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伴随时代的发展

时间:2022-06-19 04:47:08

UI设计伴随时代的发展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开始步入标准化、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时代,制造业的附属设计业被分离出来;工业革命以后,独立成为一种职业的设计行业,造型和设计是其分化的两个部分。现如今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从以前的工业设计逐步衍生许多新兴产业。现如今,随着网络与手机媒体的发展,交互设计与UI设计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形式逐步成为主导热门。

关键词:UI设计;交互设计;新兴产业;发展

UI设计在国外被叫做人机交互设计(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这个学括包括了计算机图形,操作系统,人因工程学,工业工程设计,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用户图形(GUI)最初诞生于实验室,科学家用笔输入设备在电脑屏幕上进行简单的指令操作。之后,Sutherland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将最终成为一个学科(1989),在他的启发下,赢家技术引发了大量交互技术的开发。通过对计算机图形的不断深入研究,开发出了可显示虚拟实体的运算法则和硬件,最著名的要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它们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交互的图形界面。图形成为交互设计的主要渠道,通过它可以帮助人们使用计算机设计虚拟的实体模型。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则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想要使软件操作变得舒适、简单、人性化,使得特点和定位变得更充分,这就需要一个好的UI设计。UI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设计系统中。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手持设备的普及,UI交互设计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平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视觉体验的要求,工业产品设计师同样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针对这一问题,UI交互应运而生。这一领域属于新兴行业,在学校教育机构还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随着收视设备应用越来越广,屏幕越做越大,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都需要操作界面设计。

作为一个合格的UI设计师,广义上来说需要熟悉各种研究方法(实景调查,人种志)和设计方法(故事版,设计原型,人物角色)。不一定要设计图形的高超能力,但是要学会分辨好的图形设计。按照目前行业对UI设计师的普遍定位,设计师需要具备更多的图形设计技能。设计师中的交互性指的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互动,交互设计师关注用户体验,但是更多的重心放在如何将这种影响体现在用户界面的信息架构和用户操作过程上。交互设计不仅仅针对于UI,它更偏向于一种方法。是通过用户反馈。信息构架,用户建模,调研,促使UI更好的运作。

UI设计三大特征:“界面”,“视觉”,“交互”。

界面是机器组成中的一部分,用户可以通过界面更直观的了解机器的状态,组成构造,对机器进行更好的控制,获取信息反馈。界面不仅仅包括图形界面,也包括实体界面。视觉是一种人的感官类型,通过这一感官,用户可以了解信息,感知物体,激绪。视觉不仅包括感官,也包括引导。而交互则是一种行为类别,在这种行为类别中,用户首先会发出自己的行为请求,接受者随之给出反馈和后续的行为引导。

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是决定计算机系统“友善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可供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鼠标、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与这些设备相应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功能的部分。人机交互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关设备的运行和理解并执行通过人机交互设备传来的有关的各种命令和要求。此外,通过图形进行人机交互也吸引着人们去进行研究。这些人机交互可称为智能化的人机交互。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目前大部分手机界面系统都是以图像方式呈现的,这种方式更可以让用户理解,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难度。站在用户的位置来说,对操作功能和数据的理解,是通过图像的传递感知的。交互界面是数据和功能的外延,是以界面上的图形和运动关系作为实现手段的,为了体现数据和功能的联系是交互设计的核心,是围绕着数据和功能展开的。

关于UI设计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相对于不断创新发展的交互设计,我们改造设计与人的关系需求始终未变,而这一需求正是驱动交互设计创新的根本动力。在未来UI设计必将以人为本的前提,将人机交互涉及领域上更加的提高。交互设计将会不断渗透各个领域,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多媒体研究更加多元化,多学科角度剖析让这一领域更加多元化。现在基于交互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投放于市场,不断有新的产品吸收交互设计的精髓,交互设计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引导我们更好更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美]布托.用户界面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比尔・莫格里奇.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交互设计法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应红霞.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

上一篇:关于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殊性... 下一篇:书法中具象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