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时间:2022-06-18 05:21:56

把握教学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深入,实现学生为主体,把握教学起点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关注焦点。而低段语文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把握教学起点,促进有效学习,是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关注思维感知的空白处

儿童的思维分为两种: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具体形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一些难解释或者远离学生生活的词语,正是学生思维感知的空白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具体形象思维引导孩子识字。

教师在这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字词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中的有关情境,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庄严”,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关注课前预习的朦胧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同时预习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还能快速地把握住教学的起点,利于执教者根据教学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新课标明确要求中段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因此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应该有个预习的积淀,到了三四年级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所带的班级一直很强调预习习惯的养成。正如海量阅读创始人韩兴娥在《踏上阅读快车道》中所阐述的:“在低年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熟,但单独挑出生字就不认识了。这不要紧,只要能大量阅读,与生字“见面”的次数多了,也就认识了。”预习最重要的是读课文。进入二年级后,预习的要求为三点:1.读一读,熟读课文。2.理一理,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通过预习,简单的生字学生自己掌握,课堂中重点解决不会的生字词,教师站在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点上出发,提高了教学效率。

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陆虹于今年10月份在杭州执教《风娃娃》这课时,教学目标中有一项是这样设定的:通过前置性预习作业单的练习,重点将带读词“纤夫”。这一目标的设定准定地站在了学生的起点上,以此为教学起点,为学生创设主体地位的课堂。

片段1:

师:有一个词我们班有32个同学认为很难读,有29个同学表示不理解,有谁能帮助大家?出示词卡“纤夫”

生回答并正音。

这一环节,师敏锐地获取信息,通过例举渔夫,农夫,车夫来迁移理解纤夫和纤绳的意思。

关注预习的朦胧处,这种起点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三、关注能力的薄弱处

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个人的一般能力如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和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运动能力等都不同,学校教学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并通过适当的课堂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使用等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速度,立足于能力的薄弱处,实现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段学生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不丰厚,方法没掌握,写话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我认为低年级写话可以进行仿写训练,填空训练,续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二上《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在第二课时实践环节,学生们以生活为本,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等方式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模仿课文进行训练。

教师以能力的薄弱处为教点,既不能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也不能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鼓励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教师需要站在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将心比心,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意识去探索课堂,这便是新课改所提倡和追求的人文精神。

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展开想像的翅膀,闪现智慧的火花,在乐学、善学和会学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 温州市瓦市小学 浙江】

上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教育 下一篇:金色童年从健康的心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