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时代特色 创新青年管理模式

时间:2022-06-18 05:41:32

彰显时代特色 创新青年管理模式

【摘 要】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年工作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景象,不断加强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年一代的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把握好青年特点,转变过去陈旧的思维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现代青年新的管理模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青年管理由抽象到具体,由生硬到亲和,由说教到引领,由个体到群体的“四个转变”,拓展了青年组织的管理职能,深化了青年管理的工作内涵。

【关键词】特色;青年管理;模式

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伦西斯・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也就是说,做好对人的协调、服务与领导是现代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内容。而在对人的管理中,对青年的管理显得尤为突出。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加强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年一代的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年一代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实事求是地说,当代青年思想敏锐、富于创造、积极进取、充满激情,是自尊、自信、自强的一代。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他们的个性中也有目空一切、沉于幻想、好高骛远、心理承受力差等特点。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握好青年特点,转变过去陈旧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符合青年特点、独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现代青年管理新模式。具体地说,要做到“四个转变”。

一、由抽象管理转变为具体管理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管理是指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或者说,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过去,我们对青年一代的教育与管理往往停留在抽象的、教条的理论上。比如,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纪律”,这些教育与管理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要怎样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纪律”?我们却没有给出更加明确、具体的答案。新的历史时代,我们应该把对青年的教育与管理更加具体化、现实化。比如,什么是“热爱祖国”,我们可以具化为,到国外旅游时,要注意个人言行,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着祖国的形象,用自己的良好修养为国争光就是“热爱祖国”;什么是“热爱人民”,我们可以具化为,在人民群众有困难和危险时,勇往直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这就是“热爱人民”;什么是“遵守纪律”,我们也可以具化为,年轻人要有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遵守作息时间;要有全局观念,凡是集体纪律要求的,都要不折不扣执行,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努力实践,这就是“遵守纪律”。

实践证明,只有由原来的抽象管理转变为现在的具体管理,才能使广大青年乐于接受,也才能使青年一代行有规范、做有目标,使我们的教育与管理真正达到“树人”的目的。

二、由生硬管理转变为亲和管理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理论、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对青年采取的经常性的管理方式。不许这、不许那的同时,疏远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拉开了两者的距离,其管理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面对情感丰富、渴望爱与理解的青年一代,我们要更多地把生硬管理转变为亲和管理。可以通过恳谈会、一帮一、手牵手、知心姐妹、爱心传递等交流活动,使青年在活动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实践证明,只有由原来的生硬管理转变为现在的亲和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管理者成为青年的知心朋友。

三、由说教管理转变为引领管理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青年一代的教育与管理,单凭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而且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只有抓好了“引领”这个环节,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很多团组织坚持经常地培养和树立“学习标兵”、“爱岗模范”、“专业能手”、“美德青年”等等,都是在管理中注重引领的具体举措。“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注重了车头,就带动了车身;注重了引领,就带动了周边、带动了全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只有由原来的说教管理转变为现在的引领管理,才能为青年树立榜样和楷模,才能使广大青年在正确方向的引领下健康成长。

四、由个体管理转变为群体管理

有效的管理既是对个体施加影响,更是对群体实施规范。

很多时候,我们对青年的管理往往局限在对每个人的管理上。其实,青年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更强的群体。与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个人的管理上,不如集中时间和精力用在群体管理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先进集体对其成员的同化、感染和带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实事也充分证明,整体规范了,就会促动个体的规范;整体提升了,就会带动个体的提升;整体前进了,就会推动每个人的进步与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由原来的个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群体管理,才能由集体带动个人、由全局辐射局部,更好地发挥群体作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拓展管理范围,从而搭建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能。

得青年者得天下。在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把握了青年,就是把握了希望、把握了未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年管理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2] 郑水泉,韩宇.实现中国梦:当代中国青年的庄严责任[N].光明日报,2014-02-07.

作者简介:李思宇(1992.10- ),女,辽宁铁岭人,现为吉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电子政务等。

上一篇:在职业高中音乐教育中引入摇滚乐的浅见 下一篇:探讨现代服装设计中CAD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