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形态 凸现品牌

时间:2022-06-18 04:53:22

优化形态 凸现品牌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成为世界贸易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新兴产业,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广阔,预计今后有5万亿元的发展空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一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9.6%,预计到2015年,增加值要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左右。面对新的形势和背景,闸北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何以更高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政策环境优化、产业链构建、创意园区主体培育等方面紧抓发展机遇,形成发展优势,推动其成为支柱产业,我们进行了调研与思考。

一、发展趋向

近年来,闸北文化创意产业普查成果表明:闸北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丰富、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文化资本的增值潜力巨大。在闸北经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共有2185家,从业人员28352人,全年营业收入233.7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区级税收为1.9亿元,占区级税收比重为5.63%。特别是近两年,闸北随着旧区改造力度的加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占区级财政收入比例为8.59%,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和特征:

1、体量规模快速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能级由低变高,产业规模由小变大,发展格局从分散到集聚。目前,超过区级千万元的文化创意产业有: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上海东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迪岸广告有限公司、上海驰众广告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新闻晚报经营有限公司,其中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为闸北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已成为闸北前10位税收大户之一。其中,区级税收超过百万元的企业有43家,实现区级税收1.4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区级税收的54.52%。2、结构形态不断优化。与闸北的整体发展布局相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多端别、多类型、多层面、多品种的发展态势。在市北高新科技园区、上大高科技园区等形成了涉及网络信息服务、数字游戏、媒体资讯策划等一批国内具有领先地位或具备比较优势、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门类,形成了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3、园区品牌逐步凸现。闸北是全市乃至全国较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地区,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作用下,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并出现了专业化、特色化、主题化、品牌化发展趋势。闸北四行仓库创意园区是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创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已在全区的南、中、北相继规划布局不同主题创意园区,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四行仓库创意园区、名仕街创意园区、合金工厂创意园区、上海交大新慧谷创意园区等。

二、发展机遇

闸北“十二五”规划将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为现代服务业的5个子产业之一。闸北的区域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决定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上海将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放在闸北,这对闸北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城区功能转型机遇。苏河湾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百年上海缩影,沿苏州河4.1公里的苏河湾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西方列强各大银行的金融仓库所在地、上海工商经济的发源地(上海工商总会遗址)、辛亥革命发起地之一(中国同盟会遗址)、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所在地之一(中共四大中央机关工作所在地之一)、上海军民浴血抗日的重要战场(四行仓库遗址)、上海文化历史名人的聚集地之一(著名画家吴昌硕故居遗址)。大力挖掘苏河湾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提升闸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和影响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十二五”期间,苏河湾建设已纳入上海发展的整体规划,这是闸北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也给闸北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带来契机。聚焦苏河湾建设是闸北继续推进双重转型的重要基础,同时,闸北经济持续的发展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苏河湾地区形成集聚和上海地标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2、现代服务试点机遇。闸北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区功能转型的深化,近年来经济增长出现了健康平稳的态势,现代服务业的GDP比重已超过了整个全区GDP比重的80%。特别是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在闸北历时五年,这为闸北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良机。目前,闸北已实现了从制造业工业城区向国际性中心城区的转变,在新一轮发展中,迫切需要在金融、贸易、航运之外拓展新的服务功能,保持城市功能组合更新的动态性,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环境服务等产业,以此作为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新动力。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共在全国37个城市进行,通过综合试点和与试点城区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可以吸取其精华,使闸北城市文化的根脉得到更好的滋养,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际城市的生产力要素,越来越体现融合与整合的趋势。3、目标环境牵引机遇。区委、区政府提出“南高中繁北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和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目标,极大地唤发了闸北人的文化创意、创新和创造热情。全区上下努力把闸北打造成具有海派文化品质、时尚文化内涵、开放文化元素、丰富文化样式、浓郁文化氛围、充满文化活力、凸显文化魅力的都市文化宜居城区。这为闸北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提供了强劲动力。特别是中央关于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从宏观上、整体上为闸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和上海“四个中心”及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设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内外部环境。

三、发展瓶颈

闸北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历史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环境的约束,当前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相关政策支撑。虽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列入闸北“十二五”发展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已是闸北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子产业之一,但是和中心城区相比,无论是出台的政策和投入的扶持资金都存在明显差距。目前,各中心城区都把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制定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但闸北相对来说,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仍显不足,使得一些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很难到闸北落户。2、缺乏对园区发展业态培育。近年来,闸北文化创意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核心文化创意企业少、新型业态文化创意企业少、科技型文化创意企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加之政府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使得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同程度上出现空壳化、同质化,缺乏主体化、特色化,有的甚至迁出本区,直接影响了闸北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和产值增量释放。此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与服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3、缺乏整体联动效应。相对而言,闸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还比较少。在现有闸北前10强文化创意企业中,前两位都不是核心文化创意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度包括对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认识还不够统一,没有把文化创意产业在双重转型中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加以重视,使得近年来闸北文化创意产业没能和其他传统二产、三产行业融为一体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导致闸北文化要素及创意成果产业化的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整体联动带动效应和产业链。

