,《商君书》的《垦令》、《农战》等篇,《吕览》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

这些文献,都非农业专著。其中关涉农业部分的,虽详略各不同,实则都只是偶见的片段的不完整的原始资料,都有待于科学的钩稽、别择、考证、类聚、联系等工夫(这些工夫极重要)。较严格一些说,都不算得是“正规”的农业文献。

尽管如此,在这些资料中,已足初步窥见当时的特别是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20)的农业情况一斑。例如:(1)对农植物和家畜的品种区别,包括形态上生态上栽培习性上的区别,渐见细密(见《诗经》、《尔雅》等书);(2)对农时、物候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相当重视(见《七月》、《夏小正》、《月令》、《释天》、《周月》、《时训》、《四时》、《审时》等篇);(3)对土性地区性和指示植物有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见《禹贡》、《职方》、《地员》、《任地》、《辩土》等篇);(4)对水利事业,颇知讲究(见《禹贡》、《遂人》等篇);(5)对农具有了改进(见《考工记》等篇);(6)对耕作、栽培、杂草防除、施肥……等技术,有相当成就(见《载芟》、《良耜》、《草人》、《稻人》、《上农》、《任地》、《辨土》等篇);(7)对畜牧、兽医、蚕丝等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见《无羊》、《牧人》、《牛人》、《兽医》、《典丝》等篇)。——就中《吕览》四篇,较有系统,且尤较集中,是颇质朴的农家理论,大概辑自古代的部分农书而成。

此外,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在战国时(公元前403一前220),还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都是农家类专著,可惜都已散佚(其中部分有后人辑本)。又《史记》述秦焚书时(公元前213),特别保留一些种树书④。这些书,后来也失传,现在连目录都不易确考。

又此外,有些文献,特别是战国时文献,虽非直接说到农业,但对农业却有密切关系。这里要提及的是:《周髀算经》、《素问》、《墨子》、《庄子》等书。其中《周髀算经》是最古的天算书,记载用勾股测算日影等方法;《素问》是最古的医书,论述病源颇详;《墨子》内容有一些涉及力学、光学、几何学和器械方面;《庄子》内容有一些涉及生物起源和演化学说,且对生物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往往有深入的观察。这些,无疑是丰富了祖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也无疑是对农业生产,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先秦时代,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至初期封建社会阶段的农业文献。在这一个经历相当长、生产方式变化相当大的远古期间,虽然可征的较主要的资料仅如是;但已充分说明靠着手脑劳动的我们祖先,不断有了创获。

——————————————————————

① 书中涉及农业的节目另有不少,这里只举出一部分。

② 与《月令》大同小异的,还有《吕览》的《十二纪》和《淮南子》的《时则训》。

③ 此外还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虫》、《释鱼》、《释鸟》、《释兽》等篇,其中也有部分与农业有关。

④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

自秦开创统一帝国至鸦片战争前夜(公元前221—1840),中国停滞在集权的封建制度逾两千年。当时,于领主们地主们剥削势力下的千千万万农民,其生产力受到一定局限;但由于“日出而作,日人而息”,长期辛勤从事农业实践,也能辉煌地创造和积累不少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除一部分凭口耳授受保留下来外;一部分却凭文字纪录,见于当时的农业专著,且兼散见于其他书史。其中,散见其他书史的资料,估计相当多;但因过涉繁琐,暂置不论。以下专就农业专著来说:

