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江苏沿江开发的成功典范

时间:2022-06-18 09:28:23

如皋:江苏沿江开发的成功典范

如皋,地处长江北岸,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区。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长期以来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人均GDP只有全国的70%,江苏的40%,南通的50%,被称为南通市所辖六县(市)中的“小六子”。自2003年以来,该市认真实施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战略,以沿江大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一年大变,三年突变,五年巨变“的奋斗目标,成为江苏沿江开发15个县(市)中的后起之秀。

如皋沿江开发五年巨变吸引了社会各界目光,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江苏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如皋经验不仅是江苏沿江开发的又一成功例证,而且对国内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经验。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撰文指出:“这种经验是从实践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是真实、可靠的,也是可操作的、可借鉴的,它是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着的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闪光的构成部分。”

以科学规划引领,发挥后发优势

一年前,记者在如皋港区采访,被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深深感动。一年后,这里又将是怎样的景象?

汽车从如皋市中心如城镇出发前往如皋港区,天公不作美,恰逢秋雨绵绵,车窗外一片白茫茫,似烟如云,远处高耸的塔吊、近处的绿化带、新建的住宅楼依稀可见,该市宣传部的领导告诉记者,要是天好,从市中心乘车到港区不过半个小时。

沧海桑田。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寂静的芦苇荡,如今,一座初具雏形、面貌日新月异、充满勃勃生机的港城已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港区管委会大楼里,记者碰到来自近邻靖江市委、市政府以及开发区的领导一行前来取经。

站在巨大的沙盘模型前,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金城热情介绍大开发的情况,客人们不时发出一声声由衷的赞叹。

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的加快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在江苏省沿江15个县(市)中,如皋市第一个科学编制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成果。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提出:如皋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跳出如皋谋划沿江,跳出沿江统筹大开发,立足科学发展,把沿江开发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起跳板和主要突破口。

如皋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体现了高起点、科学性,并跟随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这一总体规划要求沿江开发和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规划中,如皋打破沿江一些城市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雷同和产业结构同质化的倾向,在学习苏南成功经验的同时,又避免苏南发展走过的弯路,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和不可再生的江滩资源优势,把高附加值的船舶产业、海洋工程和现代物流业作为龙头型基地型产业加快推进。2005年,他们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修编总体规划,把沿江开发范围从原来的8平方公里调整为64.8平方公里,并优化配置产业;2006年,该市又以沿江开发为核心,把整个如皋纳入沿江项目的承载范围,实施沿江开发与内陆腹地共同开发,形成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发展新格局。

如皋人不断放大经济增长极效应,在科学发展中显示了自己的创造力。五年来,沿江大开发实现了惊人一跳。一份材料告诉我们:2007年沿江地区实现生产总值、全部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在全市占比分别为45.1%、38.5%和42,7%。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值高2180元。这四项指标分别是开发初期2003年的7.6倍、9.1倍和2.3倍。其中在不到全市1/20土地的如皋港区,外商直接投资占到全市的9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到全市的60%以上,重大项目占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到70%以上,远远高于全省沿江集聚度。

如果说沿江开发是如皋人用自己的智慧走出的一着妙棋,那么,现在这着妙棋已盘活了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整盘棋。沿江大开发带来的新优势,营造了全市发展的新空间,催生了全市的大开放,仅承接上海转移过来的工业项目就有100多亿元,一批重点项目成为如皋的新亮点,彻底打破了如皋工业经济长期徘徊的被动局面,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五年来,如皋地区生产总值每年增幅20.7%,财政收入年均增幅35.2%,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18.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16.9%。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仅次于昆山,位列江苏第二。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在国家统计局百强县(市)市评比中,如皋的位置前移了118位,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县(市)之一。

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指出:“如皋从一起步很快找到了一个健康、完善、科学的发展之路,后发优势对如皋是非常好的经验。”

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

经济学家认为,投入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经济结构最有效的措施,是扩张经济总量、积蓄发展后劲的最根本途径。

