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邻右舍等

时间:2022-06-18 08:38:35

本人上周六刚刚搬进自己新买的家――某栋高二十八层的“高层家园”。周日早上起床后我心里琢磨,要将邻居的关系处理好才是。但是整层楼的门都关得严严实实的,昨天我搬家发出那么大的响声,都没人露个脸出来看一下。从哪儿开始才好呢……有了,不是可以从连网线开始吗?以前租房时我住在老式的多层小区,楼上楼下或者左邻右舍都是共享网络资源,不仅可以省钱,更可以增进邻里感情。

考虑到大家周日早上睡懒觉,我十一点才开始行动。首先敲左边邻居的门,半天,门里有脚步声,一个年轻男人大声问道:“谁?”我感觉到他伏在猫眼儿上看我。我也大声答:“新来的邻居。”里面沉默了一会儿:“什么事?”我很惊讶,怎么不开门呢?我将来意说明,想着他会开门了,结果他却隔着厚厚的木门大声说道:“对不起,我这房子是租的,没装宽带。”我满心不是味儿,但还是大声道:“噢,那就没什么事了。”直到我走开,那扇门也不曾打开过。

我又走到右面的人家去敲门。一个女声从门里传出:“谁?”我知道她肯定在猫眼儿上看着,我指了指自己的家门说:“我是你对面的邻居,想问问你家有没有装宽带。”半晌,寂然无声。我耐心地等在那里,可是半天也没有任何声音。

我正尴尬地站在走廊里,却看见两个保安从电梯里走出,直朝我而来:“你住哪里?”我指了指自己的家。保安愠怒地问:“为什么骚扰别人?”骚扰?我莫名其妙。那女子见保安来了,才将门打开一条缝。保安指了指她:“这位小姐刚才说门外有身份可疑的人敲门,刚刚是你在敲门吧?”我点点头,脸色难看起来,我真没想到在这大厦里,敲敲邻居的门就是骚扰。保安因为我是大厦的住户,声音温和起来,告诉我:“以后你要有事找邻居,就下楼用对讲机跟他们讲吧。”

我怔怔地站在那里:明明是邻居,却要下二十层楼,用对讲机跟他们讲话。这个世道,真让人不明白……

题图/佚 名

语言是创作的基本功

琉璃茄子

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宅,满腔热情地拜访邻居,却被连浇两盆冷水,还险些惹上麻烦。这样的“世道”,让作者产生了怀疑;本是远亲不如近邻,可有事还要下二十层楼,到一楼用对讲机讲话――这是对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摹,不失夸张,荒诞之中有真实,人欺人、人吓人、人防人,人与人不再是一只方舟上的同伴,而是被定丈的利益侵略者、情感的背叛者、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者,左邻右舍也变成了某些人心中的腹背受敌。本文正是从“我”搬入新居欲与邻人修好的经历写起,字数不多,没有浓墨重彩的情节渲染,平铺直叙、顺理成章,结尾廖廖几语,给读者留下了较多思索空间。这样看,作品在情节的处理上,还是较为成功的。

不得不指出的是,文中有多处用语应斟酌。开篇第一句:“本人上周刚刚搬进自己新买的家”,“家”字意义广泛,包容性很强,而这里用来指做房舍,不当,用“新买的房子”足矣。

第三自然段中,“我”在问话之后,“半晌,寂然无声:我耐心地等在那里,可是半天也没有任何声音”一句,“半晌,寂然无声”即“半天也没有任何声音”之意,前后一样的语义,重复没有必要,反使叙述冗繁:

第四自然段,“保安愠怒地问……”,“愠怒”是书面语,愤怒之义;被骚扰的对象愤怒合情合理,但维护治安的保安在问话之后“愠怒”起来,就显得有些突兀了。何况,本文采用一种朴素的叙事方式贯以始终,突然在此处用一书面语,与文章整体风格并不协调。

好的创意、精致的构思、独特的选题,均应以用词的精确为基础:在得当而不在华丽,在准确而不在刻意。文章不论长短,语言的使用是基本功。

上一篇:让你的爱带上“血性” 下一篇:谁掠夺了我们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