虽然由于秦代残酷剥削和无限制奴役人民的结果,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又由于当时野蛮的“挟书”禁令,文献横遭摧残;根本谈不上什么农业专著。但经过汉初稍较长久的“安定”局面,劳动人民渐次恢复和发展其农业生产,因而,见于两汉(公元前206--220)的农业专著,稍稍多起来。就中,作于前汉,为《汉书.艺文志》著录而隶于农家类的有:《宰氏》、《董安国》、《尹都尉》、《赵氏》、《?锸ぶ?贰ⅰ锻跏稀贰ⅰ恫炭?返绕呒夜财呤?咂?挥治?逗褐尽分?级?涣ヅ依啵??灿λ闶桥┦榈挠校骸渡衽┙烫锵嗤粮?帧贰ⅰ吨质麝肮?嗖稀贰ⅰ断嗔?蟆贰ⅰ墩衙髯拥鲋稚?惚睢返龋淮送猓?饔诤蠛海??加谥罴也埂逗蠛菏椋?瘴闹尽发俚挠校和蹙啊恫现?ā贰⒋??《四民月令》等②。此外,另有可能作于汉代,但不详其为前汉或后汉而著录于《隋书.经籍志》的有:《月政畜牧栽种法》、《卜式养羊法》及《养猪法》、《陶朱公养鱼法》、《伯乐相马经》、《伯乐疗马经》、《阙中铜马法》、《宁戚相牛经》、《王良相牛经》、《八公相鹄经》、《浮邱公相鹤书》、《朱仲相贝经》等。这些书,大都早就亡佚不存。但根据古书的援引和后人的辑本所反映,略可知其有某些特点:(1)趋于集约作业,相当注意精耕细作(如?锸ぶ?扒?帧狈ā⒄允稀按?铩狈ā⒉炭?靶C窀?病狈ǖ?; (2)发明了若干栽培技术,如利用低温(雪水)渍种,利用药剂(附子)防虫,利用兽骨蚕沙蚕蛹作肥料等(?锸ぶ?止?;(3)渐已注意到蔬菜园艺方面(尹都尉书有种瓜、芥、葵、薤、葱等篇);(4)嫁接技术应用到草本植物方面(?锸ぶ?逐?;(5)家畜饲养法特别是评选法(相法),相当发达(如托名宁戚、王良、伯乐、陶朱公、卜式……等的养畜相畜法和不著撰人的《相六畜》、《月政畜牧栽种法》等书)。(6)由于当时五行说的流行,部分农书也附会了它(如《神农教田相土耕种》、《种树臧果相蚕》、《昭明子钓种生鱼鳖》等书)。——就中,《?锸ぶ?椤肥墙先?娼鲜涤们医辖?降囊徊颗┦棰邸L乇鹬档米⒁獾氖巧衔闹赋龅母檬樗?龅摹扒?帧焙汀把┧?罩帧钡确椒āG?址ú坏?馕蹲沤?徊桨谕研莞?品冻耄?宜得髁思忧孔饕档募?汲潭取T??鹄??簧偃嗣侵厥印3?话阈缘呐┦榧溆新奂巴猓蛔魑?ㄊ榛蜃ㄆ?右匝芯康模???巡簧佗堋S盅┧?罩址ǎ??锸献允觯嚎伞笆辜谀秃怠薄ⅰ爸沃秩绱耍?蚴粘1丁薄U庵侄??昵暗挠旁骄?椋?两衽┟窕共簧僭谘赜米拧;?旧纤担核??执?冉?蒲Ъ依?玫臀驴

——————————————————————————

① 《后汉书》原无《艺文志》,后世补撰的有钱大昭、侯康、顾?秩?⒁φ褡凇⒃?拥戎罴摇

② 据姚振宗《后汉.艺文志》所著录农家类,尚有《春秋井田记》、《秦彭度田条式》二书。

③ 《周礼·地官·草人》贾公彦疏:“汉时农书有数家,?锸の?稀薄

④ 述区种法的专书或专篇有清朱龙耀《区田图说》、王心敬《区田书》、陆世仪《论区田》、赵梦龄《区种五种》、潘曾沂《课农区种法》等。

——————————————————————

制植物发育阶段的道理是相符合的。到了三国时代(公元220—265)除高堂隆所传的一部《相牛经》①外,却找不到别的农业专著。这当然是封建军阀们发动残酷战争,影响“生产”和“文化”事业的结果。可是,其时劳动人民,还不断有创造,特别是马钧制出的用于农地灌溉的“翻车”,至今农民还要利赖它。

转入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其间有“八王之乱”,跟着,西北各族进入北中国,汉族政权也向南移。但农业生产在各个“偏安”的局面下,仍多少有发展。据《隋书·经籍志》著录,作于当时的农业专著有:贾思勰《齐民要术》、《禁苑实录》、《田家历》、《竹谱》、《种植药法》、《相鸭经》、《相鸡经》、《相鹅经》、《相马经》、《疗马方》、《俞极治马经》、《治马经及目》、《治马经图》、《马经孔》、《杂撰马经》、《治牛马驼骡等经及目》等。也有一些作于当时而隋志未著录的,如嵇含《南方草木状》等。这些书,多数已亡佚,现仍流传的有《齐民要术》、《南方草木状》、《竹谱》等数部。

