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益广告中的城市文化特色体现

时间:2022-06-18 06:40:13

浅谈公益广告中的城市文化特色体现

摘要:公益广告被看作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着城市的风貌和文化,公益广告对公众而言也是衡量其道德、行为的准则,尤其是在“两型”社会建设时期,公益广告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但目前,公益广告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本文针对城市中公益广告的现状,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城市中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城市和公益广告的关系。

关键词:公益广告;城市;城市特色;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55-02

公益广告是一种以传播健康理念为目的的广告。从1986年电视公益广告《节约用水》播出到现在,中国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其中不乏好的公益广告作品,正如央视的“广而告之”已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公益广告品牌。在被各种商业广告充斥的今天,公益广告像一股清新之风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传播的公益信息成为衡量我们道德和行为的标准。

在我国共有六百多个城市。宏观来看,从建国初期30%的城市人口,到今天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了更多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个城市有各自独特的风貌和文化特点,是不同的个体。在“两型”社会建设时期,政府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以致于社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时期公益广告的作用则显得更加突出。在本文中我将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背景下,对于如何设计出有城市特色的公益广告谈谈一己见解。

一、在公益广告选题中体现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灵魂,从城市的建筑到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涵盖在城市的文化中。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深圳被誉为“设计之都”;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文化底蕴,张家界是“以旅游为核心的森林城市,这些都是各个城市的特色。

首先,在公益广告的选题中突出城市文化有利于打造城市品牌。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公益广告水平较之不发达地区高,城市的公益广告投放量比农村多。由此可见,公益广告的水平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制作精良、创意考究的公益广告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选题中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公益广告更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亮点,例如,在长沙市岳麓区某商场外的巨幅电子屏幕上就有体现“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建设特点的广告标语:创建岳麓区“大河西”先导区。从选题上说,很好的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特色,树立城市形象,使城市外在形象和内涵文化和谐。

其次,在公益广告选题中融入城市的文化有利于增加受众的认同感。公益广告除了传递公益信息还能提升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有很多城市的公益广告因为缺乏自身的城市的特点,和城市居民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导致在受众心中“公益”只是一句口号,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认同,受众和公益广告之间存在沟通的障碍。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的试点城市,在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之相关的公益广告深入人心。

另外,在选题中融入城市特色有利于展现公益广告创意的独特性。好创意是产生一个好广告的至要因素,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的教育力量、公众的宣传形式,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因而它的创意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意来源于生活,创意也需要独特的视角。“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这个大环境下,以城市独特的文化视角创造的公益广告也是独特的。

二、把公益广告融入城市环境

当公益广告以户外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的建筑墙、广告位、大屏幕上的时候,公益广告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已经悄然成为了构成城市公共环境的一个部分。

公益广告的设计和设置的合适与否影响着城市的形象。一方面好的公益广告在设计的视觉表现上要合理运用图形和色彩等视觉元素,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公益广告不但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影响城市的整体风貌,还会对受众心理带来负面的感受,影响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公益广告的在投放设置时也应当考虑其合理性:与城市区域文化的契合,比如,出于对商业区和生活区,老街区和新城区差异性的考虑,在公益广告放置上就不能一概而论;与城市空间结合,户外公益广告要因地制宜,应时应景。巧妙的融入城市环境的公益广告能让受众感受惊喜,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有很大帮助。

符号的存在必定包涵了所指和能指两个层次,也就是符号的内涵和外在形式。笔者在前面提出公益广告要在内容上体现出城市文化,是从符号的所指来阐述公益广告和城市的和谐,在这一段主要从符号的能指说明公益广告和城市环境的关系。

三、“两型社会”时期公益广告应加大表现力度

商业广告的目的是决定购买行为,公益广告的目的是规范道德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时期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但多数时候公众接受到公益信息之后,行动时却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公益广告除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的观念,还可以在传播终端,也就是受众实施行为的瞬间加强表现力度,从而更加有效达到劝阻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第一,从表现形式看,打破城市中公益广告表现形式的“静态”。笔者这里所指的静态是公益广告和受众之间没有形成互动。在现代城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花园、草坪中的写着:“请勿摘花!严禁踩草!”的小木牌;在公车上有着“尊老爱幼”的标语;在公共洗手间里挂着“节约用水”的宣传画,这些简单的文字和图形太生硬,不能和受众进行真正的沟通。沟通是设计的核心,有效的沟通是公益信息传递的重中之重,是公益和受众之间的对话,而在很多时候,这种对话带有强制性,对话的双方没有交流。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不同的层次,在主动或被动接受信息之后,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消化、吸收、记忆,然后才对信息做出反应。由此可见,信息一旦传递不到位,就是无效沟通,公益广告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在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就要让公益广告“动”起来,让受众心动,并付诸行动。城市中的公益广告主要以平面广告的形式通过视觉传播,太过简单、直白的文字和图形难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共鸣,笔者认为,将简单的文字附之图形,用最直观的语言说话;将直白的图形变得生动,用深刻的内涵打动人;将纯粹的视觉变得丰富,用不同的感观来刺激受众,有利于在公益广告和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

第二,从传播途径来看,突破城市中公益广告传播途径的单一。从广告传播过程的要素来看,公益广告的传播涉及广告主、广告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体、广告受众等诸环节,而公益广告主作为广告活动的发起者对整个广告的传播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公益广告主分为政府及媒体自身、公益社会团体、企业这三类,因为身份不同选择的传播途径也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城市作为公益广告的载体,城市中的一砖一瓦都可以成为公益广告的元素和传播的途径,而并非要通过固定的模式来传播。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例,在长沙城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相关宣传“两型社会”建设的公益广告牌和电子屏幕,这是在政府号召下,媒体配合新闻等其他宣传制作的一系列公益广告,这是一种公益信息传播方式;在株洲,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立,租赁站点分布在城区的居民小区、学校、商业区、机关、医院等地,鼓励公众选择自行车而放弃小轿车作为出行工具,可以减少碳排放,相当于建设绿地。政府此举,不仅方便了市民健康出行,也和“两型社会”倡导的环境保护不谋而合,骑着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穿梭的人们把“公益“带到了城市各个角落,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公益广告。因此,公益广告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多样化的,突破传统的局限,让“公益”真正深入人心。

四、小结

城市和公益广告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发展能促进公益广告良性、有序的发展;公益广告也是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好的公益广告能提升城市形象。在“两型社会”背景下有城市特色的公益广告能更好的和城市对话,和城市中的居民对话,和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因此起到宣传、教育和规范公众行为的作用。

该文章系湖南省教育厅项目《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公益广告创作研究》(湘财教指2009.75号)研究论文。

上一篇:新闻记者莫成叙利亚内战的工具 下一篇:浅谈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