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疑难词考释

时间:2022-06-18 07:45:08

【摘 要】《喻世明言》是由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短篇白话小说集。语言以白话为主,辞句多俚俗。其中有不少疑难词,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些词《汉语大词典》中未收录,或者未具其义,所收之义不符合句意。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异文比较等方法,现对其疑难费解之词试作考释。

【关键词】《喻世明言》;疑难词;考释

《喻世明言》是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由明冯梦龙纂辑。它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三言”中的第一种。《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共有作品40篇,为宋元明话本小说。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前两种作品也都经过冯梦龙的加工、修改。《喻世明言》的语言以白话为主,通俗易懂,辞句多俚俗。

但笔者在阅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喻世明言》时,发现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未收录此词,或者未收录该义项,所收之义不符合句意。于是笔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释。

一、《喻世明言》中《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的词

[丑咤]

1.男大须婚,女大须嫁;不婚不嫁,弄出丑咤。(卷四)

按:丑咤,同“丑姹”。本指丑恶,这里指丑事。“丑”是“”的今字,《说文解字》(下称《说文》)一八九上“鬼”部:“,可恶也。”指丑恶的意思。“咤”,《康熙字典》:“陟嫁切,音。”“咤”,知母鱼部;“”,知母铎韵。“咤”和“”是一声之转。“姹”是“”的异体字。《汉语大词典》:“丑姹,丑陋怪异。明无名氏第三折:‘真乃是蠢鲁之物,丑姹之形。’周贻白注:‘丑姹,丑怪。’”“丑咤”与“丑姹”同音替代。《大词典》中并未收录此词。

[偏祜]

1.吾儿速与昭雪,不可偏祜,使他怨望。(卷十八)

按:偏祜,偏私袒佑。“祜”应为“佑”。“南阳宛人朱佑。”李贤曰:“东观记‘佑’作‘福’,避安帝讳。”《后汉书集解》曰:“刘曰:‘案注引东观记安帝讳,则此人当名祜,前后皆误矣。’王先谦曰:考异云范书、袁纪祜皆作佑,东观记皆作福,避安帝讳。《说文》祜字无解,云上讳。然则祜名当作示旁古,古今之古,不当作左右之右也。案考异说至晰,今刊范书仍作佑,以存其真。”《通鉴》径改佑作祜。(《后汉光武皇帝纪卷第一》)“祜”“佑”由于形体相近,被误用。《说文》:“佑,助也。”偏佑,即偏袒一方,保护、保佑这一方。明《前七国孙庞演义・第二十回》:“哪知正道天偏佑,堪笑猖狂废没棺。”《大词典》未收录“偏祜”“偏佑(佑)”。

[僭扳]

1.小人是一介村农,怎敢僭扳贵宦?(卷四十)

按:僭扳,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说文解字》一六六上“人”部:“僭,假也。”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古者谓下行上制曰僭。”《大词典》:“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僭,有下级超越本分,假冒上级之意。扳,同“攀”(见“牵扳”),《大词典》:“攀,依附,拉拢。”地位低的人依附拉拢地位高的人。《大词典》并未收录此词。

[呼么喝六]

1.见老子病势沉重,料是不起,便呼么喝六,打童骂仆。(卷十)

2.料得家乡已远,就做出嘴脸来,呼么喝六。(卷四十)

按:呼么喝六,同“呼幺喝六”,高声喧嚷。《韵会》:“么,俗幺字。”

“么”是“幺”的俗体字。”《大词典》未收录此词。

二、《喻世明言》中《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的义项

[牵扳]

1.《喻世明言》第二卷:“莫说是假的,就是真的,也使不得,枉做了一世牵扳的话柄。”