从上述这些书(农业专著)以及上未述及而作于这一时代的另一部分书(非农业专著)的目录和某些内容来看,可以体会到当时一些情况如:(1)由于各民族间交涉渐繁、南北交通渐畅的条件,对亚热带以至热带的农植物,渐多纪录②且渐知引种③;(2)随着医药著述的飞跃进展④,有关兽医的文献,特别多起来;(3)不少贵族们习于奢靡,《食经》一类的书颇风行⑤因而多少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利用程度;(4)当时别有一些颇值得注意的文献:如《变化论》⑥、《物理论》⑦一类的著作,对农学理论基础上,有其一定作用。

于此,必须指出:其中《齐民要术》一书,在农业文献以至在农业史农学史的地位上,无疑地是尤较重要的一部书。其显著的特点是:(1)重点总结了当时和当时以前的劳动人民经验,且广泛搜辑了当时颇切实用的农谚;(2)明确了农业分类系统,依次叙述农艺、园艺(蔬、果)、桑蚕、林木、畜牧、水产、农产加工,有条不紊;(3)具体深化了若干农业技术如整地、

——————————————————————————————————

① 《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梁有……《高堂隆相牛经》……亡”。按高堂隆,《三国志.魏志》有传。

② 除旧题嵇含撰的《南方草木状》一书外,尚有徐衷的《南方草物状》(见《太平御览》卷803引,又《后汉书.西南夷传》注引作徐衷《南方草木状》)。此外,如薛莹《荆扬己南异物志》、王隐《交广记》、王范《交广二州记》、俞益期《交州笺》、裴渊《广州记》、沈怀远《南越志》、郭义恭〈广志〉、〈南中八郡志〉以至诸家本草等书,均有(或当有)部分述及亚热带以至热带植物的。当时此类著述相当丰富。

③ 《齐民要术.五谷果?非中国物产者》一篇所述农植物,不少是产自亚热带或热带。这些植物,前仅见于地志物产志中,此时却渐著录于农书中,且可能渐见引种了(后此《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兼述其栽培方法)。

④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医经和经方类,为数仅18部、合490卷。至《隋书.经籍志》著录时,却多达256部、合4510卷。其中除一般性医药类外,并有专门关于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科、针灸、以至生理、卫生和炼丹等著述创于或盛于这一时代。这说明当时医药技术、确在飞跃进步。

⑤ 例如当时贵族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他的儿子何劭,跟其他贵们如王济、王恺、羊?、石祟等一样,豪奢更甚,讲究饮食,相习成风。因而见于著录的食馔专书不少。其以食疏、食经、食法、食方等名书的有何曾、刘休、崔浩、马琬、竺暄、卢仁宗和不题撰人名氏等多家。至隋时撰集的<淮南王食经)并(目》凡165卷,内容当然更丰富。

⑥ 《变化论》一书,见于宗懔《岁时记》所引。陆佃《埤雅.释虫》引同,又《释鸟》引作《自然论》,又《释鱼》引作《阴阳自然变化论》。当都是一书。这书撰人不详,内容大概是有关生物演化方面,与当时董养所撰的《无化论》(见《晋书.隐逸传》),可能是针锋相对。惜这两书现均不存。

⑦ 此书系杨泉撰,《唐书.经籍志》著录16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卷数同)。现已亡佚。但往往为《齐民要术》及其他古书所引用。内容论述生物及其生态、生长现象的很多。清孙星衍、黄?]、钱保塘各有辑本。

——————————————————————

选种、绿肥、轮作、嫁接……等;其中有不少是撰者亲自实践或观察的心得;(4)保存了不少古代农业资料,引用古书一百五十余种①,多数已无传本;(5)发凡起例,初步开创了农学研究规模(后代农书、或沿袭其名称:如《演齐民要术》、《齐民要书》、《齐民四术》……等);或规仿其内容:如《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6)所述农产加工方法、特别是酿造发酵方面,可算是世界最古的纪录②。

