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特殊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18 02:09:22

多元化特殊教育论文

一、广体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三板块”主要涵盖体育教育、康复和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板块。

体育院校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一定要与师范院校有所不同,要有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突出体育院校该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应突出特殊体育教育和训练,立足于培养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兼顾运动康复,这是本专业主要的办学方向。这也是与其他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区别所在。

2.“两结合”就是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把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因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本专业的开办不能脱离特殊人群而只进行空洞的理论学习。所以本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教学实习与实践,积累与特殊人群接触的经验,培养对待特殊人士的专业情感,所以实践教学可以说是本专业办学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学院也专门筹措资金在校内建起实习基地,以符合专业办学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三实践、一实习”制度。即大一至大三分别进行校内外的专业实践教学,大四进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成为既熟悉运动康复业务,又掌握特殊人群康复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达到了学界与业界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实践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3.“一坚持”就是指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服务社会方向放在首位。

在教学中,本专业无论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展开,因而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夯实特殊教育和运动康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为主,兼顾残疾人运动康复的专业特色。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广体特教专业从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层面,不断探索新形式,探讨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影响。经过不断尝试,总结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即适应社会需求、政府支持引导、以科研促教学、加强国际交流相结合为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1.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

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Halliwick技术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为依托开展特殊儿童水中运动疗法的研究,将特教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实践纳入其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和促进水中运动疗法的教学及学生技能的培养。随后凭着此科研课题的带动及研究成果,又陆续于暑假持续做特殊儿童水中运动康复的实践与尝试,并与学生暑期实践队结合,为学生暑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2.以国际残疾人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项目促进实践教学。

在学院的支持下,引入了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大学计划,定期与特殊学校、机构开展特奥大学活动日,参与特奥会创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纪念日(EKSDay)活动,参与由国际特奥东亚地区及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办的特奥融合计划。与美国移动无国界组织(MIUSA)建立了密切地联系,参与“中美残疾青年融合运动”,共同推动中国特殊人群融合运动的发展;申报了中美合作项目“加强适应性水中运动在融合社区的开展”,得到项目组织对适应性水中运动实践活动的科学指导。该项目是美国国务院及MIUSA面向全世界20个国家开展的“加强伙伴合作社区融合计划”中国获批的唯一项目。

3.以社会活动促进实践教学。

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于暑期及周末开展“星星少儿运动营”的活动,进行对外社会服务,实施各类特殊儿童体育教学与运动康复的尝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践对象与机会,积累学习经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围绕学生教学和教师科研来服务。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熟悉对特殊儿童教育评估、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一系列流程的掌握。逐步引入学生管理员,整合教师资源实施有效指导,拓展此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为专业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参与机会,做到科学化操作,规范化管理,时时总结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4.重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使用。

学院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挂牌成立“特殊儿童心智体能促进中心”,下设感觉动作训练室和音乐治疗室。感觉动作训练室中设置了攀岩区,配置了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脑瘫康复器材等;音乐治疗室主要引入的是奥尔夫音乐器具与教学。另外配套购置了相关评估仪器与工具,可用于特殊人群运动功能与体育教学评估。本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教学实践需求,为学生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且全部(100%)对学生开放,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分别与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越秀启智学校、广州市聋校、中山特殊教育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达成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事项。为本专业学生搭建了很好的教学实践与就业平台。

三、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成效与经验

1.积累了与特殊人群接触的经验,培养了对待特殊人士的专业情感。

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提升了对自身专业的认识,增强了社会服务观念;更坚定了从事特殊教育的决心,肯定专业价值,更热爱自己的专业;彰显了特殊教育的奉献精神;更关爱特殊人群。

2.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通过社会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儿童动作发展、运动功能评定、运动治疗与康复等本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促进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特殊体育教学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完善了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修订。

通过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不断修订广州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合理设置实践性课程及教学,使实践教学内容、时数要求、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化、规范化,真正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表现在:课程方案突出实践课、实验课教学环节。在本专业所开设的60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限选课中,有实践或实验教学环节的课达42门,占所开课程总数的70%。同时在限选课中设置3个模块,即特殊教育方向、康复方向和体育教育方向,这3个模块强调实践技能的提高,每门课都安排了实践或实验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教学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除系统、科学、全面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外,我们还有意识地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如脑瘫游泳康复训练、自闭症运动康复等课外教学活动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坚持“一调查三实习”的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本专业教学一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一调查三实习”正是这一“双实践”教学特色的体现。一调查是指本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寒暑假期间要做一次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本专业的实习分为专题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简称“三实习”。

4.建立了相应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评估学生在多元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

在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监督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组织编写了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手册,完善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和对学生参与状况的全面评价。

5.推动了实践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在“儿童心智、体能促进中心”的运作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残疾人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中心)”,拟将其建成残疾人生理机能与运动功能评定研究平台、残疾人运动技能分析研究平台、残疾人体育康复研究平台、残疾人运动心理研究平台。强化科研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积累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素材以便可持续性指导各届学生的教学。

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工作,可使宝贵经验得以传承。总结编写了《水中运动疗法实用指导手册》,制作水中运动教学光盘,并将建立适应性水中运动指导网站。所有这些成果来源于实践,也将持续性地应用于对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中。

作者:侯晓晖 慕雯雯 王鹏 王涛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下的特殊教育论文 下一篇:我国数字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