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18 05:23:06

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管理论文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就是很少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运用心知识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把孤独感、好静的学生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愿暴露自己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等等。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一概当作思想处理的作法,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我校是一所县级市办高级中学,新校复办仅12个年头,各项工作都无现成经验,心理工作更是陌生,但我们不回避,从1994年起探索这方面工作,得到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二是积极且实在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基于此,谈几点认识。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学校德育向来有所谓“大德育”概念之说,就是把一些十分重要的而又没有实际部门承担的各种教育都纳入德育来抓,诸如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实践,乃至于青春期的性教育等,无所不抓。关于德育的概念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不必过多去理会,几十年来在实践活动中有一点大家是明确的:“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是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论。道德是指道德品质,如‘五爱’,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诚实正真,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等。

从上所述,明显看出德育的注重公德,忽视私德,即重视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德教育,而缺乏对个人、自身、内在的道德,如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等的辅导。而心理教育侧重于这一方面。所以,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最近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将心理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心理教育尚未被广大的教育者所重视,去研究,去,往往不承认政治思想问题外还存在有心理问题,故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把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问题去处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弄糟。

我们说人的生命除了一个躯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一个植物人虽然躯壳仍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止了活动,生命的本质就无从体现,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说,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按素质说,身心素质是基本素质,所有其它的素质,如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都要构建在身心素质之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得以构建,并能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难以构建,构建了也难发发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德育目标之一,它与政治、思想、道德内容紧密相联系,不能分割,但又各有各的自身。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须先转变三个观念。

1、教育观念的改变

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2、健康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3、成熟观念的改变

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

总之,中学生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点:

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3、人际关系不协调

中学生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

4、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四、关注当前中学生心理卫生三大

1、中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末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2、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惘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3、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是所有),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因此我们要多谅解学生,加强对话,交融心理。

五、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已把“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列入了进去,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前面综述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所决定,而且是中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在此阶段,能否保证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对他们终生产生深远的作用。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切。

六、分年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主观性显露得较为明显,他们的独立性意向十分强烈,常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更广的活动面,他们开始憧憬未来,着意为自己的理想意愿刻苦奋斗,但各学生的性格、气质的不同,加之成熟期的不一致,便产生较多的焦虑、困惑、情绪的不稳定,而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不平衡状态,甚至出现不健康状况。为此,我们必要根据不同的学年阶段,有目标地进行序列心理品质教育活动,大致可这样划分。

高一年级: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行心理保健指导、学习,懂得心理保健知识,自觉地抵制书刊,不健康小报的精神污染。

高二年级: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继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

高三年级: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总之,高中三年的心理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成熟的学生,使之社会不论对他们如何挑选,都能良好的适应,愉快的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新境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成熟的人。

行文至此,想起大家常说要“育人”这句话,那么人类心就是一种科学,它是既有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让我们共同运用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教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吧。

上一篇:幼儿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方案 下一篇:在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