又关于这一部书,后人只知其撰于后魏(公元386--556),但后魏建国工70年中,究撰于何年?却是向所不详。书中所附注释相当多,颇握要,究撰于何人?昔人也未能明确论定。今反覆考证,已知:该书当撰于后魏末年,约在公元533--544的11年间③。其注释,一部分肯定是自注;一部分是后人所注,很可能就是宋人孙氏音释;另一部分原来当是正文,但由于后人辗转缮写或刊刻,以致误与注释相混④。

此外,《南方草木状》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部书。其撰期较《齐民要术》早过两世纪,是祖国最早的亚热带和热带农植物专著。内容分为草、木、果、竹四章。包括植物79种,其中不少是第一次见于纪录。

自此以后,历隋唐至两宋(公元581—1279),随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因而较专门的农业专著,逐渐多起来。根据《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补五代史。艺文志》⑤、《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文献通考.经籍考》和若干补充资料⑥所著录,作于这一时代的农业专著确已不少。其中较突出的表现是: (1)某些一般性农书,特别是作于宋代的,例如陈?辍杜┦椤返娶撸?プ胖卦?虻睦砺鄣淖凼觯?唤锝镉诼蘖芯咛宓牧闼榫?榉椒ā:瘟痢侗臼椤贰⑿芤?痢杜印返仁椤⑾炙渫鲐??赡芤餐?俗鞣纭U庑???郧案骷遗┦榈男捶ǎ?挠胁煌???罄疵鞔?硪涣?杜┧怠贰⑶宕?怕南椤杜┦椤贰⒄疟辍杜┑ぁ返仁榈囊慌煞缙??獗纠匆芽缃?艘徊健O?涫被谷狈ψ匀豢蒲Щ?。?黄?a class=content_a href=/class_free/133_1.shtml>伦理的甚至五行的说法,因而多少脱离了实际。(2)劳动人民种植经验,到隋代必已积累相当多。其时诸葛颖《种植法》一书,为量达七十七卷(今不存),可想见其内容丰富程度。(3)概括叙述农植物的书,除药用的诸家本草在此期间颇有进步外,宋陈景沂《全芳备祖》辑录了有关植物的故实和题咏为一书,开后世《群芳谱》等一类型著述的先导。(4)茶作专著,以唐代陆羽《茶经(茶记)》、温庭筠《采茶录》等书为最先。五代有毛文锡《茶谱》,至宋代包括种法、制法、烹试法的书,计在十四部以上。其

——————————————————

① 据近人统计:该书引用古书,计经部30种、史部65种、子部41种、集部19种、合共155种,现存的已不到十分之一。

② 本书关于麴、酒、酢等酿造方法的资料不少。虽其法不始于是时(据传说:酒创自夏初;酱、酢则已屡见于周代文献)。但制造纪录,此为最古。比之16世纪德人Becher氏发表其被推为最早而仅极粗浅的观察,至少要早一千年(发酵理论,要到19世纪德人Liebig氏、Wohler氏、法人Pasteur氏等才初步确立)。

③ 参看拙著《齐民要术的撰者、注者和撰期》一文。

④ 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自ii2N著录的一部《齐民要术》,已发觉“注中删落颇多,如首卷简端《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云云,原系细书夹注,竟刊作大字,文注淆混”.则此现象盖由来已久。详见前注所揭拙著。

⑤ 清顾?秩??

⑥ 如清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倪灿《宋史艺文志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⑦ 在陈?昵埃?缣仆跏吭?犊翰肿印芳?嫉摹杜┑?/div>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等篇,作风已颇相类。到了宋代,风气喜趋谈“道”说“理”,因而不少农书也如此。

