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端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18 11:27:58

智能手机端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基于GOOGLE App inventor2开发工具并结合大学城空间云平台开发了金属加工实训教学APP,利用当下主流的移动互联网下的智能手机进行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探索实践。在满足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契合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特点,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移动教学 智能手机 App inventor2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85-01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当前,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我们现在正逐步进入到移动网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概念不断的改造这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1-2]。同样,我们的教育也由相对固定的PC互联教学模式过渡到了移动式教学模式,当前的学生成长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倾向于移动式学习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固定式学习。并且智能手机这种移动终端在学生中已经非常普及,这让移动教学成为可能并且也将成为一种更必然[3-4]。传统的大学城空间教学方式有着海量资源和持续更新的特点为移动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利用现有的移动信息开发技术对大学城空间资源进行整合的再利用并且开发出能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教学辅助APP软件,就能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实现教学方式的移动化和便捷化。并且可以更加符合新一代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学习需求。从而解决大学城空间与移动学习的衔接错位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更新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 基于GOOGLE App inventor2的移动互联大学城空间教学APP开发

针对当下安卓系统只能手机系统的普遍性,利用GOOGLE 开发工具APP INVENTOR2并结合大学城空间平台开发了针对金属加工课程的教学辅APP―― 金属加工实训助手(如图1所示),App inventor2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种全开源式安卓开发工具,现由麻省理工的开放实验室进行管理,其简单易学的开发模式和积木化的开发语言让普通开发者能更专注于自己的想法而非开羁绊于开发技巧。利用这个工具开发出来的教学辅助APP实现了PC到智能手机的转换,让智能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电脑成为学习的一大性能优越的工具,并架设了大学城空间到手机的移动桥梁,从而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实现了将大学城空间放进口袋里的目的。金属加工实训助手APP主要由安全知识模块、钳工模块、车工模块以及实训分组模块组成,并另外加入了课件游戏模块。在实训模块中包含加工图纸与加工方法指导、加工视频演示以及实训心得交流版块,主要后台资源位于大学城空间平台之上。只要在有WIFI的地方,学生就很容易的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学习资源,在实训前可以进行预习,实训中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获取个性化指导并在实训后及时进行反馈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移动化实训教学。

2 智能手机端教学应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90%以上,这为在金属加工的实训教学中引入智能手机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前期准备。智能手机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1)教学理念创新,融合当前最新的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新理念,切合时展方向。(2)教学手段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智能手机对大学城空间平台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利用,创造性的使用移动互联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革新。(3)教学互动创新,从大学城空间的PC端互动过度到移动即时互动模式,实现教与学进一步的深度良性互动。教学方式的革新,适应了教学的发展主流方向,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3 结论及展望

研究结论:(1)移动互联时代是时代的潮流,移动学习是未来的教学的发展主流方向,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技术对大学城空间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实现PC大学城空间教学向移动大学城空间教学转变。(2)针对学习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主流移动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展望:在可以预见到未来,移动互联网将逐步取代PC网络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对移动互联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会逐步的深入,移动教学将会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移动教学将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Dr.NurselSelverRUZGAR.Distance Education inTurkey[J].TheTurkish Online Joum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4.

[3] 吴安艳,熊才平.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l(3):60-65.

[4] 李云飞,王敏娟,王加俊.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1):152-158.

上一篇: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探讨 下一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