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玉米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18 07:20:13

户县玉米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在2010年取得较大进展,但在应用及今后推广过程中仍有诸多困难需要应对。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45-1

1 背景情况

户县属西安市郊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46%,现有耕地面积55万亩。小麦年种植面积46.5万亩,玉米年种植面积45.3万亩,总人口56.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

户县属暖温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无霜期年均216天,光、热、水资源丰富,光照年均1983.4小时,年平均气温13.5°,年总降水量627.6mm,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比较理想的地区。

户县田园成方,交通便捷,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既是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农机强县,文化底蕴深厚,接受新事物能力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45元,经济基础较好。

不利的气候条件有旱、涝、暴雨、连阴雨等,主要影响玉米生产的是秋季连阴雨和暴雨。

2009年底户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5.1935万KW,拖拉机4582台,其中大中型2231台,2009年户县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93%、97.4%,玉米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33%、34.88%,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播基本实现机械化。

2 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

2.1 推广现状

截止目前,我县玉米收获机拥有量342台,自走式70台,其中:专用玉米收获机4台,小麦、玉米收获两用机66台;背负式272台,其中:2行机264台,3行机8台。拥有玉丰、国丰、大丰、福田、龙工、铁牛等众多品牌。

2.2 机具购置补贴情况

2006年至2009年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完成135.53万元,补贴84台,其中,自走式1台,背负式83台。

2010年,完成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资金548.2万元,补贴241台。其中,小麦、玉米收获两用机59台,补贴资金236万元;背负式182台,补贴资金312.2万元。

2.3 推广及作业情况

2007年我县玉米收获机拥有量23台,新增10台,完成作业面积6405亩;2008年拥有量101台,新增78台,完成作业面积4.6万亩,作业面积较上年增幅617%;2009年拥有量342台,新增241台,完成作业面积15.8万亩(含外来收获机作业面积),作业面积较上年增幅243%;2010年则增加更多,使得机械化水平更高。

3 机具使用情况

今秋调查机具106台,其中两用机32台,背负式74台,调查方式:电话询问、现场跟踪,调查内容包括机手情况、机具基本情况、作业情况、企业服务情况及机具故障情况等。

3.1 机手情况

在被调查的106名机手中,40周岁以上45人,40周岁及以下61人,年龄最大60岁,年龄最小22岁,高中文化程度49人,初中文化程度57人,从事农机操作最长28年,最短1年,平均13年。

3.2 机具基本情况

被调查106台机具中,两用机:福田4YZ-3A型14台,龙工4YZ-3型14台,洛阳中收4YZ-3型1台,天津铁牛4YZ-3型3台;背负式:玉丰4YW-2型64台,玉丰4YW-3型2台,国丰4YW-2型5台,大丰4YW-2型3台。

3.3 作业情况

3.3.1 小麦、玉米收获两用机作业情况 作业天数最长20天,最短4天,平均7天;作业效率最高5亩/小时,最低2亩/小时,平均4亩/小时;作业量最高400亩,最低60亩,平均200亩;作业收费最高70元/亩,最低60元/亩,平均65元/亩;纯收入最高15000元,最低2600元,平均8000元。

3.3.2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作业情况 作业天数最长8天,最短4天,平均7天,作业效率最高5亩/小时,最低2亩/小时,平均4.5亩/小时,作业量最高500亩,最低100亩,平均450亩;作业收费最高65元/亩,最低60元/亩,平均63元/亩;纯收入最高20400元,最低4550元,平均9100元。

3.3.3 企业服务及故障情况 根据被调查机手反映,背负式机生产企业的三包服务、服务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机手对两用机生产企业的三包服务、服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反映一般。

背负式机主要故障有:①果穗输送不畅、壅堵,造成传动链卡死、断裂。②液压系统故障。液压操作手柄操作位置不正确,造成爆管。③拖拉机动力输出传动链易出现卡死、断链现象。

福田4YZ-3A两用机主要故障有:①摘穗机构链条易断,②一、二级输送易掉棒,③还田机刀片磨损较快。

龙工4YZ-3型主要故障有:①一、二级输送易掉棒,②前置粉碎机粉碎幅度小,位置高,不能满足粉碎要求。③前左大轮压倒一行玉米秆,后置还田机不能将其还田。④粮仓搅龙设计不合理,将玉米棒搅成两段。

天津铁牛4YZ-3,洛阳中收4YZ-3,主要故障是粮仓均匀器工作不到位,使粮仓容积不能得到很好利用。

4 存在问题及对策

4.1 倒伏问题

2010年9月下旬,户县连日降雨,又遇大风,大部分地区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造成收获期间机收损失率提高,生产率下降,作业量下降,初步估计作业量下降50%左右。如何减缓这种自然灾害对玉米机收作业的影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1 改进现有机具的扶禾机构,解决倒伏植株果穗的收获问题

4.1.2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从品种、施肥、浇水等环节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抗倒伏能力

4.2 机具存在主要问题

部分机具存在设计缺陷。如:今年机户反映最强烈是龙工4YZ-3型两用机存在一行秸杆不能还田的问题。由于前左大轮压倒一行玉米秆,后置还田机不能将其还田。建议厂方改变原有结构,将还田机前置。

4.3 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问题

从今年的调查情况看,一些机械故障原因,是由于维护、操作不当造成的,如前进速度不当造成摘穗辊堵塞;液压操作手柄不到位造成爆管等问题。建议加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严格的理论、实操考试,使上岗持证率达到100%。

4.4 机具的选型问题

上《目录》的玉米收获机品种众多,群众认为上《目录》的机型就是可以随意购买,加之从众心态,极易造成损失集中,损失过大,矛盾激化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1)教育群众要购置在本地成功推广的品牌机,如我县近几年反映口碑较好的山东玉丰背负式2、3行机,福田自走式两用机等,都为用户带来了可观收益。(2)农机推广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本地区适宜机型推荐给农户,避免农户购置的盲目性。

作者简介:李育林(1964-),陕西户县人,西安市户县农机管理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

上一篇:吉林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 下一篇: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