——————————————————————————

创作的“早”且“盛”。在世界茶作文献上,要算首屈一指。拿陆羽《茶经(茶记)》来说,它较林奈氏(Linnaeus)初定茶的学名时(其时欧洲人对茶还未普遍认识),要早过九百多年。(5)有关庭园和花卉方面,如王方庆《园庭草木疏》、李邕《金谷园记》等书,已屡见于唐代;至宋代则花卉专谱特别多,中国花卉有专谱是始于也是盛于这一时代。例如单就兰谱、菊谱、牡丹谱说,至少各有五六种:梅谱、芍药谱各不下三四种,其他花卉有一种至两种专谱的亦不少。每一专谱所述的品种都相当多,这标识着当时园艺育种技术和鉴赏艺术相当进步。(6)谷、蔬、果木,如:禾、菌、笋、竹、桐、漆、荔枝、橘等,在宋时已各有专谱。其中蔡襄《荔枝谱》、韩彦直《橘录》,系世界所重视的最早专门文献①。(7)专述农具的书,始自唐陆龟蒙《耒耜经》,仅一卷,单详犁制。至宋曾之谨《农器谱》则增至三卷,著录农器当较多,虽已不存,但后来元王祯《农器图谱》十二卷,可能部分是沿袭曾氏书的。(8)自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以次,见于唐宋史志农家类的农时物候专著计达27种,为数特多,足反映当时农事对这方面的需要和造诣程度。

紧接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唐宋王朝后,历元、明至清季鸦片战争前(1279—1840),系封建统治权最集中而又届临蜕变时期。其间两度为文化较落后的少数民族所统治,统治阶级相当野蛮;但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基础,而统治者为加强剥削所得,对农业改进,似还能关心到,因而作自其时的农业专著相当发达。这里,择要酌举如下数例:

其一,一般性农书而辑白官方的。这一类书,以《农桑辑要》为较古,以《授时通考》为较备。前书撰于元初②,由司农司颁行全国,后来还翻印了几次版,内容着重记述农产品及其栽培畜养方法,与《齐民要术》前半部编制相似而部分较详尽,特别是在蚕桑方面。所述的作物、蔬、果、树木等,亦有四十余种为《齐民要术》所未述及。这说明跟着时代演进,农植物范围已渐扩充了。后书撰自清中③,分为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农余、蚕桑八门,计78卷。内容较全面较充实,绘图较多较精,但大都辑录旧籍而成,少所发明。

其二,一般性农书而撰自个人的。这一类书,为数颇多,较重要的有如下数部:(1)元王祯《农书》,是现存较古农书之一:前半部列述农耕如谷蔬果桑的培育技术,在某些叙述上,颇较深入。例如关于嫁接方面,《齐民要术》只泛叙一种,《农桑辑要》有四种,这书却有六种,包括了近代枝接、芽接的各种主要方法。初步指出了接穗砧木相互教养的现象,认为“一经接博,二气交通,以恶为美,以彼易此,其利有不可胜言”。这跟米丘林育种理论,确有部分契合处。又如关于治虫方面,不但引用?锸ぶ??崭阶臃椒ǎ?乙巡捎每嗖问?胰榧痢⑿刍屏蚧寝寡碳痢⑼椭睫寡碳恋取SΦ弊⒁猓赫庠谥纬?a class=content_a href=/class_free/171_1.shtml>历史上,算是最早的记录。又这书的后半部完全记录农具,可算是中国农具的第一部书。虽前此唐有陆龟蒙、宋有曾之谨

————————————

① 《橘录》一书。已有Hagerty氏的英译本(1923),并由Pelliot氏作了一篇相当详的法文引言。

② 这书初版为至元官刊本,镂成于至元十年(1273),延佑元年(1314)更镂版印五百帙,至治二年(1322)复印千五百帙,并增序,至顺三年(1331)复印万帙(据蔡文渊序及《四库提要》引《永乐大典》所载官牒)。

