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文化与当代中职生的品德教育

时间:2022-06-18 10:44:57

军垦文化与当代中职生的品德教育

【摘 要】依据学校所特有的历史、时代特色,深入发掘特色文化资源,突出军垦文化对当代中职生的德育意义的实践性研究,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循环式教育,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农村职高生顺利向社会所需要的现代职业人转变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培养新路。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园文化 军垦文化 中职生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180-01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吹响了文化发展的进军号。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中职生活的全过程,体现在职业中学生活的各个侧面。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全民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中职的校园文化具有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它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鲜明的地域、时代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环境孕育不同特色的文化。提炼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的积极因素,在当代中职生中继承和发扬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针对农村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以上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了农村中职特色文化。我们深入挖掘了体现东辛农场拓荒者精神和传统特色的军垦文化,在当代中职生中学习、弘扬这种文化,发掘这种文化对当代中职生品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东辛农场原属江苏建设兵团,前辈多为淮海战役后转业战士。60年前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官兵,历尽千辛万苦与殊死搏斗,迎来解放的胜利。然而他们没有陶醉于胜利的花环之中,没有沉迷于功勋的享乐之中,百万年轻的官兵毅然担当起建设沿海、沿江、沿边的任务,他们铸剑为犁,后来成为开荒创业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军人的刚毅坚强,军队的团结一致,兵团战士的顽强斗志,都是我们兵团儿女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我们提炼和弘扬军垦精神,并与中职生的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提升学生未来创业的战斗力。

全国解放后,党中央一声令下,百万解放大军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毅然决然地担当起建设沿海、沿江、沿边的任务。在东辛农场的首批兵团战士中就有八路军的老团长,有灌云县的老县长,也有从美国回来参军的旅美博士……他们坚决果断地开赴茫茫碱滩。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战士们住茅棚、睡土炕、喝咸水、煮麦粒、钻草地、打泥腿、人拉肩扛,填海造田,改良土壤,艰苦奋斗地建成了苏北第一个国有机械化农场。

我们重温军垦官兵这段光荣历史,提炼出服从大局、无私奉献、团结乐观、顽强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军垦精神。令人敬仰的“军垦精神”,它从戈壁沙漠走来,从无垠盐碱地走来,从高山雪域走来。时代又赋予它新的意义,作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种精神也正是这个改革创新时代所必备的。我们组织学生收看军垦体裁的电视剧《戈壁母亲》及以东辛农场为背景的电视剧《海滩上没有神话》,组织学生围绕“军垦精神在当代”进行讨论,并编写感想集。军垦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

三、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立足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丰富农村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农家子弟向现代职业人的转变。

通过军垦文化的宣传,艰苦奋斗的军垦精神坚定了中职生立业、创业、干事业的决心。认知、观念、目标的确立,是形成“知”的过程。我们的研究促进了学生正确、良好认知的形成。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教育效果的“三维目标”: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深化认识,促进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智商的推进器,是实践的加油站。人不能没有精神,事业成功需要激情,人生价值的实现更需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研究注重文化的情感魅力。前辈们的激情、豪情教会了学生们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当代中职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也有较为丰富的道德情感,然而往往缺乏意志力。所谓“知道做不到”、“三分钟热度”。坚决果断、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当代中职生立足社会所必须增强的。军垦文化研究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起到了典型而集中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导行原则。整个研究是为了促进学生行为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军垦战士“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建成大型国有机械化农场的事迹,对中职生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力。军人的团结统一、刚毅坚强,激发了中职生卓越的战斗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了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等合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2

4 夏卫星、谢建斌、张长元.论现代职业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5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部网,2004.10.25

6 沈小波.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中国教育论文资源中心

7 沈惠忠.浅议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吴江松陵成教中心网

8 王秀永.浅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

9 曹小平、龙旭.关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12)

上一篇:82岁韩国游 下一篇: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