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股市 迟早会获取厚利

时间:2022-06-18 02:08:53

投资中国股市 迟早会获取厚利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13年度报告,其中广东省1000亿养老金去年整体收益率达到6.2%,虽然仍然低于平均约9%的实质通胀,但足以对那些反对养老金投资股市的保守派给予重击。2013年中国股市表现较差,债券表现亦不理想,能有6.2%的收益率难能可贵。今年4月份我曾撰文《推动养老金投资股市刻不容缓》指中国养老金投资股市十分必要及可行。最近有报道指“养老金委托投资的相关方案已渐行渐近。”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养老金“缩水”问题非常严重,2001-2011年10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所谓缩水是指因为收益率过低而导致的少增值数额,而非真正亏损)。郑秉文坦言养老金投资体制必须改革。

养老金投资股市是大势所趋,是“为势所逼”,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养老金供款缩水,倘若不大幅提高养老金收益率,不要说延迟至65岁退休,恐怕届时要延迟至80岁退休――做到死那天。我比较有兴趣的是官方如何宣布养老金入市的消息,是先定规则、公布消息之后才逐步入市,抑或先慢慢入市待时机成熟再公布详情。

毫无疑问,不要看中国股市跌跌不休,一旦宣布养老金入市,经过多年的熊市,恐怕不是三个指数涨停板所能止住。1994年7月30日各大传媒刊登新华社通稿《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做出决策》,决策包括三大内容: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上证指数此前经过半年下跌,暴跌至325点,利好一出,指数不到两个月即收复全部失地――1994年9月份已经回升至1053点最高,最大升幅达到2.2倍,利好出台。8月1日周一开市,山东渤海(600858,现银座股份)当日升幅达到103%,上证指数当日升幅33%!

当时股市仍属实验范围,曾有传闻股市要关门大吉,可见人心惶惶。未料20年后的今日中国股市规模已是全球老二。中国股市以大型股计算熊市已近7年,特别是周期股跌到四脚朝天,市场人气低迷。重大利好的出台必然再次历史重演。事实上,1994年的三大救市政策除了“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属实之外,其余皆是虚的,期望中的试办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更是至少10年后的事情。然而熊市持续下跌,当时上证指数最低点325点距离此前的历史最高峰1558点已经跌去近八成,并且技术上下跌已经完成,股市飚升在情理之中。

中国股市持续的熊市令当今的80后90后投资理财热衷于年息几厘的余额宝之类的网上理财,风险虽然低,然而失却资产增值的机会,特别是中国实质通胀9%,其实每年相对损失高达3-4厘,时间一长,累积的损失非常可观。例如20年时间,每年复利增长5%,20年后资产增值1.6倍;而每年复利增长9%,20年后资产增长高达4.6倍!以10万元计算,20年复利增长5%及9%的差别是30万元。长期而言,余额宝类似的货币基金年收益率达到5厘已经非常不俗,但相比于中国股市约9%的增长,显然差距甚大。当前由于中国股市表现不佳及股市腐败,年轻一辈对于股市深感愤怒。个别基金经理拿着投资者的钱为自己的老鼠仓服务,又或者利用职业上的优势提前取得内幕消息获取非法利润,比如最近一名中信分析师在丽珠集团(000513)内幕消息涉嫌泄露一事上,其表现显得非常无知及狂妄。不过,投资者应该明白,在中国,股市仍然是相对而言较为公平的行业,远远好于其他行业。只要有耐心,投资中国股市获取厚利是迟早的事情。

前述中国股市长期收益率9%左右是指重大历史低点至低点所取得的收益率。上证指数1994年7月最低点325点,2005年6月最低点998点,后者比前者增长207%,折合每年复利增长10.8%;深圳综指1994年7月最低点94点,2005年7月最低点235点,增长150%,折合每年复利增长8.7%。两者算术平均9.7%。不过上证指数已经跌破325-998点的上升趋势线,显示上证指数的长期收益率正在降低。考察1996年1月的低点512点,2005年6月998点,后者比前者增长95%,折合每年复利增长7.4%。当前此长期上升趋势线位于1940多点水平。假设1940点水平出现重要的低点,则与1994年7月325点相比,增长497%,每年复利增长大约便是9%。

今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的志愿是报读北大新闻系,但采访他的记者均劝其不要报读新闻系,于是小伙子犹豫是否要改报金融行业,然而微博上反对者众。不过我的回复是:“当然学金融了,尤其是股票市场,前途无可限量。若高考如大多数人所说的是中国相对而言公平的考试,则股票市场是相对较为公平的行业,远比其他行业更接近国际标准,选读金融进入股票市场,前途无可限量。尤其当前股市低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或许毕业时已经大有斩获。”我建议有资格报读金融专业的同学,趁当前中国股市低迷,报读金融行业,并且以少量资金实践投资于股市,未来必能名利双收。

上一篇:自媒体情势下的艺术生长 下一篇:理性烛照下的教改实践与理论研究