③ 这书系乾隆二年(1737)敕撰,乾隆七年撰成。据德人Bretschneider氏称:“欧洲的震旦学者,偶有著述,往往取材于是”。

——————————————————————

所著,但陆著仅算一篇论文,且无图;曾著亦止三卷,且已亡佚。这书专叙农具部分、却达十二卷,包括农具百余种,有图有说,分门绘述,内容切实而又相当丰富,尤详于水利方面(卷末附录造活字印书法,详述作者亲自改善的经验,为中国印刷史重要资料),足见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之一斑。(2)元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作期较王祯《农书》仅迟一年①,也属现存较古的著述。内容系按月纪述农功,包括种艺、畜养、制用等方法,搜集劳动人民的点滴经验,目的在补充当时官撰的《农桑辑要》所未备。(3)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如所周知,这是一部篇幅相当多、范围相当广的“农业全书”。所叙述除树艺(食用作物和蔬果)、蚕桑(包括棉麻)、种植(林木和部分特用作物)畜牧、水产、蜂、制造(农产加工)等类外,还包括了农政、农业经济、农器和荒政。其较显著的特点是:A.说明了当时①的农业范畴和农学系统扩大了,不但包括自然方面的;而且还包括社会方面的。B.所述农植物,不少属亚热带和热带的。其中如甘薯、龙眼、柚、佛手柑、芭蕉、棕榈、椰等栽培法,过去农书极少述及。C.所述荒政,几乎占全书篇幅三分之一,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程度加深了。D.开始接纳和应用了西洋科学,尤其在水利方面。E.搜集历代和当代农书资料相当多,其中不少在今天已找不到原书。F.不尽因袭成说,对有关田制、营治开垦、水利、治蝗等方面,都有独创见解。G.能注意到野生植物和新输入植物的利用。(4)清张宗法《三农纪》,是相当朴素的颇切实用的一部书,内容和明刘基《多能鄙事》①有些相类,所涉颇广,往往牵涉阴阳五行说法,拉杂而简括地记载了不少农民的实际经验,特别在无性繁殖和部分的栽培法方面。所述无性繁殖,已遍及现代习用的各种方法:如扦插、压条、脱枝(高取压条)、过贴(诱接)和六种嫁接法等。所述“防卫”(植物保护)法,除采用若干药剂外,并知重视败叶杂草的清除。这书一向不大为人注意,虽成书在四库开馆前,却未见收录(连存目也不著录),原因可能因其在“荐绅先生”眼中是“其文不雅驯”。

其三,专释农业名词的书,最早的有倪倬《农雅》。其书作于清中④,将有关农业范围的名词,分天、地、人、器、事、苗等六项,仿《尔雅》体例,分别训释。内容虽颇简略,且不少可商的地方;但应该指出:它是近代农业专科词典的导始者。

其四,综述农植物和一般植物的专著,当时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各有显著成就。其中:(1)系专述植物名称、形态、生长习性、品种、产地及药用性质。这一类型的书相当多,最著的,首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该书著录植物1195种,另动物408种,包括全部有关农业的植物动物,是一部相当丰富的详明的翔实的物产志或农产志。是16世纪末期世界上卓

——————————

① 王书成于皇庆二年(1313),鲁书成于延佑元年(1314)。

② 徐光启时代(1562—1633),系当明嘉靖至祟祯年间。其书则成于晚年,至卒后六年即崇祯十二年(1639)始刊成。

③ 《多能鄙事》一书,《四库提要》因其“体近琐碎”、殊失雅驯”,疑为托名刘基。其书今极希有,余所见本,犹是明版,而《明史.艺文志》亦著录于农家类,弁农家类首端,则虽是托名,仍当属明人著述。

④ 倪书成于嘉庆十八年(1813)。

⑤ 李书成于万历十八年(1590),至万历二十四年始刊成。闻日、英、德、法等国均有译本。

越的科学著述⑤。后来,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增补了植物逾400种①都可算是不朽的巨著。据说:清代还有汪君怀《草药纲目》一书,“裒然大部,与李时珍《本草纲目》相等”②,可惜其书已湮没失传。(2)系专考证植物名实性状及绘制实物图形对照,相当于近代的“植物图鉴”而内容尤较详晰的。这一类型的书,特别出现了清吴其?F《植物名实图考》及《长编》。内容共著录植物1719种,包括不少产自云南的亚热带和热带植物,书中资料,除《长编》的系辑自他书外(其中不少宝贵资料);大都经过实地观察及绘释, “耳治目验”、“决疑纠误、毫发不少假”、“专状草木、成一家言”③。无疑这是一部富有历史意义的科学性创作。(3)系搜录植物故实和昔人题咏为一篇类似前代的《全芳备祖》一类型。其较臻完备的,有明王象晋《群芳谱》、清官撰《广群芳谱》、查彬《采芳随笔》等。

其五,各种农植物,包括农艺园艺森林等方面植物的专谱,有前代已有而此时陆续增出的;也有前代所无、此时才初见的,其数都相当多。要指出的是这些专谱作风渐较以前的不同。前此专谱,大都偏重品种的叙述;此时出现的,却已不少照顾到繁殖、栽培和利用方面,内容渐较丰富。