四、发展路径

闸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利用和扩大这种优势,顺势而为拓展和创新发展路径,对于闸北的创造型、超越型、人本型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顶层设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应着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总量规模、业态布局、内涵能级、指标考核、管理服务体系,变短期行为为长远规划,变急功近利为平稳推进,变低端循环为高端突破。应加快转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政策扶持。对国家和地方放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限制各项政策规定进行梳理,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对骨干文化创意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使其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其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企业集团。制定和完善中长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对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目标、资源保护及其有效利用等进行战略布局和设计。从法制规范的角度,理清产业型和公益型文化的界限,纠正旧体制下文化发展的制度缺陷。解决文化创意企业的市场定位、文化部门的产权归属、文化职能部门的隶属等根本问题。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文化创意、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同部署、同投入、同推动。制定《闸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南》,引导海内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落户闸北。3、科技驱动。文化创意产业投入产出效益高,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多是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的门类,比如数字化出版、音乐制品、网络游戏、新媒体等。区科委、商委等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研发与应用。应充分吸收和利用世博会展示运用的科技文化创新成果,特别是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密切相关的科技文化手段和样式,探索其生产推广的可能及路径。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应以提升技术吸收能力为目标,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转换。积极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闸北驻地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间的技术合作。鼓励本区域企业以技术模仿为突破口为技术创新作积累和准备。政府应多种方式扶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动,鼓励不同规模企业在技术研发活动中的密切合作。坚持科技驱动与智慧带动呼应,着力培养城市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把创新创造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主导力、主驱力、主动力,强化创新创造在创意文化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上的高端地位,提升文化创新创造的效能。4、资源整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闸北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与风向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资源作为一种更高级的战略资源,要围绕闸北“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功能定位,在区发改委、区规划局、区商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总体布局和规划,对其中由市政府授牌的四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跟踪指导,帮助其实现新的发展。在南部苏河湾地区入户的文化创意产业要体现高科技、高附加值,主要吸引海内外知名设计企业、主流媒体、研发企业和信息咨询企业。中部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协同市和区有关政府部门对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更为开放的思路、更为开放的环境、更为宽松的准入下,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引导进行“强强组合”和“腾笼换鸟”,使中部地区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和最有活力地区。在北部,要做好市北高新科技园区东扩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规划,使北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态势、亮点和示范带动效应。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建设文化园区经验,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在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格局下,不断拓展园区功能,培育园区主体,完善园区业态,增强园区文气,加强园区管理与服务,提升园区对整个文化产业的贡献率。5、市场配套。依托聚焦苏河湾建设的优势,着力发展创意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充分认识苏河湾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和对闸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充分抓住并利用这一先发优势,发挥苏河湾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机制和交易机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发挥扶持基金对区各类资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及担保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注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充实国有文化投资机构的实力,加大资金向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领域和新兴文化创意业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力度,优化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贷款担保功能。完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社会化融资机制,支持落户闸北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开展外向型的整合、并购和融资等。用好国家和上海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准入领域或参与国有文化单位转企及股份制改造。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确立发展优势。6、机制保障。目前,市工商局已推出支持闸北试点的14条措施,在文化创意产业与自主品牌发展方面给予著名商标的助推和创意企业的扶持。闸北应找准突破点,力争得到上海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充实和加强区文化创意领导小组力量,建立健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机制。一是文化创意品牌的培育开发机制,重视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会展和节庆的品牌开发,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质内涵,让更多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项目获得名牌产品称号。二是文化创意企业的扶大做强机制,探索建立闸北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定期闸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关信息。帮助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扩大经济规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出口能力等,使闸北有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进入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企业行列,并在总营业额、净利润等主要指标方面居于全市中上。“十二五”期间,闸北要有1至2家文化创意企业列入《国家文化部优秀出口文化创意企业、文化产品、服务项目目录》,获得国家推荐进入国际文化创意市场。三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培养和引进既懂经济又懂文化创意的复合型人才、经营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培训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实施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对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教育,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实训基地。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与实践相结合的产业,应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倍出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实力的倍增。

上一篇:侧观两会 第4期 下一篇:倪瓒书画中的“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