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目光令我感动》跳级示例

时间:2022-06-19 04:25:44

【原作亮相】

那目光令我感动

邱维鑫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双眼睛,纵然我不知道眼睛的主人的名字,我甚至都不记得她长什么样子,但我,不会忘记那目光。

那年,我不小了。我还记得母亲说不能陪我去买书时面露的难色,在母亲担忧的目光中我径直出门了。父亲外出打工,母亲要上班,我也不小了,不就买个书吗?

不得不说,那两种车的颜色实在太像了,虽然我应该看一下那些字的。如果我看了那些字就好了!如果我没有发呆或许就不会那么糟糕,当我醒悟过来,好吧,我真的没来过这儿。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我急忙下了公交车,可这是哪儿?

我循着记忆中来时的方向往回走,走了很久、很久……我得承认,我好像是个路痴。临近中午,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身上买书的钱被我买了零食。越往前走越不知道自己在哪,衣服也被路边那些可恶的植物划破了几道。

我还记得,那家餐馆的老板厌恶的眼神,似在看一个罪犯。我还记得那些人拿着扫帚将我打跑时眼中带着的嫌弃。我不过想问问他们怎么走回家而已,为什么我还没开口,他们便像躲瘟疫似的逃走了?至今我还记得那位穿着打扮很亮丽的女士在我靠近时眼中带着的惊恐,我很奇怪:她穿着高跟鞋是怎么跑得像兔子一样?她捂着口鼻干什么?

我疑惑地看了看自己,虽然是有些狼狈,衣服破了几道口子,还因为摔跤沾了些泥土,但是也没什么大问题啊!

终于,有一个人经过我面前,她没有跑,从她的目光中我读出了关切与安慰。我终于能找一个人问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了。没等我开口,只感到她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轻声的询问在耳边响起:“孩子,你还好吗?需要帮助吗?”她的话语如春风拂面般轻柔,却轻易熄灭了我心头委屈与愤怒的火焰。她的目光不是那种施舍般的怜悯,而是像母亲那样的温柔与疼惜。我跟她讲述了这一上午的遭遇,她眼中的关切始终未变,带着她特有的温柔,一直到将我送上计程车。

坐在车上,我猛然意识到忘了问她的名字,回头看时已见不到人影。细细一想,我能记起的,便只有那令人感动的目光。

【考场得分】42分

内容:本文记叙了幼时迷路后的曲折遭遇。文中出现了两类人物,人物的不同“目光”形成鲜明的对比,折射出世态人情,符合生活真实,且照应了标题关键词“目光”和“感动”。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可评17分。

表达: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件,记叙要素齐备。迷路途中,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写出了波澜。对比衬托、细节描写、修辞等手法运用得当,语言流畅且诙谐幽默,表现了孩子独特的心灵世界。可评19分。

发展:从孩子视角认识这个世界,体会生活酸甜苦辣,作者选择的切入点很讨巧。人物塑造比较成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可评6分。

【场外分析】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想要通过描绘一双眼睛使读者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容易的事。作者明智地采用了对比手法,善意与嫌恶的目光对比,凸显了心灵美胜于外在美、爱心最美的主题。本文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①重点不够突出,好心人“爱怜的目光”没有得到充分表现就草草收尾,而开头部分对事件起因交代得过于琐细,详略不当;②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路人的嫌弃、躲避还不足以置“我”于崩溃的边缘,因而后文的“感动”就少了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③作者选择孩子的叙述视角,但是在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方面有所欠缺,比如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怀时“我”的复杂心情,文章就表达得不具体,没有层次感;④结尾点题草率,仅仅重复标题中的“感动”二字不免显得干瘪苍白;⑤语言不够简洁,比如第一段,保留“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双眼睛”一句即可。

【跳级升格】

那目光令我感动

邱维鑫

“讨厌的树枝!”我嘟囔着丢掉折断的树枝。“这是什么鬼地方!”我低头看看身上被树枝划破的衣服,上面还有刚刚跌倒在泥地里留下的痕迹。

在第二个岔路口,我拦下了第一个经过我身边的人,可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边走边不耐烦地说了句:“晦气!”愣了一会,我又拦下几个人,反应和先前那个人一样,为什么他们像躲瘟疫似的躲着我?为什么那位穿着打扮很亮丽的女士在我靠近时眼中带着一丝惊恐?我很奇怪:她穿着高跟鞋怎么还跑得像兔子一样?还捂着口鼻干什么?