其六,专叙或重点叙种植法方面的:如元俞宗本《种树书》、明《沈氏农书》(兼及畜养)、清陈?B子《花镜》等,其中不少具体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花镜》所述有关嫁接的说法,它进一步肯定了且加详了嫁接对教养或改变植物性状的各种作用。

其七,陆续涌现出利用野生植物的专著:如明朱楠《救荒本草》、王磐《野菜谱》、鲍山《野菜博录》、屠本唆《野菜笺》、高濂《野蔌品》、清顾景星《野菜赞》等。一方面说明当时对利用自然的要求和知识更进一步;一方面标识着当时农作物荒歉程度的严重。

其八,有些是前代不多见而此时特别多的,例如荒政和蝗害专著,初步统计:以荒政或救荒名书的,不下三十种;有关治蝗的,在八、九种以上。

其九,前代蚕桑专著,最早是《淮南王蚕经》、五代孙光宪《蚕书》、宋秦湛《蚕书》等,只是寥寥数部。至此时(特别是清代,包括鸦片战争后数十年)却多起来。其中,述桑述蚕述茧和述野蚕的不等。初步统计:为数近五十种。这反映出当时祖国蚕桑业生产的盛况。

其十,其他动物专谱、如总叙虫、鱼、鸟、兽的及分别叙蜂、蟋蟀、海错、蟹、蛇、鸽、燕、?、鹘、鹌鹑、画眉、虎、猫等的,此时陆续见于簿录(其中禽、蟋蟀、蟹等专谱,已肇自前代)。

其十一,此时有关畜牧兽医的资料较少见,除为部分农书兼述的以外,作为专书出现的,以明喻仁、喻杰《疗马集》④为最通行。内容包括相法、生理、卫生、病理、诊断、处方等部分,并附有《驼经》及《牛经》,虽因辗转传刻,颇多舛漏,附图亦粗率;但还算是较切于实用的总结古代和当时民间经验的一部专书。

——————————————————————————

① 赵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所增凡446条,其中不少是同属一种植物,而根、叶、花、果分条著录。

② 见《本草纲目拾遗》张应昌跋。据称:汪君怀系雍正乾隆年间杭人。

③ 此系原书校刊人陆应谷的序语。查吴氏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其成书当在是年以前。至道光二十八年始刊出。他是豫人,“宦迹半天下”,到过北京及鄂、湘、闽、浙、滇、晋等地。每到一处,必新自调查及观察所产植物。并加以图释及考证。所附图1800帧,绘刻颇精。闻该书已有日、英文译本。

④ 喻仁、喻杰亦名喻本元、喻本亨。其书今坊本多题为《元亨疗马集》。

——————————————————————

其十二,从明末(16世纪末)起、祖国的物理学机械学初步有了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方向,渐有一些开端。如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特别是其中所述的引水器、转?器、自行车、代耕器等,就是初步以崭新姿态出现的农业机械。当时宋应星《天工开物》,亦为关于这方面的一部名著。内容分就农作物栽培、养蚕制丝、农业加工”和各种制作冶铸等工艺技术。根据试验与见闻所得,作实事求是的叙述,通篇未尝引用一书,颇富创作精神,绘图也算细致。“三百年前,言农工业书,如此其详且备者,举世界无之.盖亦绝作也”②。

鸦片战争后,在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和满清腐朽政权统治下,沦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1—1949)。其时,表现在农业文献上的是西洋书的中译本渐次充斥。虽然译述西书风气早已肇自明末;但到此时同文馆③成立后,却特别盛行。其中如江南制造局④、广学会⑤、强学会⑥、农学会⑦以至其他公私出版机构所刊印的,大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比较大部的,首推江南农学会编译的《农学丛书》计七集共242种(其中有少数是本国农书)。又,专门性期刊,也创始于此时。例如:1876年创刊的、《格致汇编》,是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1897年创刊的《农学报》是最早的农学期刊(其中多数是译著)。本来,译书确能取长补短,丰富自己民族文化,应该肯定是很好的一回事。问题却在于当时不少人们,特别是封建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人们,越来越看不起祖国劳动人民成就,越来越丧失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不结合客观需要,专门以稗贩“舶来品”为能事,便把“有益”变成“无益”甚至“有害”了。不过,这时期,一切都蜕变相当大。农业文献在量的和质的方面显然跟原来有所不同,已逐渐走向了和形成了现代的农学范畴。这里,因为它已踏人近代史阶段,轶出本文所拟叙述的范围,故不加详述(容另为专文)。

