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激越 波澜壮阔

时间:2022-06-18 06:12:39

交响合唱《草原颂》评说

“中国・内蒙古第三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首演的大型交响合唱《草原颂》音乐会,已73岁高龄的作曲家兼指挥家永儒布亲自执棒内蒙古广播电视合唱团、内蒙古歌舞剧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与来自首都的中国交响乐团、亚洲爱乐交响乐团的部分乐手和自治区首府的内蒙古交响乐团,共200余名音乐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共同演绎内蒙古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交响大合唱。该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具有民族传统与现代技法交融的高度艺术性,浓郁而丰富的鲜明民族特色。是蒙古族当代音乐的一部力作。

词曲珠联璧合的高度艺术性

作曲家除着意表现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之外,更注意诗人总体思绪情感的准确把握并予以创造性发挥。如第一曲混声合唱《走进草原》,不仅有对草原苍茫雄伟的咏诵,还有深爱的挚诚与陶醉,令人赞叹;第二曲男声领唱与无伴奏合唱《天堂草原》既有“天人合一”之美,又有悠然惬意之情,令人神往;第三曲混声合唱《蒙古高原》着意表现草原的雄浑壮美,却自然流淌出情不自禁的豪迈;第四曲女中音领唱与混声合唱《草原母亲》既宽厚博大,又深情柔美,令人回味;第五曲混声合唱《草原的风》的欢快疾迅显露勃勃生机,催人奋进;第六曲男声合唱《父亲的草原》的稳健深沉中蕴藏着刚毅坚强,令人自信;第七曲混声合唱《草原的舞》既热情欢快又粗犷豪放,令人鼓舞;如果说在第八曲女声合唱《草原之夜》中,作曲家主要根据诗情着意于幽静、安谧、恬美意境的描绘,从而达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效果;而在第九曲女声领唱与混声合唱《草原的明天》中,则是作曲家浓墨重彩地抒发了对草原腾飞的热切渴望和对草原人民英姿勃发的由衷赞颂,音乐辉煌壮丽、宏伟激越,从而达到了全曲的高潮。

声乐与乐队浑然一体水融

我国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的多声部的大型合唱,由于多方面原因所限,带有更多的群众性合唱特征,即乐队只起着跟随旋律、烘托气氛的伴奏作用。而《草原颂》突出了交响性创作思维,乐队直接参与合唱音乐的形象塑造、意境描绘、情感抒发,发挥了深化主题、升华诗情画意的功能。

全作贯穿交响音乐的主导音乐主题和动机手法。开篇混声合唱《走进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凸现出这一宽广舒展、开放性很强的主题旋律。各乐章依据不同的诗情画意,运用变奏旋律、变换节拍节奏和速度力度、以及丰富的配器色彩等音乐手法,予以变化、延伸和发展。层层展现在听众面前。此外,很有色彩的装饰音和颤音“舞蹈”动机,轻盈活泼、俏皮风趣而富有动力。

整部作品,器乐与声乐共同抒感或乐队单独描绘意境的手法俯拾皆是。仅一个乐句的“草原”动机,开篇连续咏唱12次之多,除了各声种与声部组合的不断变换和力度层次变化之外,更多是借助于交响乐队配器色彩的丰富变化,将诗人、作曲家对草原的炽热咏叹抒发得淋漓尽致;第二曲《草原天堂》在简短“草原”主题的变奏引子后,26小节的A段全部由乐队演奏,大提琴率先奏出如歌的“天堂”第一主题,继而在弦乐轻柔的背景上,先后调用了长笛、英国管、大管、双簧管、圆号等“田园”性乐器和竖琴这一“仙境”般乐器,反复或变化演奏这一由“草原”动机衍生出的“天堂”主题,如诗如画地描绘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B段合唱轻声进入,经过简短的A段不完全再现,乐队再次奏出轻柔的“草原”主题尾奏,与引子前后呼应,如一幅镶着金框的草原风景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听众面前;《父亲的草原》序奏中,作曲家首先用铃鼓节奏、大管顿音、贝司拨弦等演奏技法构成简洁的“马步”动机,相继引入圆号、木管旋律,几笔就勾勒出在广袤的草原上,一队骑在马背上的牧民由远而近、缓步徐行、引吭抒怀的生动意象。而在歌声中,“马步”动机一直作为背景贯穿全曲……

丰富的风格色彩和民族性

在《草原颂》中,永儒布以娴熟而高超的表现手法,将巴尔虎、布里亚特、科尔沁、察哈尔、鄂尔多斯、乌拉特、阿拉善等色彩迥异的音乐风格,以及乌日汀哆(长调民歌)与包古尼哆(短调民歌)、叙事民歌与抒情民谣、英雄史诗风格的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与有着“博”(即“萨满”)艺术遗痕的民间舞蹈音乐等不同体裁形式的素材,加以有机地调配变化,发展融合,既向听众展现了绚丽多姿的地域色彩,又使整部合唱有着统一的蒙古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达到了多元风格色彩的丰富与和谐。反映出作曲家始终坚实扎根于民间音乐的丰沃土壤之中,深谙民族音乐传统和民族审美情趣,不断地挖掘民族音乐语言内涵和特征加以科学提炼,并与西方现代技法巧妙地融为一炉,从而确保了这一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具有丰富的地域色彩又具有和谐统一的民族风格。

上一篇:质朴的双重生命:自由与真诚 下一篇:里程碑式作品:《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