买书的钱都被我买了零食,如果他们都不理我,该怎么回家?我用力踢着地上的石子。那石子正好落在一个男人的脚边,男人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脸上挂着一丝微笑。他递给我一个包子:“吃吧,你看起来很饿。”我摸了摸瘪瘪的肚子,舔了舔干干的嘴唇,忍不住伸出手去,把父母“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的嘱咐抛在脑后。却见他手一翻转,那包子滚落在地,沾满了尘土。我怔怔地看着包子,又怔怔地看着他。他仍然面带微笑,那笑容中带着的愉悦和得意顿时激怒了我,我冲上去一拳打在他肚子上。九岁的我显然不是他的对手,很快我便被打倒在地。他站起身,理了理衣服,又踢了我一脚才扬长而去。

痛!真的很痛!

这时,我眼前出现了一双黑色皮鞋。一位中年妇女在我面前蹲下,她衣着朴素,额头有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目光中带着关切,不同于那施舍般的怜悯,而是像母亲那样的温柔与疼惜。那目光如春风拂面般轻柔,却轻易熄灭了我心头委屈与愤怒的火焰。没有了怒火的支撑,我顿时手足无措,只是呆呆地望着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她微笑着将我扶起,摸摸我的头,然后从口袋中掏出手帕细细地擦拭我脸上的灰尘,轻轻地拍打着身上的尘垢。

“孩子,你还好吗?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她的嗓音粗哑却透着十足的暖意。一上午的无助、委屈、愤怒顿时如开闸的洪水倾泻而下,“哇”的一声我大哭了起来,然后哽哽咽咽地向她讲述我是如何搭错车,如何迷路,如何变成这般狼狈样的。她一直安静地听我讲着,温柔地注视着我,目光温和,没有嘲讽和不耐烦。

待我平静下来,擦干了眼泪,她买来吃的给我,还为我叫了一辆计程车,嘱咐司机把我安全送到目的地。等我猛然意识到没有问她的名字时,回过头,她还在路边目送我离开,只不过已变成模糊的一点。我看不清她的眼,但我确信那眼里盛放的是浓浓的关爱,那样的眼光让我相信: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跳级要点】

1. 突出中心。围绕主题重新组织材料,删减开头交代事由的“枝叶”,并且放到文末作为补叙,开头即带领读者走进“我”的困境,波澜陡生,使结构更为紧凑,从而避免了顺叙时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

2. 加剧矛盾冲突。改文第三段加了一个人物,却并不显得突兀。从详略安排看,本段较上文是详写,与后文相比则显简略,比较合理。

3. 笔力集中,加大对重点人物的描写力度,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另外,改文生动地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委屈愤怒、故作坚强到尽情释放真实可感,侧面展示了那目光的感染力。

4. 结尾点题,并适当升华,更有力度。从一次困境的解除到对这复杂社会的切身感受,有所提升,能给人以启发。

【应考攻略】

记叙文写作贵在写出事件的波澜,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突出文体特征。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尽量写出事件的曲折跌宕,合理控制叙述节奏,无关紧要的内容一笔带过,重要的细节不妨精工细绘。

二要整体考虑,结构合理。不可想一段写一段,写到哪算哪,缺乏条理性。在安排结构时尽量考虑到行文的过渡、铺垫与照应、首尾呼应以及点题等环节。

三是注意以形传神,寓神于形。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上一篇:第51个梦想海鸥 下一篇:一起220kV母联断路器二次回路缺陷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