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沟通,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

时间:2022-06-18 03:58:56

巧妙沟通,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

摘要:一个良好的班级,需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教师与幼儿之间缺少沟通,就会造成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也同时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其实幼儿是很希望与教师进行沟通,在相互沟通的时候,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对他的在乎,让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一种被充分的接纳感,并且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喜欢、关心和在乎,从而得到一种愉快的安全感。

关键词:幼儿师生;沟通交流;方法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65-01

在相互沟通的时候,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对他的在乎,让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一种被充分的接纳感,并且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喜欢、关心和在乎,从而得到一种愉快的安全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和谐发展。

1.师生沟通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沟通"不够理想的情况,这是由于以下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幼儿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人沟通能力差。部分刚入学的幼儿口语表达不清,老师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内容。另一方面,有的是外地的孩子,语言沟通起来有一些困难。第二,教师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不能平等交流。其实教师能够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第三,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个幼儿去交流。在工作中,教师要有许多的这事那事情要做,在时间上比较忙,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全班的每一位幼儿交流心声。导致有的幼儿很少有机会可以和老师私下里谈心。

2.师生沟通的几个基本原则

2.1平等的原则。虽然小班的幼儿年龄很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也希望得到一个人格的平等关系,这个前提也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基础,也是幼儿喜不喜欢与教师沟通,和幼儿是否喜欢老师的关键。在成人与成人之间的沟通的,也是在方法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但是与幼儿沟通时,成人总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知识面窄,而且还不懂事,也因为教师的权威,而忽视了与幼儿共同是的一个平等原则,一直以说教的方式与幼儿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权威而不安或者说是害怕,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2.2尊重的原则。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则就对孩子大声呵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且缺乏自信心。沟通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并能够促进幼儿与教师交流的欲望,能够调动幼儿想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在很多时候我就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希望你能够全神贯注的看着他,你不关注到他的时候,他就会拉住我说:"老师你过来我和你说个小秘密!"但是其实他的小秘密不是什么秘密,"今天是我妈妈送我来的。"而又常常会让我们觉得他们很不听话,很皮。其实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我认为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要以积极地态度来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尊重感,由此产生心理的极大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2.3接纳的原则。关于接纳,往往存在着一些误解,有必要正误。接纳孩子不是态度暖昧,娇宠孩子。在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发生一些幼儿行为上的问题,不是马上对于这个行为进行判定和评价,而是用一种宽容的方式接纳,但是也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个行为的利弊。老师可以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去理解孩子,那么这样的沟通更加的能够让幼儿接纳,而不是畏惧老师的权威。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4适时的原则。是指教师要把握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沟通时要注意把握沟通的时间、地点、考虑幼儿所处的环境,以及幼儿的生理状况及情绪,通过这些,调整与幼儿沟通的内容,积极寻求主动与幼儿沟通的契机,只有把握了这些,才会使沟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幼儿在专心致志于某一件事,或很入迷地玩游戏时,我们最好不要打扰他,当他完成了或需要帮助时,我们再过去,抓住这样的时机与他沟通,我发现抓住时机的沟通使沟通的进程和内容更加有效果。

3.实践沟通的策略

3.1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给以肯定是师生间沟通的前题。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他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我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我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3.2教师良好的个性,是师生间沟通的保证。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的教师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幼儿有良好的影响。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幼儿。作为教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个性,保证与幼儿之间的和谐沟通。

参考文献

[1]《口语与交际》2013年第7、8期

[2]《演讲与口才》2013年第8、9期

上一篇:巧妙引导幼儿科学认读 下一篇:给天真无邪的你最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