如皋的沿江大开发正是遵循这一理念。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带动了大的产业集群。五年来,如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在沿江地区共投资近百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筑巢引凤。2005年10月,总投资100亿元的熔盛重工在如皋港区的项目才开始启动。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首只船舶的顺利交付。它在如皋港区已接单99条船,其中有42万吨的矿砂船。目前在建的船舶有23条,今年将交付12条,年产值将超过110亿元。中国船舶协会会长张广钦指出:“这样的成绩的取得,在民营企业当中是首屈一指的,在中国船舶行业的骨干企业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如皋走在了全国许多想发展船舶工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县市前面。”

在临江产业园里,船舶制造业除了有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高盛财团参股的熔盛重工外,还有投资50亿元的海工平台项目和投资45亿元的低速柴油机项目,正是这些大项目的落户,拉长了如皋港区的船舶修造及机电配套产业链,目前已有16家相关企业进驻,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基地,预计今年船舶制造业的产值将达到160亿元。

走进熔盛重工,出现在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大。这里高耸着中国最大的900吨龙门吊。在舾装码头旁,屹立着两条7.5万吨的货船,工人们正在为它们精心打扮,油漆和安装设备。据介绍,这是今年熔盛重工交付的第4、第5条7.5万吨级货船。在它们的旁边,一条身躯更为庞大的15.6万吨的“苏伊士”邮轮,正在等待出坞驶入舾装码头。

如皋港区管委会党政办副主任丁建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熔盛重工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那里签下了全球造船第一订单,12条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矿砂船。为此,在港区将建造宽480米、 长460米的4号船坞,还将在那里耸立起全球最大的1600吨龙门吊。”

记者了解到,投资近300亿元的沙钢物流加工项目以及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也都进展顺利。如今,沿江开发已形成以一个千亿元产业为龙头、一个500亿元企业为支撑、3-5个百亿元企业为依托、一批数十亿元企业为基础的规模企业群,产业聚集效应彰显,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如皋沿江开发的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迅速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层次的重要途径,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以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带动相关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化水平的有效方法。

打造集约开发、绿色开发的样板区

汽车行驶在离长江不远处的新筑江堤上,雨天道路泥泞,不得不放慢车速。

如皋有着长达48公里的长江岸线,大开发后港口建设迅速,已建成2座15万吨级码头、10座5万吨级码头,在建的5万吨级码头有10座、千吨级的内港池码头24座,已形成6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十一五”期间将建成万吨级码头36座,港口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如皋港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但如皋人清醒地认识到,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要去创造资源,增强资源的后续能力。他们在这方面又探索出很多宝贵经验,在充分利用现有岸线资源的同时,再造黄金岸线。记者看到,他们利用江边芦苇摊,已建起了一个长2千米、宽400米的内港池。这新筑的江堤便是内港池围截长江的临时江堤。实施内港池工程后,已新增人造岸线10多公里,延伸了腹地利用的深度,使岸线的利用达到了高水平、高效益。在内港池周边,醒目的项目牌告诉记者,日本森松重工船务配套、海通海洋工程、瑞泰船务修造等几个项目已先后抢滩落户。

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如皋吸取苏南的经验,强势推进“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节约土地4000亩,复垦土地2780亩。同时关闭了463座小土窑、立体窑,依法回收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围堤造田1万多亩,在沿江地区共腾出土地2万多亩,基本上实现了土地的占补平衡。

如皋在沿江开发中还吸取苏南发展中的教训,坚持环保优先,争创绿色开发的样板区。他们严把沿江产业引进关,实行环保安全一票否决制,沿江地区已通过ISO14001论证,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低产出项目进入园区。同时,在沿江地区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气供热和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投资1.5亿元日处理10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和总投资4.5亿元日处理1500吨的安装脱硫装置的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还建设防护林带和规划建设湿地公园,促进节能减排。

面对沿江开发五年巨变的良好态势,如皋市领导时刻保持着自强不息、追赶跨越的精神状态。今年7月,《县域经济报》和如皋市委、市政府,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发改委先后在北京和南京分别举办专题研讨会和高层论坛,专题研讨如皋沿江开发实现五年巨变的独特现象。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分析总结如皋发展的经验模式,并对如皋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问策高端,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智慧支持,表现了如皋市领导的宽怀和远见卓识,如皋决心在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实践中,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全面腾飞。

上一篇:宜兴:建设生态文明 提升城市品位 下一篇:吴江旅游:借力世博“家门口”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