至此.本文得到的结论是:积累几千年祖国劳动人民所辛勤创获的遗产一一古代农业文献,其数量确相当丰,其范围确相当广,其作用确相当大。在先秦以前,通过三个社会发展阶段,一般农业生产,逐步发达。当时虽没有专著遗存,但从上述一些资料看,其中保留下来的实践经验,已不简单。此后,演进到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历时逾两千年。其时可考见的资料,包括“农业专著”和“非农业专著”更不胜枚举。单就上所述及的“农业专著”来说:在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等每一阶段中,都各有不少种类,有其显

————————————————————

① 所述农产加工,包括粹精、酿造、制糖、制油等。其中述制油的植物,多达16种。

② 此系近人丁文江的跋语。按这书在日本颇流行,版本不少。并有三枝博音的解说。

③ 同文馆成立于同治元年(1865),初设英文馆,第二年增设俄文馆、法文馆,光绪二-t-2g(1896)增设东文馆。至光绪二十七年,归并京师大学堂,改组为译学馆。所译书颇多。

④ 江南制造局设馆翻译西书,起于同治六年(1867)。所译以天文算学为多,并包括物理、化学、博物、植物学等书。据统计:已刊的有98部,未刊的有45部。

⑤ 系英教士威廉臣、李提摩泰等所组织,成立于光绪十三年(1887),初名督教普及学识传布会,后改名广学会。

⑥ 系文廷式、康有为等所组织。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会章程所列“最要者四事”:首先是译印图书,次是刊布报纸,次是开大书藏,次是开博物馆。

⑦ 系罗振玉、徐树兰等所组织。成立于光绪--t年(1896)。亦名务农会,亦名江南总农会、出版《农学报》,译刊农书。

——————————————————————————

著特点,有其伟大贡献。此外,上未述及的、特别是散见于“非农业专著”中的农业资料也很多。这些资料,一方面纪录在史书、地志、政典、类书、训诂书中,另方面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为其他所谓诸子百家以至笔记诗文集所反映出来,当然,其例证是说不尽。这里特别指出这么一个事实:“在人所不注意的一般性文献中,原来包括不少极其重要的农业资料”。例如关于“绿肥”、“堆肥”、“中耕”、“培土”、“畦作”、“牛耕”、“铁耕”、“接枝”、“促成栽培”、“土壤改良”、“土壤指示植物”……等若干重要技术的最原始资料,谁也不容易料到会为二三千年前的一些诗歌,或其他非农业的古书所“偶然”保存。因而,这里应该提到一个问题:在这浩浩无边际的文献中。仿佛像一大块混杂“金”和“沙”的沙滩。其中很多沙,但也不少极宝贵的金。今后是否容许像过去一样,置之不闻不问呢7事实答覆是否定的。这就是说:由于愈来愈亟的客观需要,对运用科学方法,把古代农业文献及其他有关的文献,全盘而又有重点地进行搜集、整理和继续发扬的工夫,确是目前所急不容缓。因为这是对自己祖国应负而必须负的任务。说过:“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①。同时,也因为这是对整个世界文化应负而必须负的任务。斯大林说过:“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它自己的根本特性,都有那种只能为它所有而为其他民族所无的特性。这些特性,是每一个民族带到共同的世界文化宝库中使之充实及丰富起来的贡献”②。

最后,转录最近全国高等农林教育会议所指示的一个方向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广大劳动人民在几千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和向自然界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它反映着中国气候、水土、作物品种的特点,这是我国人民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继承下来或记载在史料和农书里。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总结,提高到科学理论的水平,丰富农业科学的宝库,指导农民的实践。这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一项十分光荣的任务。

————————————————————————————

① :《新民主主义论》,《选集》第667--668页,人民出版社,1967年。

② 见1948年斯大林欢宴芬兰政府代表团演说词。

上一篇: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下一篇:炎性反应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