按:牵扳,同“牵攀”,牵缠。《大词典》:“牵扳,攀登。”此义项并不符合句意。扳,帮母寒部;攀,滂母寒部。两字都是唇音,同属于寒部。《庄子集释卷・四中》:【疏】人无害物之心,物无畏人之虑。故山禽野兽,可羁系而遨游;鸟鹊巢窠,可攀援而窥望也。【释文】“攀”本又作扳,普班反。《康熙字典》:扳,又《唐韵》普班切,《集韵》披班切,与攀同。“牵扳”即可作为“牵攀”解。《大词典》:“牵攀,犹牵缠。”《古今奇观》中,也收录了“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古今奇观》第三卷:“莫说是假的,就是真的也使不得,枉做了一世牵攀的话柄。”“牵扳”与“牵攀”同音替代。

在《汉籍》中,“牵扳”还出现在其它明代文献里:

①“我若听你扯破子个面皮。你就要从头至尾捉我来牵扳。”(《情经》)

②“我苦听你扯破子个面皮,你就要从头至尾捉我来牵扳。”(《明清民歌时调集・山歌》)

“牵扳”同“牵攀”,是一个俗语词,作“牵缠”解。《大词典》并未收录此义项。

[师弟]

1.我有个师弟,是平江府人,姓赵,名正。(卷三十六)

2.宋四公抬头看时,不是别人,便是他师弟赵正。宋四公人面前,不敢师父师弟厮叫,只道:“官人少坐。”(同上)

3.我与你一封书,去见个人,也是我师弟。(同上)

4.师父信上贤师弟二郎、二娘子:别后安乐否?(同上)

5.小人访得他是郑州宋四公的师弟,若拿得宋四,便有了赵正。(同上)

按:师弟,徒弟。在《喻世明言・卷三十六》中,宋四公是赵正的“师父”,却称赵正“师弟”,宋四公和赵正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汉籍》检索,《喻世明言》中,“师弟”出现10次,其中4例指与“师兄”相对,称同从一师而拜师时间晚于自己的人。而此义项与上诉6例句意不符。“宋四公也怪前番王七殿直领人来拿他,又怪马观察当官禀出赵正是他徒弟。”可知,赵正是宋四公的徒弟。“师弟”,与“师父”相对,指徒弟。《大词典》中并未收录此义项。

[大惊小怪]

1.史弘肇大惊小怪,走出灶前,掇那锅子在地上。(卷十五)

2.行至市中,只见食店前一个官人,坐在店前大惊小怪,呼左右教打碎这食店。(同上)

3.只等开门,一拥而入,在厅上大惊小怪,高声发话。(卷四十)

按:大喊大叫,意同“大呼小叫”。《大词典》:“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慌张或诧异。”此义项与句意并不贴切。在卷十五中,“这史弘肇却走去营门前卖糜王公处,说道:‘大伯,我欠了店上酒钱,没得还。你今夜留门,我来偷你锅子。’王公只当做耍话,归去和那大姆子说:‘世界上不曾见这般好笑,史憨儿今夜要来偷我锅子,先来说,教我留门。’大姆子见说,也笑。当夜二更三点前后,史弘肇真个来推大门。力气大,推折了门闩。走入来,两口老的听得。大姆子道:‘且看他怎地?’史弘肇大惊小怪,走出灶前,掇那锅子在地上,道:‘若还破后,难折还他酒钱。’”由此可知,史弘肇并不是到王公家偷东西时慌张或诧异,而是到了那里后大喊大叫。卷四十这一例也可以说明,用在此处的“大惊小怪”并非是对不足为奇的事物过分慌张或诧异,而是到了厅上大喊大叫。“大呼小叫”在元朝就已出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甚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但在冯梦龙的“三言”里,只在《醒世恒言》里出现了1例表示大喊大叫,其余用“大惊小怪”来表达。《大词典》缺此义项。

《喻世明言》与《醒世恒言》《警世通言》所搜集的一百二十部话本小说,赫然矗立起一座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代表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境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文学价值外和语言价值一直是学者研究的对象。笔者对《喻世明言》中的8个疑难词进行了一系列考释,由于时间、材料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对其中有些词的考释仍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得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冯梦龙.喻世明言[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上一篇:艺术与科学并肩同行 下一篇:3D电影转制技术在二维动画电影立体制作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